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学校史馆建设实践与发展策略论文_董歆波

温州市学校史馆建设实践与发展策略论文_董歆波

摘要:校史馆的建设,有利于学校不断积淀校园文化,帮助学校传承和发扬良好的办学传统,弘扬学校文化精神,提升校园文化品质。本文着重阐述温州市各学校校史馆建设的实践经验和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可持续发展策略。

关键词:校史馆;建设;发展策略

校史馆是学校历史陈列馆、展览馆或博物馆的概称。校史馆是陈列学校发展历史,展示学校办学过程,展现不同时期学校面貌的场馆。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在建立不等规模的校史馆(室),以充分展现各自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温州市学校史馆建设现状

据温州教育史馆2016年年初调查统计,温州市各级各类学校已有89所学校建立了校史馆,总建筑面积达到22812㎡,同时还有96所学校正在筹建校史馆。在这89所已建有校史馆的学校中,从办学层次来看,它涵盖了从小学、中学、高校等各级学校,其中,小学有24所、初中有31所、高中(职高)有29所、高校有5所。从学校办学历史来看,既有一批办学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如温州中学、瑞安中学、温州市广场路小学、平阳县中心小学等。也有众多办学历史较短的学校,如龙湾中学、乐清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学校、永嘉县瓯北第六小学等;从发展态势来看,上世纪90年代前仅有6所学校建有校史馆,本世纪头十年有38所,2010年至今有45所。根据这种发展态势,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温州市学校史馆发展已进入快车道。随着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和温州市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推进,今后一个时期,将是温州市学校史馆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

二、温州市学校史馆建设的实践经验和做法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是校史馆建设的前提

首先是学校校长对建设校史馆的重要性,在思想上认识到位,把它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基本建设的总体规划。其次是校长具有使命感和紧迫感,把校史馆建设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工作日程。第三是校长要有强烈的工作热情,身体力行,脚踏实地抓校史馆建设工作。

2.重视校史馆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服务学校文化建设

校史馆资源是学校文化建设极其宝贵的资源。很多学校十分重视校史馆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经验丰富,硕果累累。一是利用校史馆资源研发校本课程。如温州市第二高级中学的《话说二中》,温州四中的《历史上的四中》,温州市广场路小学的《校史博爱100人》,龙湾区永兴第一小学的《我爱我校》,平阳县实验中学的《千年学宫》,苍南灵溪镇第十一中学的《中国梦·状元梦——徐俨夫状元文化》,瑞安曹村中学的《中华进士第一村》等。二是利用校史馆资源研发系列文化丛书。如瑞安中学的《瑞安中学文化丛书》一套十册,温州市广场路小学的《“香樟园”文化丛书》一套九册,平阳县中心小学的《立鹤》校本文化系列丛书。三是学校利用校史馆资源,采用组织参观、开展读书活动、举办讲座、座谈会或研讨会等形式,对学校师生进行宣传教育。同时,还向学校校友、学生家长、社区居民、社会团体乃至国外贵宾开放。这些校本课程和文化丛书,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了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的情怀,达到“以史育人”的目的。

3.融合地方优势和学校特色,校史馆呈多元多样化发展

目前,温州市学校史馆已从单一的校史馆向多元广义的校园文化场馆发展。

一是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创建特色校园文化场馆。如瑞安市曹村镇自宋代以来出了82个进士,号称“中华进士第一村”。曹村中学充分利用这一人文优势,在学校内建起了进士文化墙。永嘉县瓯北镇珠岙村,是全国著名的童装产地,瓯北镇第六小学充分利用这一地域优势,打造了瓯北六小红领巾童装文化博物馆。

二是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创建校园系列文化场馆。如龙湾中学除建有校史馆外,还在校园内建有敬贤堂、生命安全教育体验馆(区)、百工厅、美术(金石书法)博物馆(园)、农耕文化博物馆(行园)等九大场馆。温州四中,将校史元素体现在校园文化里,建有校友浮雕围墙、校史文化广场、读书长廊、科技长廊、温州学人四中篇及校友篆刻印章走廊等校园文化景观。

