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排球正面双手传球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高校排球正面双手传球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高校排球正面双手传球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王广瑞

(广州商学院 广东广州 511363)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高校排球正面双手传球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排球正面双手传球教学效果。高校面双手传球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缓冲环节动作描述缺失,二是缺乏缓冲环节的针对性练习方法。因此要重视传球动作缓冲技术环节的讲解与示范,以期让学生建立对排球传球动作缓冲环节的概念;并设计专门针对缓冲环节的练习手段,提高高校学生排球传球技术的掌握效果。

关键词: 排球 传球 教学

排球项目是高校体育选项课中比较受欢迎的一个项目,同时也对参与者的技术要求比较高。排球正面双手传球技术是排球比赛中衔接防守与进攻的关键环节,所以掌握正面双手传球技术非常重要。然而真正掌握好正面双手传球技术的高校学生却比较少见,因此在高校学生排球比赛中传扣球进攻配合场面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大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排球运动在高校的开展及推广。因此对很有必要高校排球正面双手传球技术的教学进行探讨,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次,金枝成功了,那个婆子领她走,一些搅扰的街道,发出浊气的街道,她们走过。金枝好像才明白,这里不是乡间了,这里只是生疏、隔膜、无情感。一路除了饭馆门前的鸡、鱼和香味,其余她都没有看见似的,都没有听闻似的。

1 高校排球正面双手传球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缓冲环节动作描述缺失

正确排球正面双手传球动作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缓冲环节做得非常好,传球动作节奏柔和,击球时感觉是弹出去,而不是顶出去或者是硬推出去。这也是我们感觉正确的传球动作很协调柔美,而错误的传球动作感觉很别扭的主要原因。但是几乎在所有的排球教材中都找不到有关缓冲环节的动作描述。这会导致体育教师在动作讲解的过程中忽略缓冲讲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学生对排球正面双手传球动作概念的理解难度。

例如《球类运动排球第二版》[1]对正面双手传球的技术方法描述分为这几个环节:准备姿势、迎球动作、击球点、手型、用力方法和传球后动作共六个环节。其中对用力方法的描述是,首先伸膝伸髋,使身体重心升高,然后在身体重心上升的同时,两手以传球手型对准来球,在手和球即将接触前指腕有下压迎球的动作,肘关节继续伸展,利用手指手腕弹性最后用力将球传出。其中,从开始做传球动作到动作结束,下肢蹬地和伸臂动作都是连贯的,将全身协调力量作用于球体。这里强调了指腕弹性,但是就完全没有提到“缓冲”两个字。

有些排球教材,顺带提到“缓冲”,但是并没有作为一个主要环节来进行描述。例如《排球》[2]将正面双手传球分为三个环节来进行描述,这三个环节分别是准备姿势、迎球和击球。其中将击球环节分为三个部分来进行描述,一是击球点,二是手型,三是用力。其对用力环节的描述是:传球的力量来自于由多种力量的合成,除了有伸臂的力量,还有手指手腕的反弹力,还要加上伸膝蹬地的力量。其中主要是靠伸臂的力量和手指手腕的反弹力,并辅之以蹬地力量。如果靠主动屈腕屈指的力量来传球,就会影响传球的准确性,传球时应该根据来球速度和传球目标距离的远近,有意识的控制伸臂速度以及手指手腕的紧张程度,并利用手指手腕适度紧张减轻和缓冲来球的压力,通过这个缓冲过程,加强对球的控制,这就是“球感”。根据动量原理,在规则允许下,缓冲时间愈长,减缓来球的冲力作用越好,可以更好的控制传球的方向和路线。在这里,通过对用力环节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缓冲关系到传球的路线和方向控制,可以说是“球感”的同义词。然而我们从中并不能理解缓冲的概念,反而是感觉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朦胧感。

有些练习可能附带有提高缓冲能力的作用,如重球练习法,不过由于其主要目标并不是缓冲,而是加强指腕力量和协调性。学生只能靠通过重球练习带来的附带作用以及自己总结领悟来掌握缓冲动作要领。但是这种掌握并不牢固,因为对动作概念的理解不透彻,随时可能会由于手感不好而失去对缓冲动作要领的把握。这可能是高校学生较难掌握正面双手传球技术的主要原因。

沿海地区盾构下穿孤石群及基岩凸起地层施工技术措施…………………………………………………… 彭明刚(11-166)

1.2 缺乏缓冲环节的针对性练习方法

在排球正面双手传球教学中应该结合大拇指在不同阶段的变化来讲解动作,以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排球传球技术的整体动作概念。特别应该强调大拇指由一字型变成倒八字型的缓冲过程,示范时只用两大拇指一字型左右夹住球靠墙固定,然后大拇指向下张开变成倒八字型同时球稍微向下掉,再还原成一字型同时将球向上推。在动作示范同时向学生讲解这就是缓冲与用力过程。

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学历等基本情况,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患者容易接受的宣教方式,向患者详细讲解治疗方法、操作过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消除患者内心的不良情绪,为患者普及妇产科的相关健康知识,积极取得患者的配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 高校排球正面双手传球教学的对策

2.1 重视传球动作缓冲技术环节的讲解与示范

传统的排球传球教学对传球手型的讲解过于强调手型,这会使学生认为手型是固定为变的,因此在练习过程中往往出现认知与动作感受不一致的结果。较明显的现象是学生传球时动作生硬,容易出现手指戳球导致受伤。

尽管确定了缓冲环节对排球正面双手传球教学的重要性,但是要让学生理解缓冲的动作概念和掌握缓冲动作要领,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将自传球练习进行分解,可以让学生既能理解缓冲的概念,又可以通过练习很快掌握缓冲的动作要领。

