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特色乡村文化传承发展的策略和方法-以盐城的淮剧为例论文

盐城特色乡村文化传承发展的策略和方法-以盐城的淮剧为例论文

盐城特色乡村文化传承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以盐城的淮剧为例

迮敬贤,张翠爱

(盐城工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摘要] 淮剧与地脉相通,与水土相连,是盐阜地区精神气质的呈现、文化血脉的传承,具有巨大的历史人文价值以及艺术价值。传承和发展淮剧要加大资金等政策支持,大力扶持演出市场和利用政策引导,借助媒体进行推广,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课本课堂,加强淮剧文化创新,与盐城旅游融合发展。

[关键词] 特色乡村文化;淮剧;优秀传统文化

调查、探究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我们会认清一个规律:无论哪一个发达国家,都不会消灭传统文化、乡村文化。中国有五千年农耕文明,我们祖先在领先世界的精细化、生态化的农耕文明中,懂得了“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易传•系辞下》)。提出了“天、地、人”三才之道的思想,他们敬天法祖、崇德向善、仁义忠孝、节俭循环,牢固地培育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民胞物与”“海纳百川”等和谐特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先民创造的生活智慧,为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乡村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脉,“坚定文化自信”意味着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价值尤其是乡村文化价值必需回归。

一、乡村传统文化的价值

2013年国务院农业部发布了中国“美丽乡村”十大建设模式,旨在为我国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范本。这十种模式为:工业发展、生态保护、郊区集约、社会综合治理、文化传承、渔业的发展、草原牧场式、环境整治、旅游、休闲农业。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新型城镇化提出了让人心灵明亮的观点:城镇化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又一次引起了大家对乡村文化的重视。2017年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而传承、发展乡村传统文化是“德治”的重要内容、途径之一,并且“德治”是健全自治、法制的关键所在。

面对强势的“现代化”,今天的乡村文化面临困境:乡村的劳动力和土地被城市建设抽走一大部分,乡村的物质、精神文化呈现衰落的趋势;农民也渐渐涌进城市,渴望自己的家族完全变成城市人;农民也不再珍惜祖辈传下来的文化。现代化不是为了消灭乡村,更不是与自然界对立对抗,而是要努力促进城乡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多元共生、全社会共建共享自然的一切文明成果。在当代,人们通常是把乡村经济的发展带动乡村建设放在首位,而忽视了文化内涵建设。在当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人们逐渐开始重视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传承的理论研究,重视精神层面的需求,但是仍然缺少对各个阶段各个领域中的乡村文化提出具体的传承做法。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悠久,传统乡村文化就是时代长河中溅出的一朵朵美丽的浪花。我们民族起源于传统的农耕文明,广袤的农村滋养了我们一代又一代,所以乡村文化更是十分有价值有意义的。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乡村文化,不仅是唤醒当代人们意识上的文化自觉、文化信仰,更是激励全民族努力向全国甚至是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绵亘悠久传统文化的好机会。文章以盐城的淮剧为例来谈谈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们的优秀传统乡村文化。

二、淮剧及其当前存在的状况

淮剧又名江淮戏、淮戏,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淮剧后与苏北民间酬神的“香火戏”结合演出之后,又受徽戏和京剧的影响,在唱腔、表演和剧目等方面逐渐丰富,形成了淮剧。“淮剧是生长在盐淮大地上的一朵奇葩,是最具有盐城地域特色的标志性文化艺术。”[1]在盐城的很多乡村地区,淮剧作为一种传统的乡村文化,在盐阜地区很多老一辈人之间口口相传,它是江苏省三大地方保护剧种之一,已被文化部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3.3.1 重视需加强防寒。一些花卉在冬季寒冷季节易冻伤甚至冻死,做好防寒工作,有利于维护花卉品种。可采用将花卉转移至暖室或搭棚基本防寒措施。

