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与国家创新体系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与国家创新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体系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知识经济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6年年度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指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

知识,作为蕴含在人力资本和技术中的重要成分,向来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随着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和应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知识的生产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世界知识大约每七年要翻一番;知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日益增大,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愈来愈基于知识和信息,知识已被认为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引擎。

经合组织认为,1985年至1996年的十年中,其主要成员国高技术产品在制造业中产品和出口的份额增加了一倍多,分别达到20%至25%。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50%以上是以知识为基础的。

美国经济近年发展势态良好,实现了低膨胀,低失业和适度的增长。人们认为,这是美国重视知识和技术的创新,高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经济增长的25%来自信息产业),使其适应了知识经济的发展。

什么是知识呢?经合组织认为它包括:知道是什么(Know What)的知识;知道为什么(Know Why)的知识;知道如何做(Know How)的知识;知道谁(Know Who)的知识。这是从发展经济的角度来划分的。

知识和信息的含义不尽相同:

数据——未经组织的数字、词语、声音、图像等。

信息——以有意义的形式加以排列和处理的数据(有意义的数据)。

知识——用于生产的信息(有价值的信息)。

因而,认为知识经济是后工业经济的新的经济形态,比信息经济的提法更为确切。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和工业经济有很大的不同,它们的一些主要特征可由下表1示出。它们在核心生产要素、生产、管理、产品、市场、流通、技术、产业等特征上均有不同。当然,由于知识经济尚在发展中,对于它的一些特征的认识还是初步的。

二、国家创新体系

面对发达国家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应取何种对策呢?

我国经济近年发展迅速,但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尚处于转轨时期,地区间的发展也不平衡,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尚处于工业经济发展阶段,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能处于农业经济阶段,而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在经济特区、开发区和科技园区,则知识经济已有萌芽。

但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步目标,于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必须奋发图强,迎头赶上,在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有计划、有侧重地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

为此,中国科学院于97年秋向中央提出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议,希望通过此体系大力加强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促进我国经济从以工业经济为主发展为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并重,进而发展至以知识经济为主。

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与知识创新的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骨干部分是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和高技术企业为主)、科研机构(包括国立科研机构和地方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广义的还包括政府部门、其它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等。其主要功能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具体包括创新活动的执行、创新资源(人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等)的配置、创新制度的建立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其基本任务是大力促进和广泛进行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

国家创新体系可分为:

(1)知识创新系统:由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核心部分是国立科研机构和教学科研型大学;

(2)技术创新系统:由与技术创新全过程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核心部分是企业;

(3)知识传播系统:主要指高教系统和职业培训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培养具有最新知识、较高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

(4)知识应用系统:主体是企业和社会,其主要功能是知识和技术的实际应用。

作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起步,中科院建议在经贸委系统的“技术创新工程”、高教系统的“211工程”之外,再启动一个由中科院负责的“知识创新工程”。

今年2月4日,江泽民主席对中科院的报告作了重要批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东南亚的金融风波使传统产业的发展会有所减慢,但对产业结构调整则提供了机遇。科学院提了一些设想,又有一支队伍,我认为可支持他们搞些试点,先走一步。真正搞出我们自己的创新体系。”

6月9日,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中科院开展“知识创新工程”的试点汇报。朱镕基总理说:“知识创新要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已具备的条件进行整体规划,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国家要在财力上支持知识创新工程的试点,要加大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

6月13日,中科院已发布“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首批拟建立8个知识创新基地:上海生命科学、北京物质科学、北京地球科学、西北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西南生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上海高技术、北京信息科学技术、东北高性能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发展等基地。

三、关于我市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决策,对于我国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

天津地处我国沿海开放地带,近年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全市从总体上看仍处于工业经济发展阶段,但在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区应该说已有知识经济的萌芽。天津市作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建设成现代化港口大都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我认为,必须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有计划地建设地区乃至区域的知识和技术创新基地,从政策和管理上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

(1)参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国家创新体系尚在统筹规划之中,尚未完全形成。但是现在已由“技术创新工程”、“211工程”、“知识创新工程”和一批重大的科研计划(如“863计划”、“攀登计划”、“973计划”等)形成了起步阶段的初步框架。

我市没有中科院的研究所,难以参与“知识创新工程”。但天大、南大、津医大已进入“211工程”,应该加强建设,使其成为知识产生、传播与扩散的重要基地。“技术创新工程”现已启动,重点在大型企业与高技术企业,我市可以选择适当的企业集团,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加强其技术创新力量,力争进入“技术创新工程”。

国家创立新体系中的知识创新系统可能今后将由100所左右的国立科研机构(包括中科院和中央部委的科研院所)和10所左右的教学科研型大学作为其主要构成部分。我市的一些基础较好、研究力量较强的部委的研究所和天大、南大两所大学必须要力争进入这一行列。这对于天津市今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2)建设地区或区域的知识和技术创新基地:

为了促进天津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化,可以考虑在国家创新体系总的框架之下建设天津市地区性的或环渤海地区合作性的知识和技术创新基地。基础应根据我市或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已有的基础,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来建设。

例如:可以由科研院所或高校领办高技术产业并承担技术辐射任务;可以将地方科研院所组入企业集团,加强研究开发力量,促进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也可与相邻省市合作,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组建高新技术的辐射中心。总之,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促进我市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和加速我市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制订政策,更新管理,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

由于知识经济和工业经济有着许多不同的特性,为了促进它的发展,有必要考虑给予一定的激励政策和不同的管理模式。

例如:目前各级政府拟定的经济发展指标主要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和物价的上涨率,并未分析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基于知识的份额是多少。为了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分析这一份额。制定政策,加强管理,来促进这一份额的增长。

又如:我市正在对企业进行资产重组,盘活存量,扩大规模,组建集团,提高规模效益。这在工业经济的发展阶段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但为了注意向知识经济的转化,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加速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性能价格比,这样才能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才能逐步向知识经济转化。

再如:我市许多技术改造项目都是靠由国外引进技术装备来进行的,这在一定时期内是有效地提高技术水平的措施。但是,知识经济是不能单纯依靠引进技术来发展的,必须在引进国外技术时,注意消化和吸收,锻炼成长我国自己的技术力量,对引进技术进行改造与更新。这样才可能促进知识经济发展。

发展知识经济,关键在于人才。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有赖于有创造能力的人才。为了扶植和吸引国内外优秀的有能力的中青年人才,中科院和国家教育部已拟订大力度的政策和措施。天津市要发展知识经济也必须要大力扶植和吸引人才。对于可以在我市发展高技术产业和使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的优秀人才,必须大胆提拔,放手使用,特事特办,以特殊政策给予扶植和吸引。这样才能有力地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创新,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

标签:;  ;  ;  ;  ;  

知识经济与国家创新体系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