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中学生视角下的班主任评语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评语论文,视角论文,班主任论文,高中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18X(2014)03-0037-05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抽取北京市3个城区和3个郊区,每个区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3所学校,对每所学校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各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共有2290名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其中,城区学生占49.5%,郊区学生占50.5%;高一年级学生占34.2%,高二年级学生占31.4%,高三年级学生占34.4%;较好学校学生占40.4%,中等学校学生占28.5%,一般学校学生占31.1%。
(二)研究内容
对于普通高中学生视角下的班主任评语,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第一,普通高中学生的班主任评语观,即普通高中学生对班主任评语的功能地位、重视程度的理解和认识;第二,普通高中学生班主任评语现状,即普通高中学生对当前班主任评语的整体现状、评语的针对性、评语的实效性等方面的评价;第三,普通高中学生喜欢的班主任评语,即普通高中学生喜欢的班主任评语的内容、结构类型、语言风格、评语方式等方面内容。
二、研究结果
(一)普通高中学生的班主任评语观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高中学生对班主任评语的理解和认识比较客观,重视班主任对自己的评语,且强调其重要性和对自身发展的作用,75.3%的学生不同程度地表示重视班主任评语,其中“很重视”的占32.8%,“比较重视”的占42.5%。普通高中学生的评语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班主任评语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81.0%的学生不同程度地认可班主任评语的重要性,认为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班主任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认为“很重要”的占37.2%。同时笔者也发现,高中学生对班主任评语重要性的认识有一定的差别,从选择“很重要”的学生比例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从所在区域来看,郊区学生更加强调班主任评语在学生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反映“很重要”的学生比例为40.9%,比城区学生高出7.5个百分点;从学校性质来看,较好学校学生对班主任评语重要性的评价远低于中等学校和一般学校,仅为33.1%,比一般学校低了7.7个百分点;从学生年级来看,高一年级学生对班主任评语重要性的认识程度高于其他两个年级,39.3%的学生表示“很重要”,比高二年级高出4.1个百分点。
2.班主任评语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77.4%的学生强调了班主任评语的重要性,认为在促进自身发展方面,班主任评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其中,反映“很重要”的学生比例为38.3%。同时发现,学生对班主任评语重要性的认识有一定的差别,从选择“很重要”的学生比例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从所在区域来看,郊区学生更加认同班主任评语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比城区学生高出6.3个百分点,达到41.4%;从学校性质来看,中等学校学生比较好学校、一般学校学生更加认同班主任评语的促进发展作用,达到了41.2%,比较好学校学生高出6个百分点;从学生年级来看,高一年级相对其他两个年级更加认可班主任评语的作用(占40.0%),比高二年级高出3.2个百分点。
(二)普通高中班主任评语的现状
对班主任评语现状的研究分析,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学生对评语的整体评价、评语的针对性、评语的实效性等三方面内容。
1.学生对班主任评语的整体评价
(1)高中学生基本认可班主任评语
整体来看,多数高中学生对当前班主任评语基本上持认可的态度,31.1%的学生“很认可”、46.7%的学生“比较认可”、19.4%的学生认为“一般”、1.5%的学生“不太认可”、1.3%的学生“不认可”。同时发现,从选择“很认可”的学生比例情况来看,学生对班主任评语的认可程度呈现一些特点:从所在区域来看,表示很认可的城区学生比例(32.5%)略高于郊区,高出2.7个百分点;从学校性质来看,中等学校反映很认可的学生比例最高(32.9%),较好学校此比例最低,为28.8%;从所在年级来看,高三年级学生表示认可的比例略高于其他两个年级,为32.3%。
(2)高中学生比较喜欢班主任评语
整体来看,多数高中学生对当前班主任评语基本上持喜欢的态度,28.4%的学生“很喜欢”、42.8%的学生“比较喜欢”、25.1%的学生表示“一般”、1.9%的学生“不太喜欢”、1.7%的学生“不喜欢”。同时发现,从选择“很喜欢”的学生比例情况来看,当前学生对班主任评语的喜欢程度呈现一些特点:从所在区域来看,城区和郊区学生反映很喜欢的比例基本一致,达到28.0%;从学校性质来看,中等学校表示很喜欢的学生比例远高于较好学校和一般学校,达到31.6%,比所占比例最低的较好学校高出4.9个百分点;从学生年级来看,高三年级学生很喜欢的比例(30.1%)略高于高一、高二年级,高出幅度分别为3.5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