洋山港四期码头位于港区的最西端,船舶的安全进出港受下游靠离泊船舶的影响非常显著。尤其是为缩短大型船舶等待时间而进行的套泊作业,这种作业方式难度大,持续时间长,对驾引人员要求高,一般还需占用部分主航道宽度。近1 a洋山港共有3 592艘次船舶进行套泊作业,占总靠离泊艘次的39.4%,其中夜间套泊作业1 186次,占总套泊艘次的33.0%,平均每天约有10艘船舶进行套泊作业。由于港内水域受限,进出洋山港四期港区的船舶不可避免与套泊作业的船舶相互影响,如何协调与避让对保障船舶和港口安全至关重要。

曾经流行于长江以北、淮河以南、运河以一东大范围区域的淮剧,鼎盛时期,全国有三十多个专业淮剧团体,且演出状况良好,经常是一票难求。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多种因素的困扰,现在仅存十三个专业淮剧团,而且这些团体普遍存在着发展空间越来越窄、生存环境日益严峻、传承危机日益凸显的问题,甚至有些团体已经名存实亡。仔细分析,造成淮剧目前困境的主要原因有:(1)大环境下戏曲市场的萎缩。近年来,由于电视、网络的普及,电影、歌舞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中华戏曲受到冲击。淮剧也不例外,对于县一级的剧团,这种危机忧甚。诸多的淮剧团体正是在这种夹缝中艰难而又顽强地生存着。(2)淮剧的观众剧场剧减而票价过高的市场状况。观众年龄的老化,是淮剧日渐衰落的一个主要原因。努力培养年轻观众,才能长久地稳固这一市场,做到良性循环。剧场的流失,也是存在的问题之一。如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老城区曾有七个剧场,现在均不存在,新建的大剧院离老城区太远,交通不便利,弱化了老城区观众的观剧欲望。淮剧是一个有着很好的观众基础的剧种,有众多的戏迷,每一届淮剧节上,场场爆满的场面足以证明这一点。但今天,编排费用的增加,演出成本居高,使诸多戏迷难以承受过高的票价,而降低票价,剧团又无法支付费用,这是存在于观与演之间的一个矛盾。(3)剧团自身的困扰。困扰着淮剧团体的另一大问题是事业经费。据调查,目前的淮剧团体大多数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财政下拨的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剧团生存发展的需要,再加上剧团多成立于上世纪中叶,离退休老职工众多,负担沉重。剧团连职工基本的生活费用都无法保障,无法调动激发演职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创新性。(4)后继人才匮乏。目前所有的淮剧团体都存在着后继人才匮乏之急,这是令人揪心的问题。

淮剧作为苏北这方水土孕育出来的地方剧种,与地脉相通,与水土相连,是盐阜地区精神气质的呈现、文化血脉的传承,具有巨大的历史人文价值以及艺术价值。纵观准剧历史,结合淮剧的现状,传承和发展淮剧已经刻不容缓。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淮剧呢?

2. 让淮剧走进中学生和大学生实践活动中。各个学校都可以开展寒暑假或者周末的实践调查淮剧文化的自主课程。这种形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实践的力量,同时也有利于他们了解当地的淮剧文化、当地的文化底蕴和风土人情,培养他们的文化继承和发展意识。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提升了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对淮剧文化的认知度,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学唱淮剧。同时,他们还会将淮剧文化传播给身边更多的人,无论是在学校周围,还是他们自己的家乡,这时候他们已经成为了文化的一种介质,更加切实地传播和发展了淮剧文化。这样,本地人会更加自豪自己是优秀的非物质文化的继承者,同样地,外地来盐城求学的孩子也会为自己大学所在的城市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而感到无比可喜、骄傲。这样通过本地的特色文化可以吸纳其他地区优秀的人才奔赴盐城读书、工作、安居乐业,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 借助电视网络微信公众号进行有效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娱乐节目的盛行和电影电视剧产业的发展,使得人们主要是通过看电视来排遣日常枯燥生活,以此带给自己精神的愉悦和享受。这对于淮剧文化的传承无疑是个很大的冲击,但换个角度,我们可以借助大众传媒来宣扬我们的淮剧文化,让更多盐城本地人甚至是外地人都认识了解它,并逐渐培养他们的兴趣,由此慢慢地主动学习淮剧。