三、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策略

尽管温州市学校史馆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校史馆建设和发展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管理人员短缺、馆舍简陋陈旧、陈列物品甚少、展陈形式单一、科技手段落后、不能适应中小学生需求等。所有这些,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予以解决和完善。下面,笔者就发展策略进行探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校史馆建设工作做实做好

笔者认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建设校史馆的重要性,要有历史使命感和紧迫感,把校史馆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基本建设的总体规划,把校史馆建设所需经费列入学校办学经费总预算,切实抓好校史馆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建立、健全校史馆各项规章制度,并加强管理。学校要成立校史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挂帅,副校长具体负责,办公室牵头协调各方面,选派对校史研究有兴趣、有能力的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踏踏实实地做好校史馆建设工作,逐步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的校史馆管理队伍,使校史馆规范、持续发展。

2.重视学校史料的搜集、文物的征集以及基础文本的编写,为校史馆建设奠定基础

从温州市学校史馆建设现状来看,笔者认为应努力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一是搜集校史资料。由于一些学校始创年代久远,学校几经变迁,档案管理不规范等原因,校史资料的搜集成为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学校需组织专门团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搜集校史资料,并进行科学地分析评价,梳理汇总。

二是撰写基础文本。基础文本作为校史馆功能定位、整体布局、内容设计、展陈装修的纲领性文本,是校史馆成败与否的关键。学校应在校史馆基础文本的研究和撰写上下大力气,为打造优质的基础文本,不仅要专门组织力量编写,还需请专家、学者参与研讨,为校史馆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物品征集。从温州市学校校史馆展陈的物品来看,校史馆内的藏品(实物)十分缺少。学校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加大征集力度,广泛征集物品,不断充实馆藏物品,同时对藏品(实物)要妥善加以维护和保管,以增强校史馆的观赏性。

3.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校史馆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校史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应重视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校史馆建设中的应用。

一是在校园网站开辟校史馆专栏。一部分硬件暂时无法满足建设实体校史馆的学校,可以在校园网站先建立网络校史馆,逐步将现有的和今后陆续挖掘整理的校史图文资料整理上传到网络校史馆,提供查阅,使校史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二是建立网络虚拟校史馆。学校可在校史馆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将其制作成虚拟校史馆,并在校园网站上对公众开放,使社会大众可以通过网络虚拟参观校史馆,提高校史馆的对外宣传效益。

三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要逐步改变校史馆展陈手段单一的现状,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加入动画、音频、视频等元素。也可以将展陈内容制作成互动形式的游戏,从而使展陈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在增加互动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展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4.以人为本,服务学生,充分发挥校史馆的育人作用

当前,我国已进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重要时期,“以人为本,服务学生”应成为校史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首先,校史馆应注重满足中小学生的需求。在展陈内容、展陈形式、展陈设计、展陈手段上,突出故事性、趣味性、互动性,以适应不同阶段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以及他们的认知特点。

其次,校史馆应设有临展厅。由于校史馆基本陈列系统具有长期、稳定的特点,有条件的学校应设有校史馆临时展厅。临时展厅具有形式灵活、内容机动的优势,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或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不断增添、更换新的内容,以解决目前校史馆内容固定单一、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再次,校史馆应加强宣传工作。校史馆是十分宝贵的教育文化资源,应积极进行自我宣传,可通过设立专门网站,拍摄宣传片,培养学生讲解员,组织参观、开展读书活动、举办讲座或研讨会等形式,来宣传学校、宣传教育。温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校史馆除对本校师生开放外,应逐步向学校校友、学生家长、社区居民乃至公众开放,以此扩大学校和教育的影响力和宣传效果,达到育人的目的。

我们将继续就校史馆建设和发展这一课题,如校史馆的功能与定位,意义和作用,规划和布局,纲要和文本,展陈与设计,经费与管理,宣传和教育等诸多方面进一步深入探索。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教育史馆 325000)

论文作者:董歆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5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7/7

标签:;  ;  ;  ;  ;  ;  ;  ;  

温州市学校史馆建设实践与发展策略论文_董歆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