2.班主任评语的针对性
(1)班主任评语与学生实际状况比较符合
整体来看,大多数高中学生认为班主任评语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符合,其中,19.9%的学生认为“很符合”、55.5%的学生认为“比较符合”、21.8%的学生认为“一般”、2.1%的学生认为“不太符合”、0.7%的学生认为“不符合”。同时发现,从选择“很符合”的学生比例情况来看,当前高中学生对班主任评语内容与学生实际符合程度的认可情况呈现一些特点:从所在区域来看,城区学生表示认可的比例略高于郊区,为20.5%;从学校性质来看,中等学校学生反映很符合的比例(21.7%)略高于较好学校和一般学校,高出约2.5个百分点;从学生年级来看,高一年级比例最高,为22.0%,最低为高二年级(16.7%),两者相差5.3个百分点。
(2)多数班主任评语内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整体来看,63.8%的高中学生认为班主任评语内容的针对性强,其中,16.1%的学生认为“很强”、47.7%的学生认为“比较强”、31.7%的学生认为“一般”、2.6%的学生认为“不太强”、1.8%的学生认为“不强”。同时发现,从选择“很强”的学生所占比例情况来看,当前高中学生对班主任评语内容的针对性的评价呈现一些特点:从所在区域来看,城区和郊区学生反映评语内容的针对性很强的比例一致(16.1%),但城区表示“比较强”的学生比例(50.3%)要高于郊区,高出5.1个百分点;从学校性质来看,中等学校表示评语内容的针对性很强的学生比例略高于较好学校和一般学校,为17.9%,比最低的一般学校高出3.1个百分点;从学生年级来看,高三年级学生认为评语内容的针对性很强的比例(17.8%)略高于高一和高二年级,高出近3个百分点。
3.班主任评语对学生多方面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整体来看,多数学生对班主任评语对自己的帮助和指导作用予以肯定,其中,表示“作用很大”的占18.1%,“作用比较大”的占44.6%,“一般”的占31.6%,“作用不太大”的占3.7%,“没有作用”的占2.0%。从班主任评语对学生发展的具体影响来看(见表1),在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学习意志力等方面的影响上,表示有影响(包括影响很大和影响比较大)的学生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学习自信心(60.5%)、学习意志力(55.6%)、学习兴趣(50.7%)、学习成绩(50.0%)。可以看出,班主任评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除了中等学校学生比其他两类学校学生更强调班主任评语对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有影响之外,区域之间、年级之间对班主任评语产生的影响作用的认识比较一致。
(三)普通高中学生喜欢的班主任评语
1.普通高中学生喜欢的班主任评语内容较为综合
整体来看,高中学生喜欢的班主任评语内容由高到低依次为“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66.7%)、“展示学生的突出变化”(23.4%)、“聚焦学习成绩”(6.5%)、“其他”(3.4%),而这种趋势在高中三个年级比较一致。可以看出,普通高中学生希望从班主任那里获得的评价内容更多的是有关自己的综合素质,即反映自身整体发展状况的评价,而对于学习成绩的关注需求非常薄弱,说明高中学生很期望通过班主任评语看到一个完整的自我发展状况。
2.普通高中学生喜欢的班主任评语的语言风格多样
整体来看,普通高中学生喜欢的班主任评语的语言风格由高到低依次为“幽默风趣”(45.6%)、“直截了当”(24.1%)、“委婉含蓄”(12.0%)、“生动形象”(9.5%)、“中规中矩”(8.9%),可以看出,学生更喜欢班主任以幽默风趣的方式与他们进行沟通并作出评价;同时发现,选择“幽默风趣”的学生比例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逐步减少,高三年级只有40.7%的学生选择喜欢“幽默风趣”,比高一年级少10.2个百分点,而“直截了当”“中规中矩”“生动形象”的比例则随着年级的增高有所提高,其中高三年级中选择“直截了当”的学生比高一年级高出7.5个百分点。
3.高中学生喜欢的班主任评语方式
整体来看,普通高中学生喜欢的班主任评语方式依次为“鼓励”(62.4%)、“提醒”(18.3%)、“赞扬”(13.4%)、“批评”(3.3%)。可以看出,学生还是希望能够从班主任那里获得激励性的评价,得到更多的鼓励,而学生都不喜欢“批评”的方式。同时发现,高三年级学生喜欢“鼓励”的比例要略高于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高二年级最低,但高二年级学生喜欢“提醒”的比例则高于高一年级和高三年级,高三年级最低。
4.高中学生喜欢的班主任评语结构类型多元
整体来看,高中学生对班主任评语结构类型的评价由高到低依次为:“优点+不足+期望型”(58.2%)、“优点+期望型”(22.3%)、“不足+期望型”(9.0%)、“优点型”(5.0%)、“优点+不足型”(4.0%)、“不足型”(1.6%)。可以看出,高中学生更喜欢班主任关注到自己的优点,并提出期望和建议。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选择“优点+不足+期望型”结构类型的学生比例随着年级增高而不断下降,高三年级选择的比例(52.7%)比高一年级低11.8个百分点,而选择“优点+期望型”结构类型的学生比例则随着年级升高逐步提高,高三年级达到29.9%,比高一年级提高了14.2个百分点。可以看出,相较而言,高三年级学生更加期望从班主任评语中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班主任对自己的期望,对不足的评价需求有所减弱,这可能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一定关系。
三、讨论与思考
