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50例分析论文_罗卫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 湖南醴陵 412200

【摘 要】目的 对我院患有脑胶质瘤的患者施以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观察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内在本院收治的50例脑胶质瘤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5例患者),甲组施以显微外科手术下解剖分区法进行肿瘤切除,乙组则实施显微外科手术下非解剖分区法对肿瘤进行切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相关症状减轻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 经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后,甲组患者相关症状减轻有效率显著高于乙组(P<0.05),甲组术后并发症出现率比乙组低(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法比较,显微外科手术下解剖分区法进行肿瘤切除可以有效减轻相关症状,且术后并发症出现率低,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手术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胶质瘤;显微手术;临床疗效

在脑内肿瘤中,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肿瘤,其发病率接近脑内肿瘤的50%左右,患病人群中男性多于女性,胶质瘤可以分为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细胞瘤,其中以星形细胞瘤最为常见,按照其恶性程度(WHO)可以划分为1~4级,1级为良性,3、4级为恶性,2级介于良恶性之间[1-2]。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外科手术逐渐趋向精细化、内科化、微创化,显微外科手术应用于脑胶质瘤也越来越普遍[3]。为此我院将显微外科手术下解剖分区法切除法应用于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并与传统的非解剖分区法切除手术相比,观察其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协议书的前提下,选取50例患者(均于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在我院诊疗)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且均在我院神经外科确诊为脑胶质瘤并施以手术治疗。患有严重神经精神性疾病、严重高血压、心肺功能衰竭、原发肝肾不足的患者均不许参与本次研究。随机将50例患者分为甲组、乙组(各25例),甲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龄在22至70岁之间,平均(35.36±4.25)岁;乙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23~69岁,平均(36.07±4.29)岁。患者性别、病程长短、文化程度等基础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研究标准。

1.2方法

乙组采用显微外科手术下非解剖分区法切除治疗,甲组则采用显微外科手术下解剖分区法进行肿瘤切除治疗,具体措施如下:实施手术前为减少脑胶质瘤周围水肿对手术的影响,于术前半小时快速静滴20%甘露醇250ml以及10mg地塞米松。为确定肿瘤的位置,于术前行CT等必要的影像学检查,主刀医生根据所做切口大小及位置设计皮瓣,在尽可能的使手术切口减小的基础上使手术野充分暴露。手术入路则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分别经翼点通路或扩大翼点通路、顶部或颞部通路。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脑内重要的功能区,以脑沟为通路,使大脑表面的蛛网膜松弛,引流其内部的脑脊液,使颅内压降低以便进行手术,随后在镜下以脑功能区为界线全部切除肿瘤组织,对于体积较大的肿瘤,要分部切除,以免完全切除造成压力突然降低造成更为严重的组织损伤。切除肿瘤后,做好止血、消毒灯常规操作,术后再行磁共振观察切除效果。

1.3疗效观察指标

甲组患者经显微外科手术下解剖分区法进行肿瘤切除治疗,乙组进行显微外科手术下非解剖分区法切除治疗后,患者症状减轻程度进行统计如下:(1)相关症状显著减轻:胶质瘤病灶完全消失,肿瘤所致的占位效应亦消失,因占位效应所致的头痛、恶心及呕吐、癫痫、视物模糊等症状完全消失;(2)相关症状基本减轻:胶质瘤病灶缩小比例超过75%,因占位效应所致的头痛、恶心及呕吐、癫痫、视物模糊等症状偶然发生;(3)相关症状无减轻:胶质瘤病灶缩小比例不超过75%,因占位效应所致的头痛、恶心及呕吐、癫痫、视物模糊等症状未得到显著缓解。在症状减轻有效率的统计中,症状减轻有效=显著减轻+基本减轻。另分别统计各组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包括四肢麻木、头昏头痛、运动不协调、语言功能减退等。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组间患者相关症状减轻情况比较

甲组患者显微外科手术下解剖分区法进行肿瘤切除治疗后,患者相关症状表现显著减轻15例(占60%),基本减轻9例(占36%),无减轻1例(占4%),症状减轻总例数为24例,症状减轻总有效率为96%,乙组进行显微外科手术下非解剖分区法肿瘤切除治疗后,患者相关症状表现显著减轻9例(占36%),基本减轻11例(占44%),无减轻5例(占20%),症状减轻总例数为20例,症状减轻总有效率为80%,显著低于甲组,P<0.05,该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意义,数据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分别用不同的手术治疗后,甲组术后并发症出现率(4%)低于乙组(20%),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症状减轻有效率比较[n(%)]

脑胶质瘤是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脑内肿瘤,该类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外部环境因素也是导致其发生的另一重要因素。目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切除的方式,手术切除的效果虽好,但手术过程中容易损伤正常脑组织,进而引起各种并发症[4]。尤其是传统的开颅切除肿瘤的手术方式,医生主要依靠肉眼分辨病变组织和正常脑组织,往往分不清楚二者真正的界线,因此在分离肿瘤周围的组织时极易损伤脑组织,尤其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分界更不清楚,在分离时难免会伤及神经,进而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5]。

近几年,随着显微外科的进步和发展,脑胶质瘤切除手术已经进入了一个微创时代,与传统开放式手术相比,显微手术创口更小,肿瘤切除更为完全。特别是将显微镜应用于脑胶质瘤的切除过程,可以比肉眼更加清晰、准确地分辨出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的界线,以及周围重要的神经血管等结构,从而能够在保证周围脑组织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完全切除胶质瘤[6-7]。术中CT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辨明肿瘤的边界,提高肿瘤切除的完整程度,并减少患者术后脑部功能缺陷等并发症的产生[8]。随着术者术中对脑组织的解剖理解认知加深,术中尽量开脑功能区,以脑沟,脑回解剖分区切除肿瘤,提高了肿瘤的全切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相对于基层医院的缺乏术中磁共振,和术中电生理监测,这种在显微镜下以解剖分区切除法,大大提高了切除率,减轻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后,使用显微外科手术下解剖分区法切除肿瘤的甲组患者相关症状减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乙组(80%),且甲组术后并发症出现率(4%)比乙组(20%)低,上述P均<0.05,差异具有显著差异。该结果说明显微外科手术下解剖分区法切除脑胶质瘤能够显著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将显微外科解剖分区法应用于脑胶质瘤的切除,可以更完全地切除肿瘤,缓解相关症状,并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在基层医院临床上有很广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樊庆荣,王恩任,张列.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4):2068-2069.

[2]吴治群,李旭琴,于军.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及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0):43-44.

[3]张文燕,王翠英,赵宝帅.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23(12):1471-1473.

[4]单体华,李宏.显微外科手术在脑胶质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07):44-46.

[5]于洋.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04):50-51.

[6]王禹.显微外科肿瘤切除术治疗侧裂区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3):45-46.

[7]张松.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8):107-108.

[8]罗雪,王飞,王贵富.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7,38(01):91-92.

论文作者:罗卫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  ;  ;  ;  ;  ;  ;  ;  

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50例分析论文_罗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