三、传承和发展淮剧的方法和策略

“如今,作为一家全新的科技型企业,盖瑞特全心致力于用先进的技术帮助主机厂应对排放法规和电动化、网联化趋势,让车辆更安全、更互联、更节能、更环保。” 芮博廉首先这样表达了新公司的定位。他所说的先进技术,主要集中在两大业务领域:一是业界领先的增压技术,包括涡轮增压器、电动涡轮增压器和氢燃料电池电动空气压缩机;二是作为车辆核心的智能网联汽车软件技术,包括汽车网络安全监测系统、OEM智能诊断和预测性维护及车队早期预警系统等。

(一)政府振兴淮剧的相关举措

2. 大力扶持演出市场和利用政策引导。政府要大力扶持淮剧在国内的演出市场,在各个农村或街区进行淮剧演出,事前分发传单让大家有个了解,其后再利用各种活动引导人们去观看表演。不但如此,还要打开淮剧在国外的演出市场。淮剧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的一部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国外开拓演出市场,可以帮助淮剧更好地“走出去”,让国外人了解并熟知淮剧,由此喜爱上淮剧,向全世界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资金对淮剧的传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政府每年投入一定的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淮剧经典剧目的发展、研究,使其获得传承与保护,使淮剧事业向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政府定期提供专项费用,不仅能解决淮剧现阶段出现的问题,还能让淮剧朝着更高的方向前进。

1. 加大对淮剧资金等政策支持。需要政府和社会政策更好地扶持淮剧文化。淮剧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振兴,需要政府给予更多支持,这一点极为重要。“政府对于文化视野,尤其是这类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应当给予更多扶持。不仅可以在财政拨款上辅助文化视野的发展,这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促进文化事业振兴,这样淮剧文化才会被更多人熟知,且得到良好传承。”[2]

政府应当用政策引导和支持人们学习淮剧文化,对淮剧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了解淮剧对盐城农村地区文化的意义,逐渐增强大家的文化自觉和自信,让盐阜人民真正有“归属感”。而对继承和发展淮剧者可以给予鼓励和实质性的支持,加大对传统淮剧传人的补助,并鼓励他们将这种文化更好地传给下一代。

(二)要借助媒体大力宣传淮剧

1. 提高大众传媒在音乐文化传播中的影响力。大众传媒在促进文化的发展上具有巨大作用。“首先,可以帮助公众做好信息的筛选,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信息所隐含的含义,快速找到信息中的重点。其次,能够提升决策认知。大众传媒与政府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交流和联系,政府的决策可以借助大众传媒实现大规模、持续性的宣传,详细地了解把握政策。大众传媒还可以将公众的心声以及一些潜在的社会性问题及时向相关政府反映,提高政府在这方面的重视度。再次,在与政府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大众传媒能够更好地形成社会性舆论导向。政府在进行相关决策时能够对社会大众的利益以及需求有充分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大众传媒能够提供一个公开的平台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和研究,使大众能够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看法,快速便捷地实现维权,从而增强领导在下层利益方面把握的有效性。”[3]

在此期间,我们走访了盐城市淮剧团。据了解,该团建团50年来,长期坚持送戏下乡、服务基层,推出一系列专家肯定、百姓欢迎的剧目,实现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曹禺戏剧奖、中国戏剧梅花奖等国内舞台艺术最高奖项的“大满贯”,并被中宣部、文化部联合表彰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后来的一代又一代都在很好地传承和发扬着这种特色文化。

将相关数据代入方程(2),求解新的任务价格(优化方案价格),再与附件给定的价格(原方案价格)进行比较(见图8).