(一)学生重视班主任评语对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高中学生基本能够认同班主任评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多数学生也反映班主任评语对自己的学习自信心、学习意志力、学习兴趣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高中学生希望从班主任的角度获取更多的他人评价信息和发展支持建议,学生较高的期待也反映出班主任评语理论和实践探讨的紧迫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班主任评语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确实产生了积极作用,适当的、有效的班主任评语将对学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有研究表明,学生在获得合适的评语后,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都得到提高且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①但是,学生对班主任评语的功能定位的认识存在一些差异,郊区学生比城区学生更加重视和强调班主任评语的重要作用,反映出学生对班主任评语的迫切需求和殷切希望,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郊区班主任评语尚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现状;同时,较好学校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班主任评语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地位,但是,相对而言,中等学校学生则相信班主任评语对自身发展更为重要,这可能源于中等学校学生能够把班主任评语作为自身发展为数不多的资源和支撑力量,并从中汲取更多的经验和信息。
(二)学生认可当前班主任评语但喜欢程度相对较低
高中学生能够认同当前班主任撰写的评语,但是,喜欢的程度却相对较低,这可能源于学生的评语观与班主任有所差异,即学生心目中期望的班主任评语内容、方式、结构等特征与评语现状有一定的差别。具体来分析,从高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自身发展需求的角度来看,学生喜欢的班主任评语呈现出一些特征,比如,高中学生更加希望班主任关注其综合素质,喜欢看到幽默风趣的评语、喜欢鼓励的方式,喜欢优点、不足和期望相结合的评语结构。正是因为高中生心目中喜欢的班主任评语特征与当前实践现状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使得学生对评语的评价较低,而如何提高评语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是发挥班主任评语促进学生发展功能的重要话题。有研究表明,评语中,若教师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巧妙反映学生的不足,委婉诙谐,耐人寻味,则可以让学生在笑声中心领神会,减轻对学生的挫伤,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乐于接受,从而易于产生共鸣;为了实现鼓励学生发展的目的,要更多借鉴激励性评价理论撰写评语。②有研究认为,激励性评语是一种新型的评价学生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业成绩的手段和方式,在全面评价学生、肯定学生进而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方面,有显著的教育效果。③它是建立在学生渴望得到肯定的心理需要的基础上,通过激励方式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
(三)班主任评语与学生实际符合程度远高于评语评价内容的针对性
通常来讲,当前班主任评语总结了一段时期内学生的整体发展状况,基本能够指出学生发展中的优势、特长或者问题,但是,相对而言,评价内容的针对性却比较薄弱,即评语更多停留在原则性或方向性的要求,泛泛而谈的较多,较少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个性化的评价,因此,学生往往会有不解渴的感觉。一方面学生模糊地感觉到班主任评语涉及自己发展的一些情况,或者能够指明未来发展的大方向,但是,另一方面又觉得评语的针对性和对自己的指导作用较弱,在操作性方面显得不足。同时也发现,相较而言,高一年级学生对评语的符合程度评价最高,而高三年级学生对评语内容的针对性评价最高,这与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熟悉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即班主任对高一年级学生相对比较陌生,所以更多采用教育目标要求来引导和激励学生,经过三年的接触和了解,班主任对每位高三年级学生都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写出来的评语则相对具体,个性化、针对性较强。因此,有研究认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抓住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用概括性的语言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写出学生的个性。④
①马艳云.教师评语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J].教育科学研究,2006,(7).
②③王建琴.论激励性评语[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④安艳.学生操行评语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操作[J].教育科学研究,2006,(7).
标签:普通高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