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完善医院风险监测机制,提高医疗质量论文_杨丹萍

加强和完善医院风险监测机制,提高医疗质量论文_杨丹萍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质控办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 医疗服务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具有高风险、高技术、高难度的特点。医院风险在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其原因又呈现出多样化,其结果也具有相当的严重性。因此,如何加强和完善医院的风险监测机制,将医院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提高医疗质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医院;医院风险;医院风险监测;医疗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6-0394-02

医疗服务在运用已知的科学技术来为病患解决病痛的同时,也是一种探索未知的行为。服务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有风险伴随,产生医院风险的原因包括病理、生理、心理、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无法掌握的患者的复杂病情变化等,甚至包括药物和相关治疗手段可知和不可知的作用与副作用,其存在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据相关调查显示:2014年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在英国为23%、澳大利亚25%、加拿大27%。而在我国这一形势更为严峻,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疾病的临床误诊率为30%左右。而这些风险具有很严重的后果,尤其是这些风险所导致的医疗纠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使得医疗质量无法保证。

1.医院风险的影响因素

1.1 医院风险的医院影响因素

作为医院风险的主体之一,医院因素是一种比较客观的因素,与医疗质量的提高有着较大的相关性。主要包括医院的整体环境较差,各个科室布局不够科学合理;医院的员工数量及床位难以满足患者需求;在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上缺乏合理性和监督性,没有相应的奖励和处罚制度;最后也不排除个别医院片面追求医院的经济效益,忽视医院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在该因素的剖析中,主要要从“客观环境”这一角度予以分析,找出诱发风险的因素。

1.2 医院风险的院内职工影响因素

医院作为公共卫生服务部门,包括医护人员在内的全体员工,都要有一定的服务意识。但是,目前医院各部门缺乏一定的服务意识,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态度较差。有的医护人员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技术水平也相对较差,缺乏责任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的医护人员在利益的驱使下,甚至存在着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实施过度医疗的行为。此外,也有些医护人员缺乏相关的法律意识,不能够保证患者的法律权益。从相关数据以及院内职工的工作性质、职称来看,医生和护士是医院风险的主要部分,而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又占到多数。

1.3 医院风险的患者与社会因素

由于目前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逐渐提高,维权意识也逐渐增强。受到医患关系紧张的影响,一些患者对基本医疗知识没有足够的了解,对自己的主治医师不能够完全信任,导致这些患者认为自己疾病未被治愈的主要原因仍旧是医生,形成医患之间的恶性循环。另外还有一些患者抱着能够较少的支付医疗费用的目的,劝阻医生尽量少开药,影响了医疗效果,提高了医院风险发生的机率。此外,社会舆论导向及目前的医疗卫生政策等问题,也是导致医院风险产生的较为重要的因素。

2.完善医院风险监测机制,提高医疗质量的途径

2.1 从医院角度完善信息系统,建立风险预警相关相配套的管理措施

通过借鉴国际上其他领域的行业监管风险预测,建立包括预警指标、风险计算、预控对策等风险预警系统。以医院信息系统为核心,按照风险预警的系统性、灵敏性和动态性原则设置相配套的预警管理措施。对医院各项数据予以采集,并相应增强医院医疗数据分析的客观性及可比性。完善医院的各项软件及硬件设施,改善医院的医疗环境,尽量为患者提供便利。如某医院在积极完善医院各项硬件设施改善医院就诊环境的前提下,引入风险报告制度。首先,根据医院信息系统提供的各项数据,分析可能发生的风险。其次,按照季度、年度等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予以警示。值得注意的是,其报告的风险预测周期也应为最近季度或年内,方便医院质控部门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医院风险发生的机率。

2.2 从员工角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首先,从员工角度而言改善医疗服务的质量,提高自己技术和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要进行文献检索。对近年来发生的医院风险、医疗纠纷以及医疗事故的鉴定案例予以分析、总结,并对医院风险管理实务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予以归纳,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医疗纠纷案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出突发医疗事件的解决预案,并充分吸取医疗行业、风险管理行业及法律行业专家的意见,根据专家的建议完善风险预警机制。为保证其具有可操作性和权威性,设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奖优罚劣,保证这一风险预警机制的实施。以某医院为例,该院一方面积极开展员工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另一方面,积极探索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将院内发生的医疗纠纷,通过院周会的形式,将每一个案件都及时消化,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同时,邀请风险管理、医疗、法务等专家进行医院风险预案的制定,保证医院风险在安全有序的情况下得到解决。

2.3 通过三级指标来对外部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分级

此处,我们可以将患者、社会等风险影响因素归为外部因素,并按照其影响程度分为三个等级。比如,医院风险的直接参与者归为一级,社会舆论和政策导向根据情况具体归为二和三级,并按照不同等级设置不同的风险预警和预案联动的措施。以某医院为例,在可能产生医疗纠纷之前,首先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并设置了相应的机构以及人员的配置,制定了详实的风险管理的流程。如上报给上级医师,由上级医师上报医院,医院根据情况启动等级风险预案,相关科室和人员及时到位,由质控部门和院办等职能科室对本事件真实情况进行了解,同时对责任双方予以调解。通过一系列程序,尽可能的将事件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也尽量协商出双方满意的结果。

3.结束语

医疗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的基本医疗状况,然而随着主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医院运营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医院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剖析风险因素,对症下药,在借鉴和总结多方面案例的基础之上,多维度建立医院风险监测机制,尽可能降低这些风险给医院带来的负面影响,助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勇飞.狠抓医疗质量管理优化纠纷处理路径提升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能力[J].医药前沿.2014(03).

论文作者:杨丹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  ;  ;  ;  ;  ;  ;  ;  

加强和完善医院风险监测机制,提高医疗质量论文_杨丹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