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LTE网络覆盖精细化规划及优化探究论文_潘英莉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清远分公司

摘要:高铁已经成为承载大客流量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未来几年新增高铁里程仍然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高铁覆盖具有车速快产生的多普勒频移量大、车厢穿透损耗高、用户量突发等特点。在规划时应采用专网覆盖的方式,选择合理的站址、设计合理的小区合并方案、规划充足的容量资源,打好网络基础。建成后应用多普勒频移补偿算法、做好公专网协同优化、做好容量监控及保障,全方位提升网络质量和用户感知。

关键词:高铁;覆盖:LTE;规划;优化;容量

1 引言

到2016年底,中国高铁里程达到2.2万公里,根据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25》,到2020年高速铁路长3万公里,里程增加36%,到2025年,高速铁路3.8万公里,里程增加73%,高铁主干网从“四纵四横”扩展到“八纵八横”。高铁已经成为我国承载大客流量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然而由于高铁车速快、车厢密闭、用户量突发等特殊性,高铁的网络覆盖却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探究LTE高铁网络覆盖规划及优化方案有重要的意义。

2 高铁移动通信网络特点

高铁最明显的特点是车速快,它将使高铁移动通信网产生多普勒频移量大、小区切换频繁、脱出专网后难恢复等问题;其次,高铁车厢密闭,对高铁移动通信网产生穿透损耗高的问题;最后,高铁的客流量集中,导致高铁移动通信网络用户量突发,引发容量受限的问题。本文将对这三类特点分别进行探讨。

2.1 高铁车速快

2.1.1 多普勒频移量大

国内高铁的运行速度普遍为300公里/小时,在高速移动下的手机终端产生的多普勒频移不可忽视。多普勒频移会破坏载波间的正交性,直接影响接收机解调性能,影响小区重选、小区切换等,进而影响用户感知。多普勒频移计算公式如下:

2.1.2 小区切换频繁

若按公网的组网方式,单天线归属单小区,由于单天线的覆盖半径有限,车速快将导致小区频繁切换。假设列车以300km/h速度运行,单天线覆盖距离最大达到800m,则列车每10s左右将进行一次小区间切换,如图2所示。频繁的小区切换将极大降低网络的性能,切换失败则容易导致掉线甚至业务中断。目前各设备厂商都支持小区合并功能,为此,为了减少切换,需根据设备能力,进行小区合并的规划,并做好小区切换带的优化。

2.1.3 脱出专网后难恢复

高铁由于车速快,且穿梭的环境复杂多变,对弱覆盖、干扰等造成的影响十分敏感,导致容易脱出专网,脱出专网后由于车速过快,在公网小区覆盖间频繁重选或切换,覆盖波动大,难以测量到稳定的信号返回专网,造成手机终端长时间信号差的问题,严重影响用户感知。为此,需要重点开展公专网的协同优化,做好邻区优化、降低干扰等。

2.2 车厢穿透损耗高

高铁列车是全封闭的车厢,车身由铝合金和不锈钢材质组成,车窗采用特种材质制成,损耗比普通列车大幅增加。目前国内高铁列车的主要车型有CRH2、CRH3、CRH5、CRH380AL、CRH380BL等,损耗15dB-32dB不等,如表2所示。而现网运行的列车大部分车型损耗是30dB左右,高铁运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预计未来更多地采用高车损的列车。为此,规划时因计算车损为30dB左右。

2.3 用户量突发

铁路沿线一般情况下已有公网覆盖,而无公网覆盖的郊区只有少量的用户占用专网,专网小区平时用户量极低,但是列车经过时用户量剧增。根据不同车型,高铁各类车型能容量的最大人数如下表3所示。按照16节车厢计算,一般高铁车体总长约330米,而小区合并后的高铁小区一般覆盖范围平均为2.5km,因此可以认为整辆高铁全部人员均分布在同一小区,考虑极限情况下的最大人数为1244人;再考虑会车情况,一个小区总计最大人数为2488人。过多的用户接入将导致用户平均分配的资源降低,甚至由于小区超负荷时将限制部分用户接入,影响用户感知。因此,在进行规划时需对容量进行测算,并在建网后做好容量监控及保障。

3 高铁LTE覆盖规划

高铁车厢穿透损耗高的特点,使得在LTE网络规划过程中对站点规划要求更加严格,本文将从隧道外、隧道内、隧道口的规划进行仔细研究。小区切换频繁的特点,需利用设备厂家小区合并功能并设计合理的小区切换方案,本文重点从小区切换带的规划进行研究。用户量突发的特点,容易导致容量受限,本文将从用户容量估算的方法进行研究。

3.1 隧道外站址规划

3.1.1 站轨距

站轨距即基站到高铁轨道的垂直距离,与入射角有关。由于车厢密闭,车内覆盖需穿透车厢进入车内,因此入射角的大小将影响穿透损耗。根据试验结果,入射角越小,穿透损耗越大,如图3所示。

5 结束语

针对高铁覆盖的特点,通过规划合适的站址、设计合理的小区合并方案、充分考虑容量需求,可以打好良好的网络基础。并在优化过程中使用多普勒频移补偿算法,做好公专网协同优化、小区切换带优化、小区容量监控及保障,提升网络性能和用户感知。

参考文献:

[1]陈佳栋.高铁LTE网络建设及优化方案研究.电信网技术,2015,7:52-56

[2]王明君.TD-LTE高铁专网优化方法研究.移动通信,2014,19:67-71

[3]周铁建,常贺.TD-LTE高铁覆盖优化方法探讨.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2004,1:16-20

论文作者:潘英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  ;  ;  ;  ;  ;  ;  ;  

高铁LTE网络覆盖精细化规划及优化探究论文_潘英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