盐城本地的电视台可以利用广告进行宣传,将淮剧元素掺入介绍盐城本地特色的文化中,或者由当地电视台和有关机构共同投资,拍摄一些关于淮剧的纪录片,在盐城各个电视台定期播放。此外,还可以开设一些淮剧的有奖竞猜节目,利用微信公众号扫码关注等形式,让人们积极参与节目,提高人们对节目的信任度和对淮剧的了解、热爱。

传承和发展往往是和创新联系在一起的。以往对淮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而对其综合性特征关注不够。研究发现:“淮剧具有语言上的综合性和地域空间上的综合性。这一研究结论的启示在于:对地方戏剧研究,在关注其语言、美术、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文化特征的同时,要树立综合观点,从多科学角度进行全面系统考察,探讨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内在作用机理。”[5]继承优秀的特色传统文化,可以帮助盐城农村地区更好地发展。文化以其独有的存在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淮剧历经多年的传承发展,被视为盐城农村地区的一种特色文化。“淮剧的魅力在于它独特的艺术,它将创造同美的欣赏有效结合,凝聚成盐城淮剧浓重的乡土风格。盐城大地的水土催生了淮剧之花,承载着淮剧一路来的艰辛和灿烂。”[6]淮剧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在如今的浪潮中,已经很难被大家一下子全盘接受,只有增加新的特色,才能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在表演上,淮剧大多数都是传统表演,现代气息不足,美感不足,舞台设计也有待完善,有些剧本千篇一律。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课本课堂

1.“从娃娃抓起”,让孩子尽早接触淮剧文化。“我国幼儿科学实验奠基人陈鹤琴说过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儿童音乐教育要适应国情,重视民族传统音乐的学习,发展本国特色、省市特色。”[4]据了解,在盐城市建湖县,宣传部率先在全市提出了每年举办“淮剧进课堂,杂技进操场”的口号,这让同学们充分接触到了淮剧,在全县选择十所学校进行试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所以,传承和发展淮剧,除了要从娃娃抓起以外,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才能行之有效。我们可以慢慢地改变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在音乐课堂中引进淮剧因素,从而引导学生了解淮剧、学唱淮剧。此外,还可以在盐城的各所学校开展“盐城文化”或者“我与盐城”一系列课程,让学生真正了解到盐城农村地区的文化,增加淮剧的显现度,多元化、多途径普及淮剧文化。

对于固定转速离心压缩机(简称压缩机)流量、压力关系见图1。当流量降至Q1,操作点移至S1,压缩机发生喘振工况,叶轮和扩散器开始出现倒流,出口压力降低,噪音和振动发生,压缩机失去维持稳定操作的能力。严重的喘振可能导致压缩机机械密封、轴承及叶轮的损坏,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对于离心式压缩机,启动、停车、以及入口介质的压力、温度、比热、摩尔质量和压缩系数等任何参数发生变化,都可能使压缩机操作点到达S1,引起压缩机的喘振。在喘振系统设计时,通常通过设定喘振控制点S2(图1)和喘振实际发生点之间的安全余量来为喘振调节系统提供反应、调节时间。

(四)加强创新发展淮剧文化

在节假日的时候,电视台可以派记者去盐城淮剧团或者各个农村地区进行走访活动,写成新闻稿的形式,在各晚报上刊登。这样,人们在茶余饭后读报的时候,也能渐渐加深对淮剧的印象。我们都知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大众传媒应较好地利用群众这一优势资源,随着时间推移,淮剧的普及度一定能大大提高。

1.2.1 样本采集 签署基因检测知情同意书,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亲的外周血,分别用EDTA抗凝。明确致病突变后,孕妇签署介入性产前诊断知情同意书,采集胎儿羊水。

要解决这些问题,复兴盐城淮剧,使其重新散发光芒,我们不能因循守旧,必须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所以,这对淮剧学习者和淮剧演员的要求也就提高了。第一,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文化素质。文化素质对于戏剧演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有没有创新的可能,文化素质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提高文化素质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二,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艺术修养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戏剧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更与创新有着密切不可分的关系。倘若没有艺术修养,根本无法进行很好地表演,更不用说艺术创新了。第三,要有一定的知识涵养。戏剧中涉及的很多知识都是全方面的,如道具、戏台、装扮、服装等,涉及很多历史知识,还有音乐、灯光、色彩等,这些都要求我们熟知一定的戏剧知识。如果缺乏一定的知识储备,是无法进行戏剧创新的。第四,要肯学肯苦练,勤于思考。只有勤学苦练,不断揣摩和领悟,不断地进行全方位思考,才能有所体悟和变化,才有希望走向创新之门。一是做,二是想,在不停地做、不停地想的过程中,要慢慢摸清了解戏剧的基本规律,掌握其中的奥秘,从而更好地实现艺术创新。第五,实现戏剧创新,要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戏剧创新,不是另起炉灶,不是标新立异,本来是‘淮味十足’、独具特色的淮剧,结果搞成没有任何淮剧元素的所谓艺术,那肯定是行不通的。这不是创新,是扼杀和毁灭。创新是要保留原有戏剧的精华和合理的内核,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戏剧的发展。”[7]

