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经济建设的人才支撑策略论文

成都新经济建设的人才支撑策略论文

成都新经济建设的人才支撑策略

●史振华

摘 要: 具有引领性、爆发性的新经济,是成都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支点。人才是新经济赛跑中最核心、最活跃的竞争因素。2016、2017连续两年的成都“一号文件”都聚焦于成都的人才资源。当前,新经济建设要求人才政策适应“新”特点,适应新经济的结构需要和机制需要。成都新经济建设要紧扣人才的本质内涵,从优化人才标准、完善人才使用、健全用人机制、做优人才服务等方面推进。

关键词: 成都 新经济 人才资源

2017年11月30日,成都市委市政府《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成委发〔2017〕32号)正式印发,标志着成都将进行新旧动能转换,进军具有引领性、爆发性的新经济。成都新经济的率先规划,实现了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在同一起跑线的直线竞跑。“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城市间“新经济”赛跑中最核心、最活跃的竞争因素。

一、成都人才新政简述

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建设。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都以“一号文件”出台“人才新政”。2016年《关于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加快打造西部人才核心聚集区的若干政策》(成委发〔2016〕1 号),从人才引进、自主培育、创业扶持、人才服务四个方面提出十条含“金”量十足的措施,包括设立总额不少于20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国内一流的人才资助体系,实施本土人才自主培养计划,强化创新创业金融扶持,开设外籍人才停居留特别通道等举措。

窦桂梅说:“以写促思——写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要把自己做的事写出来,在叙述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思考,故事有启示,案例有分析,写带动着思。在写的过程中,你会去阅读相关的教育理论,理性地审视自己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变得越来越专业。因此,写是思的催化剂。马克斯·范梅南在《生活体验研究》中说:“写作即思考和行动的调和。”没有写出来的反思是缺少关键环节的反思,是不彻底的反思。

2017年《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成委发〔2017〕1号),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发展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要求通过3年努力(2020年),基本构建起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人才制度体系;通过5年努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成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人才强市。“成都人才36条”的出台,为助力成都新经济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2017年7月,成都市以“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观为引领,制定出台了《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再次细化确立了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扶持、推行蓉城人才绿卡制度、开展全民免费技术技能培训等12条具体措施,以实现从人才强到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成都强。

二、成都新经济建设人才支撑的新要求

新经济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技与产业革命所催生的新经济发展形态,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的基础,追求个性化、快捷化、便利化,所形成的新产品、新产业、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建设,需要营造宽松自由、求真实务的创新创业氛围,既应积极鼓励和支持人才的创新活动,又要包容创新可能的挫折与失败。新经济建设要求人才评价和使用须依据创新规律,要发挥人才标准的指挥棒作用,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评价倾向,建立强调原创性、影响力、贡献度的评价标准。

(一)适应新经济“新”特点

成都人才战略与具体措施先于新经济建设的规划,这一方面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人才优先发展”的眼界与魄力,另一方面“培育新动能”的发展战略对原有人才政策又提出了新要求。

人才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特点,总的来说,包括工作相关、生活相关、家庭相关、综合配套四个方面。成都的人才服务工作,应该强调多样性、精准性、便捷化,对人才需求进行调查跟踪,尽可能涉及到人才需求的各个主要方面。加大人才政策的宣传,采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人才提供便捷服务。积极引导和培育各类人才服务机构,通过市场机制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流动和激励等职能。打破阻滞人才流动的各种障碍,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完善社保、公积金等社会福利跨地区、跨体制、跨行业的流动机制,着力解决人才流动住房购置、子女教育、成果认定等需求。

(二)适应新经济的结构需要

新经济的运行,政府是主导性因素,市场是决定性因素,政府和市场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政府和市场的双轮互补驱动,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政府要转变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减少对资源配置的直接干预;也要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当前,立足于新经济发展,成都应研究和破解人才管理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让市场主体享有充分的选人用人的自主权利。

(三)适应新经济的机制需要

成都《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共六个部分27条,聚焦数字经济、智慧经济、绿色经济、创新经济、流量经济和共享经济“六大形态”,实施“七大示范工程”,构建七大产业核心区和若干产业功能区。这是基于成都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结合未来发展方向对成都新经济的布局,具有浓厚的“成都味道”。此后,《成都市新经济行业分类指导目标(2019版)》将新经济活动划分为三个层次,6个大类、32个中类、818个小类。新经济的“成都模式”既具有横向的产业结构,又具有纵向的产业链结构。人才支撑应该基于区域需要,表现出明显的成都特色,即紧紧围绕成都“六大形态”和细化产业的发展需要进行人才的培育、选用和评价。人才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智能结构、素质结构等要与成都新经济建设的部署和发展相适应。

三、成都新经济建设人才支撑的措施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称:纲要)从“专门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作出贡献”三个方面对人才进行了内涵界定,并与普通劳动者进行了区分,认为人才是“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成都新经济建设,必须紧扣人才的本质内涵,从优化人才标准、完善人才培育、健全用人机制、做优人才服务等方面推进。

