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探讨论文_章洋

对于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探讨论文_章洋

建德市新园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311600

摘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有很多方法,有短期可见成效的,也有长期坚持才能逐步显现的,面对当今社会环境的变化,人民对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必须革新我们的城市园林管理思路,才能真正的实现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可持续发展

前言

在5月至9月的这段时间,往往是蚜虫爆发的时间,而我们常常能在这段时间看见很多树上挂了多只的纸袋,这些纸袋有什么用呢,通过园林工作者的介绍才知道,这些纸袋里面装的是瓢虫,瓢虫是蚜虫的天敌,我们在小学的课本里就学到了,然而,将它运用到园林的害虫防治却是第一次。蚜虫是很多树木的病虫害源之一,其尤其喜欢吸食植物的嫰茎,虫害严重时往往会造成植物的枯萎致死。通过现场的观察,我们发现很多长满蚜虫的树枝上都爬有好多只瓢虫,而这些瓢虫正在大快朵颐,甚至于一些树枝上仅剩下蚜虫干瘪的尸体,效果出奇的好,而且非常的环保。

一、城市病虫害体系的发展及特点

随着我们国家对城市绿化率的重视的不断提升,园林绿化的面积也越来越大,而现代园林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植株的成活率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越来越多种类的植物被引种到城市园林当中,然而,城市园林固有的植物群落单一性的现状并没有改变,这就使得引种的这些植物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遭遇到了面对虫害无可抵御的现状。尤其是在同一个地域,引种本不属于这个地方的植物,这些植物或多或少都会带来不同的病虫,这些病虫的积累演化,最后就形成了城市园林独有的病虫害体系。

城市病虫体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结构复杂、种类繁多;二是病发时往往呈现大面积不可控的态势,且无法根治;三是病虫害具有长期性和周期性、频繁性等特征,一旦疏忽大意,极易形成大面积危害;四是环境的限制性,城市是人居的复杂环境,植物系统仅仅是很小的一个部分,在处理病虫害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数也非常的多,很多病虫害的高效处理方式在城市中是行不通的,如高空化学剂的喷洒。

二、园林植物病虫害现行的主要防治方法

2.1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仍然是目前最主要的防治措施,在配合科学的预防警报的情况下,很容易取得非常显著的及时的效果,目前国内常用的目前国内常用的杀虫剂有爱福丁、吡虫啉、锐劲特、灭幼脲等;杀菌剂有百菌清、多菌灵、粉锈宁、甲基托布津等。然而,化学防治却有着先天性的一个缺点,那就是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尤其是在城市环境下,化学防治措施极易造成土壤、大气、水域的污染,而这样的污染往往因为极为接近人居环境,因此,很容易引起周边居民的强烈反对,尤其是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居住环境舒适度的今天,小区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的选择更是容易引起居住民的关注。因此,可以预见的未来,化学防治将不再作为主要的手段。

2.2物理防治

目前为止,物理防治仍然属于辅助手段,原因主要要还是因为其效果的不显著性、病虫害的针对性、环境的制约性造成的。如灯管诱杀,主要还是适用于公园类的植物群落比较集中的,并且只对趋光性害虫有用。当然,物理方法的环保性可以说是它的特点,也是它的优点,也将是未来城市环保的主推,如在进行种子和插条的消毒处理的时候,就可以避免使用如高锰酸钾之类的化学试剂的使用,极大地减少了化学试剂对环境的危害。

2.3生物防治

目前主要应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微生物制剂、释放天敌、喷洒性外激素等。微生物杀虫剂主要有白僵菌、苏云杆菌、昆虫病毒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已经将春尺蠖多角体病毒分别用于防治春尺蠖、马尾松和舞毒蛾。利用枝顶孢霉防治杨干象,用泰山一号线虫防治杨树天牛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有赤眼蜂、肿腿蜂、姬小蜂、蚜小蜂和天牛蛀姬蜂等;捕食性的天敌昆虫有蒙古光瓢虫、异色瓢虫等。经过多年生产时间证明,在一定范围内人工释放赤眼蜂是在低虫口密度条件下控制松毛虫的好方法。在杨树人工林中悬挂人工鸟巢的方式招引大山雀、啄木鸟、灰喜鹊等益鸟,可以明显降低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的密度。

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解决新思路

3.1以“生态学为基础”的可持续防治措施

经过漫长的自然演化,自然中的生物发展已经处于一种循环的稳固体系之中,在这个体系结构中,害虫也好,益虫也好,都处于一个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中。我们园林的建设其实是人为的制造自然环境,然而我们忽略了自然环境循环体系缺一不可的真理,仅仅是截取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忽略了其它的相关环节,就使得城市园林系统变成了脆弱的浮萍,经不起风浪。一旦出现病虫害就往往会演变成严重的病害。在制定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策略时,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辩证的看待环境、植物、病害、虫害、天敌和各种防治措施之间的内在联系,坚持可持续发展,克服短期行为,从控制病虫害的基础抓起,把病虫害防治纳入园林建设总体工程范畴。在树种的选择上,以乡土树种为重点;在防治病虫害时,尽量避免单一病虫和单一植物多种病虫防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可持续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预期效果。

3.2未来的管理应该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管理措施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也就是从环境研究入手,从城市园林生态系统总体出发,依据主要病虫的发生、危害和发展的环境要求,抓住影响病虫的主要生态因子,通过针对性的选取植物,改变养护管理的防治措施,培育出与之相生相克的天敌,并最大程度的营造出不利于害虫繁衍的环境,达到先天优势的目的。

3.3加强生物、生态手段的研究

首先是害虫天敌的研究,通过害虫天敌的研究,如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人工繁殖、释放天敌,或引入外来天敌,达到控制病虫害在一定程度的发展,实现生态循环,保护环境最佳的手段。

其次是,选用生物农药和化学信息素。利用化学信息物质控制天敌的行为来控制害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害虫控制方法,在园林植物害虫持续控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最后是化学农药的喷洒技术的改进。由于化学农药的喷洒属于多点撒网集中收捕的措施,因此,绝大部分的农药并没有起到作用,而是流向了其他方面如土壤、空气等,这也是为什么未来必然要改进化学农药的使用技术,最大深度的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4改变评价方式

以往的以个论成绩的评价方式是不对的,在以生态循环思想指导下的园林评价方式,应该从全面的统筹指标入手,将病虫害的防治评价放在一个长久的、可持续性的、动态发展的动态管理指标中。一杀死个体为指标,即便是实现百分之百的效果,也是无济于事的,下一波乃至下下一波的病虫害将变得更加的激烈,又将如何应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筹管理,才是实现城市园林系统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防治病虫的目的不是消灭害虫,而是要控制病虫,使其不对园林植物造成明显的危害。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将预防放在第一位,把防治作为预防的补充,坚持效果第一和追求较长时间持续防治的衡量标准,以持续发展为方向,从而使病虫害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3.5发展相生植保

利用生态环境对病虫害固有的免疫力,发展相生植保。生态环境对病虫害是有免疫力的,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中固有的动植物间食物链关系种植相生植物,提高这种免疫力。合理的植物组成是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有效措施[6]。

结语

城市园林病虫害的治理,从来都不是打一枪放一炮就能够解决的,城市园林也是自然循环发展的一个环节,我们必须坚持自然地发展规律,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才能真真实现城市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作者:章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  ;  ;  ;  ;  ;  ;  ;  

对于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探讨论文_章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