50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论文_刘艳

刘艳

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4月-2014年7月期间采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护理干预组(25例)与常规干预组(25例),常规干预组患者给予一般性护理,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医疗费用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同时,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结论:在应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过程中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术;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方法;效果

根据相关研究报道称,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为颅内动脉瘤,因此临床上常通过颅内动脉瘤栓塞术进行治疗,该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尤其是神经功能恢复快[1]。临床表明,手术过程中配合以全面有效的护理配合对于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的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2]。为进一步分析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本文收集我院采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采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根据患者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护理干预组(25例)与常规干预组(25例),护理干预组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35岁-76岁,平均年龄(52.44±14.25)岁;常规干预组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34岁-77岁,平均年龄(53.61±14.4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干预组患者给予一般性护理,具体措施包括:根据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检查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常规进行碘过敏试验,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及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同时主要保证患者的熟悉到的通畅性;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1)术前护理:首先是细心的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病情和手术相关知识,包括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的优势、必要性、风险、安全措施等,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减轻心理压力,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更好的配合手术开展,通过向患者讲解成功病例的方式给予患者及家属充分的心理安慰,以消除患者的顾虑,缓解其不良情绪,使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进而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在手术前半小时为患者肌注阿托品等药物,详细核对穿刺针,导丝鞘,接头,导管等各项仪器,并注意做好患者的瞳孔变化、意识情况、神经功能等变化情况;(2)术中护理,协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本组取去枕平卧位,加强患者的体征监测,尤其是心电和血压监测,做好鞘管内血栓的预防,随时掌握患者的主观感受,并在手术过程中注意保持静脉通畅,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作用,配合临床医师进行铺巾,将所有手术用品准确快速的递到无菌操作台上,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加强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尤其是载瘤动脉及远端的血流情况的观察;根据实际情况在穿刺后实施肝素化并合理控制肝素使用剂量,责任护理人员密切配合医师进行开启和关闭电解器、递送器械、记录水解可脱卸弹簧圈的数量和规格等基本情况,完成手术之前静注鱼精蛋白,并配合医师完成包扎等操作;(3)术后护理,介入治疗结束后,护理人员将患者护送至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及时对患者的各器官功能情况进行评估,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神经功能、生命体征是否存在异常情况,观察患者的穿刺侧肢体和穿刺部位是否出现血肿、渗血渗液以及颜色、温度变化,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并做好对患者的气道管理工作[3];日常生活中及时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通过镇痛药物、注意力转移等方式减轻其疼痛程度,并要求患者多变换体位,适当的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患者应用止痛、镇静药物;在日常生活上给予合理的建议,尤其是饮食方面,叮嘱患者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良好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尤其是不可过度用力;另外是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尤其是血栓栓塞的预防,应按照规范适时给予DSA检查以及CT检查[4],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溶栓治疗;同时要注意做好动脉瘤破裂的预防,在具体措施上主要通过术后密切观察血压情况,并合理调整尼膜同泵入的剂量;另外是做好动脉痉挛的预防,主要通过准备盐酸罂粟碱备用,剂量为1 mg/ml。

1.3效果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5]。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χ2检验统计计数资料,使用(?x±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护理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医疗费用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同时,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见表1、表2。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用手段,该技术主要应用微导管技术将微弹簧圈放置于相应的动脉瘤腔内,从而使瘤腔被填塞满,同时有效的维持载瘤动脉的通畅。临床研究表明,与传统的外科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比较,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操作简单、可控性好、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快等等。同时,在实施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全面有效的护理配合是保障手术顺利开展以及提高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效果和预后的关键[6]。本文主要对我院采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试验结果显示,护理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医疗费用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同时,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由此表明,在应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过程中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朱红霞.100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6(8):295-296.

[2]翟慧芳.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要点[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92-93.

[3]田琳.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1):6589.

[4]毛信妹.预见性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1):126-127.

[5]程芳,陈希兰,徐英等.23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9):396-397.

[6]方红艳.早期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3,13(2):166-168.

论文作者:刘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3

标签:;  ;  ;  ;  ;  ;  ;  ;  

50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论文_刘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