(一)优化人才标准

②⑤孙大伟,杜彬伟.现代人才学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M] .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6,66-70;90

(二)完善人才培育

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区别在于是否能够清晰的表述和有效的传承。隐性知识总是依托特定的情境而存在,具有非理性的特征,需要在反复的实践中不断地认同和强化。所以,“用人”不仅是培养人才的目的,也是人才成长的重要方式和关键环节。成都要以用人单位需要的导向,强化企事业单位用人的主体自主权利,按照政府服务、企业主体、双向自愿、灵活用人的原则,梳理人才管理的政策法规,探索国有企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的市场化选聘和契约化管理,提高引才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实现精准化引才。坚持“以用为本”,用当其长、用当其时、用当其位,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才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才智。

当前,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存在严重的目的异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以就业和挣钱为目标,重视书本和课堂,强调解题训练和考试分数,容易忽略灵魂和精神层次的提升。教育目标异化的结果,造成学生屈从权威、迎合他人,与新经济所需的“个性张扬”和“自主创新”的素质与能力有一定的偏差,难以造就革新性的技术和商业人才。2018年,四川大学“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一流本科教育川大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以学生学习成效为中心的课堂改革,全面实行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全过程学业评价和非标准答案考试。为贴合新经济时代的人才要求,加强本土人才培育,成都除外延投入外,应鼓励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改革,以创新的理念、优良的师资和务实的改革,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

(三)健全用人机制

成都非常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包括鼓励在蓉高校与海外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建立具有国际水准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训机制,优化完善校地合作发展机制,支持校地校企合作培养产业发展人才,提供全民免费技术技能培训等。成都政府的投入,往往是外延投入,而内涵发展还是得靠教育培训体系本身的管理水平和师资力量。

(四)做优人才服务

三要加快建设水资源配置和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逐步构建“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宏观配置格局,以及引排顺畅、蓄泄得当、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江河湖库水网体系,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科学调度。

注释:

①王伟.创新驱动是成都新经济发展的核心内涵[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8(4).

孙大伟、杜彬伟(2016)将人才内涵变化划为五个阶段,“创造性劳动+贡献”、“才能+创造性劳动+贡献”、“条件+才能+创造性劳动+贡献”,以及后来的“科学论”与“杰出论”。《纲要》给人才进行了权威定性。论文、职称、学历、奖项是人才的重要参考,但当“重”走向“唯”,变成制度性约束,就会衍生出许多问题。成都人才政策和细化标准,职称、学历、头衔、称号仍然与物质利益直接相联。“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成都新经济建设,应该抓住人才本质,坚持能力和业绩导向,依据创新创业的现实需求,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的良好局面。

他自诩为正宗的武汉人,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开口闭口就是“你们乡里人……”,可这儿所有的“乡里人”都打心眼里瞧不起他,瞧不起这个吃软饭的家伙。

③毛建国.不唯论文职称,抓住了人才本质[N] .扬州日报,2018-7-9

绝大部分教师是从应试教育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过去决定现在,教师们本身很难转变定式的思维,导致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习惯于从提高成绩的角度进行教学,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培养能力是一件比较困难、需时较长的工作,短期成绩提升难以看到成果,教师们较难坚持下去。长期接受方法型数学教学的学生也难以在后期进行思维定式的转变,创新思维能力受到压抑,突破惯性思维定式十分困难。

④龙晖.海外科技人才引进的策略:精准化引才[J] .重庆社会科学,2017(6)

同一时间,使用日本SPAD502叶绿素含量测定仪采集对不同作物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打开电源后校准,然后测定作物叶片的SPAD值,测作物上、中、下不同位置的叶片的SPAD值,记录这个作物的叶绿素含量值,每块地选择3个样点,每个样点选择3株测定后,平均后作为这个地块的这个作物的SPAD值。

2.2.2 家庭负担:目前我国帕金森病患者中83%的老年患者药物费用和家庭护理费用占了较大比重,使得患者的经济负担相对较重,但疾病不会根治而是越来越重,导致家庭成员身心疲惫,产生无助感[16]。病耻感不仅是患者的经历,照顾者也可能产生这种感觉,甚至整个家庭也会产生不被人待见的羞耻感和怜悯感。此外,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场所常为家庭,照顾者在患者疾病中晚期需要完全照顾患者,不能再参加正常的工作。因此,家庭照顾负担也是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必不可少的影响因素。

⑥王妍.公共人才服务体系实践探索[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

中图分类号: F217;F2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914(2019)06-139-02

(本文为成都龙泉驿区委托项目《加强党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吸纳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四川省产业与金融发展促进会四川成都 610093)

[作者简介: 史振华(1982—),女,河南新乡人,本科,四川省产业与金融发展促进会主编,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城市经济、产业经济。)

(责编:若佳)

标签:;  ;  ;  ;  

成都新经济建设的人才支撑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