对于淮剧作品,把握好历史和音乐的发展趋势很重要,让其适应社会生活、社会意识、时代精神,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除了传统的武术、杂技等精湛、高妙的基本功夫外,还可以增加新的音乐元素,如现代很多年轻人之间盛行的hip-hop等,这不是对文化的一种亵渎,而是在目前社会的大背景下,让大家主动去接触淮剧的一种可能方式。同时,剧本编订可以根据当今社会发生的很时事时热点进行改写,这样能更好地普及淮剧。淮剧演员一定要扎根基层,体验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与观众互动,真正成为观众与淮剧情感交流的纽带。所以,只能依靠现在的文化因素,加以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扬和传承我们传统乡村特色的淮剧文化。

(五)作为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与盐城旅游挂钩

盐城有许多旅游景点和景区,在这里,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游玩。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巨大的资源和经济优势,在各游览景区设立不同时期的淮剧代表人物、舞台艺术、形象雕塑,设立淮剧文化广场和淮剧文化一条街,展现关于淮剧的脸谱、服装、演出道具等。

从男人返村过年到第二年开春离村这段时间,历来是癞阿小最难熬的日子,他每天早出晚归,小心地避让着村里的男人;但是这天晚上,他刚回到家,就被苏石、白天明和其他几个男人堵在自家院子里,癞阿小见势不妙,想溜却已经没门了。

文化与经济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是紧密联系的,将淮剧作为一种旅游资源,不仅可以增加游客对这个城市的文化印象与内心好感度,同时还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可谓是经济与文化传播的双丰收。各个旅游景点的宣传单应当把盐城介绍为“淮剧之乡”,宣传海报也可以适当融入淮剧的艺术特色。在游客住宿的宾馆里,也可以放置一些淮剧的录像带,让人们能够接触到淮剧,并加深印象。在淮剧纪念馆里,设立专门的讲解员对淮剧的起源、发展等进行一一讲解,真正把淮剧艺术作为盐城的一种标志性文化落实到旅游实践中去。

四、结语

以上就传承和发展盐城淮剧提出一些方法和策略。“淮剧音乐是盐城地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盐城悠久历史的见证,它的生命力是巨大的。所以,率先通过一系列措施,复兴淮剧这一值得盐城人民珍惜、保存和传承的乡土文化对盐城地区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1]坚信只要依靠老一辈厚实的文化积淀和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努力、与时俱进,在沿海开发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淮剧艺术一定能够茁壮成长,从而更好地推进沿海文化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仓林忠,仓海蔚.关于复兴淮剧艺术的设想及其意义[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11.

[2]郭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淮剧文化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26):12-13.

[3]马波.论数字化条件下大众传媒对音乐传播的影响[J].中国报业,2018(6):87-88.

[4]荣蓉.淮剧在盐城地区的传承与发展趋势[J].文学界(理论版),2010(11):236-237.

[5]朱诗宇.论淮剧艺术的综合性特征[J].大舞台,2012(6):12-13.

[6]陈静,任晓玲.乡音绕梁:浅谈盐城淮剧[J].戏剧之家,2014(18):46-47.

[7]魏玉宝.论淮剧表演与创新[J].戏剧之家,2018(3):20-22.

[中图分类号] G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3X(2019)03-0138-04

[基金项目] 盐城工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盐城特色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810305022Z)。

[作者简介] 迮敬贤(1998-),女,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学生;张翠爱(指导老师)(1968-),女,江苏盐城人,江苏省盐城工学院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员。

标签:;  ;  ;  ;  

盐城特色乡村文化传承发展的策略和方法-以盐城的淮剧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