排球传球动作是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下个环节的动作。手型与缓冲是影响排球传球动作效果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因素。正确的传球手型更容易做出缓冲动作而不持球犯规,而缓冲是理解传球手型的重要前提。

事实上传球动作的手型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是动态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大拇指的状态最明显。大拇指在传球动作过程中有三个状态,一是准备时呈一字型,二是迎球刚开始触球是呈倒八字型,三是用力结束球即将离手是呈正八字型。呈一字型时大拇指应该处于放松状态,不用力;呈倒八字型时大拇指应该主动向下张开,主要靠大拇指伸肌群来完成动作;呈正八字型时大拇指主动向上顶,主要靠大拇指屈肌群来完成动作。大拇指由一字型变成倒八字型的过程就是缓冲,由倒八字型变成正八字型的过程就是用力。

对于排球传球教学的研究成果比较多,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强调手型和手指手腕的作用,以向上用力为主,没有发现关于缓冲环节的研究。谭华军[4]认为对墙进行多种正面传球练习是比较适合初学者练习的一种教学手段。刘绚丽[5]的研究指出六指传球教学法能有效纠正排球传球错误手型。秦浩和巩攀[6]研究了手指手腕柔韧性对传球效果的影响。王中南[7]发现坚持手指操练习能发展手指灵活性,增强手指、手腕力量,对排球传球技术的掌握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2 设计专门针对缓冲环节的练习手段

张籍回到屋里后,准备好了纸笔,挽起了袖子,用笔尖轻蘸了点墨,刚要写,但又停住了,对家人说的话太多,竟下不了笔,直到笔尖上的墨干透了,他才开始写信。一边写边想起了他童年时的那棵老树,他和伙伴们在树上爬上爬下,玩儿得不亦乐乎,和小伙伴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去偷田里的苹果,想到这里,张籍心中不禁泛起了一阵心酸。

事实上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国内就有学者对排球传球的缓冲做过科学的研究。例如,李毅钧[3]曾经对我国优秀女排二传选手传球的触球时间做过统计研究,这个触球时间,包括缓冲和用力。研究显示,优秀女排二传选手的触球时间在0.06s到0.09s之间,在这个时间范围内,既可以很好的缓冲来球,以加强对传球方向路线和落点的控制,又不容易被判持球犯规。这个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了解优秀二传选手传球动作的触球适宜时间是0.06s到0.09s,更重要的是,我们明确知道完整的排球传球动作触球过程包括了缓冲和用力两个环节。

社会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将自我分为“客体我”和“主体我”,前者指外在的“社会我”,后者指内在的“精神我”和“自然我”[6],相应的个体认同便包含客我认同和主我认同两部分。其中客我认同则是指在社会心理层面上,是由埃里克森所界定的,“具有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目标的感觉,一种从他信赖的人们中获得所期待的认可的内在自信”[7],也即个体对自我社会身份的认同。

具体的方法是用传球手型持球置于比正常排球传球击球点稍高的位置,然后双手快速下撤离开球,再在稍低的位置接住球,这个过程就是排球传球过程中的缓冲环节。这个缓冲过程与一般理解意义上的“缓冲”有很大区别。通常对“缓冲”的理解是减缓冲击力,实现缓冲的过程需要先接触冲击物体并沿其原先的运动方向运行一定距离。如果排球传球按这样的理解进行缓冲,整个传球动作将变得非常简单,然而由于排球竞赛规则中有关于“持球”的规定,这样的缓冲注定不能实现,否则就会犯“持球”犯规。这就要求手比球更快下撤,而不是触球后随球下降。而这也是排球正面双手传球缓冲过程与一般理解意义上的“缓冲”的最大区别。这个练习的最大优点是能让学生轻易地理解排球传球缓冲的动作概念。

在这个练习的基础上稍微改变一下练习方式,最后不是接住球,而是在稍低位置将球轻轻弹出,即高持低弹练习,就可以完整的模仿排球正面双手传球动作。这两个练习要求每次都从稍高位置静止持球开始,直到缓冲动作非常熟练,就可以做连续自传低球练习,但是要求每次都有弹击球的感觉。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轻易掌握排球正面双手传球的技术动作要领。然后在这些练习的基础上再改变一下练习方式,进行高低交替自传球练习及连续自传高球练习,通过这些练习方式对学生熟练掌握排球正面双手传球技术有较好的效果。

3 结语

高校排球正面双手传球教学应当重视缓冲环节讲解示范与练习,这是解决当前高校排球传球教学存在问题的较好办法。注重缓冲环节教学并不是否定以住传球手型手教学的重要性,而是在注重手型教学的同时,更应该重视被忽略的缓冲环节的教学,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排球正面双手传球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中量.球类运动排球: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排球[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3] 李毅钧.我国女排优秀二传手传球的触球时间[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85,(2):26,25.

[4] 谭华军.浅谈“对墙传球”在排球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78-80.

[5] 刘绚丽.纠正排球传球手型不正确的六指传球教学法[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3):86-88.

[6] 秦浩,巩攀.浅谈柔韧性对排球运动的作用[J].焦作大学学报,2009,(4):116-117.

[7] 王中南.手指操对排球传球技术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5,(1):125-127.

中图分类号: G8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813(2019)07(c)-0113-02

DOI: 10.16655/j.cnki.2095-2813.2019.21.113

①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州商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XJYBXM006)。

作者简介: 王广瑞(1976—),男,汉族,广东茂名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标签:;  ;  ;  ;  

高校排球正面双手传球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