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内部安全制度:校本研究的基础_学校文化论文

学校内部保障体系:校本研究扎实开展之本,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本论文,扎实论文,之本论文,保障体系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校本研究作为一种融学习、研究、工作为一体的理想的全新的研究取向和教师职业生存方式,在实践中得以展开并深入人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尤其当前正处于校本研究自上而下地推广、深入的初始阶段,因受方方面面的困扰,许多学校的校本研究仅处在探索阶段,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事实上,任何有效的操作模式能否经常、广泛地应用并产生其应有的效益,都需要一定的支持系统予以保障。校长的教育理念的更新、以校为本的学校教科研制度的构建、组织机构的健全、校本研究文化的孕育,这些都是学校内部保障体系的内涵,是校本研究扎实开展的根本。

一、提升校长的研究水平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大多数都来自课堂、来自学校。学校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第一线,课堂是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要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新问题、新矛盾,就必须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因此才有了我国教学研究和教师发展在目标、内容、组织形式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系统变革和创新。这就是校本研究兴起的时代背景。众所周知,当前我国中小学的领导体制是校长负责制。因此,作为校长就必须承担起历史赋予的新使命,校长应该拥有一双研究的慧眼。

(一)科研兴校观念的深化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科研兴校”的观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接受,学校开展教科研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释放,并取得了一些成绩,较好地促进了学校的改革、发展与进步。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学校教科研工作中仍存在着学校层面缺乏制度建设,选题盲目求大、求时髦,重结果、不重过程,对校外专家过分信赖等问题。作为校本研究第一责任人的校长,其研究意识、研究能力的提高是解决上述校本研究存在问题的关键。对校长而言,科研兴校不仅是学校要搞教科研,更重要的是校长要有强烈的研究意识,要对学校发展中的所有问题持研究的态度,即所谓的问题“课题化”;校长要有较高的研究能力,能将“课题化”的问题通过借鉴已有经验,通过理论问题的归因、制定措施并行动、评估与反思等环节,将学校工作中的问题以研究的方式解决,即研究与工作的统一。学校管理工作的头绪很多,教学管理工作是其核心,其它方面都应围绕教学这一核心工作开展。只有这样,校长才会真正树立校本研究的意识,才能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如果校长只把校本研究作为学校教科研的一项工作来抓,很可能会出现课题开题“轰轰烈烈”、课题研究“松松垮垮”、课题结题“空空洞洞”的“壳壳课题”,是不会真正实现“科研兴校”的。校长作为校本研究第一责任人的落实也只会是表面的、形式的。因此,科研兴校观念的深化,是加强校长专业领导的重要前提。

(二)校长角色的转变

为促进校本研究,校长要首先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直接参与校本研究的全过程,从研究课题的确定、研究方案的设计、操作方法的设计、成果的归纳与提炼,到研究报告的撰写,都要亲自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与教师共同提炼研究成果,才能将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其次,校长是组织者,校本研究是学校全体教师的活动,离开了周密的组织,就不会有好的效果。校长要把全校教师组织到校本研究之中,不仅把教师组织到某一课题研究的组织之中,还要把教师组织到具体的研究活动之中。作为校长,不仅要把校内力量组织起来,还要把校外力量组织起来,即将教育科研人员、教师、教育上的行家、有识之士请到学校中来,让他们在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教育理论方面引领教师。第三,校长要成为指导者。从帮助教师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掌握研究的程序和方法,到在实践中探索,校长都应给予指导。第四,校长要成为服务者。在校本研究过程中,校长不仅要向教师提出要求,还要向教师提供有力的服务,除了给教师提供必要的物质上的服务,还要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在校本研究活动中,校长要尊重和保护教师的专业自主,要为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排忧解难。要向教师提供人文关怀,使他们身心愉快地去参与校本研究活动。

二、健全校本研究的组织机构

学校组织校本研究,应做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也就是说,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校本研究的组织和规划。目前,学校主观上对学校的教科研工作非常重视,机构和人员也不能说没有,如很多学校都设有教科室,有的学校由主管校长亲自挂帅,有的学校聘请校外学科专家长期指导,有的学校则由本校骨干教师兼职负责,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校本研究的发展。但是目前学校的教科室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校教科室与学校其他业务部门各自为政,无法形成研究合力;学校教科室的职能不明确,导致学校教科研工作缺乏规划、组织和协调;学校教科室的业务指导能力不强,等等。这都制约了校本研究更好地开展。

针对目前学校教科室制度的上述缺陷,广大中小学在构筑校本研究的组织机构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完善学校科研与教研的整合

实际上,学校的科研和教研应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为科研和教研的根本目的在学校层面上是一致的,都是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基础上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是科研和教研关注的领域有所不同:教研主要关注教学领域,科研关注学校教育教学的所有方面,除教学问题之外,同时兼顾如班级管理、学生心理辅导、校园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因此,只有将科研和教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教研和科研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才能使校本研究更为全面,才能真正克服学校日常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之间的“两张皮”现象。也就是说,学校教科室的工作应该覆盖到校本研究涉及到的所有领域。

学校在发挥教科室主导作用的同时,应该在学校层面加强组织和协调,进一步密切学校教科室与学校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以形成合力。没有学校各业务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学校教科研工作就失去了施展的场所和实践的来源,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浙江省台州学院附属小学(临海市大洋小学)学校教导处与科研室合二为一,成为教科处,主持学校日常的教科研工作,下设语文、数学、综合三大教科组(如下图所示),就是一个很有借鉴意义的尝试。[1]

附图

(二)明确学校教科室的职能、工作流程和主要工作任务

学校教科室的主要职责是通过教育科学研究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意义上的支持,使学校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科学化,从总体上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学校教科室是在校长领导下统筹负责全校教科研活动的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能包括:组织、规划和指导本校的教科研活动,为广大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提供后勤服务、专家指导和研究方法指导。教科室既是学校教科研的组织者,也是基层教师与校外专家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学校教科室的日常工作流程,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主要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

1.收集和编写学校教科研专题指导信息,包括当前政府的教改政策、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校改革动向和趋势、学科教学改革最新信息、教育理论界的最新理论和观念,为教师反思工作并发现问题提供充分的和最新的信息支持。如果学校有重点的研究倾向,或承接了某项重点研究项目,教科室也可以就某个专题集中编写有关资料和信息,引导教师定向反思。

2.调查本校教师实际的教科研需求。以往教科室对这方面的工作比较忽视,更没有形成制度。实际上,对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的调查与了解,是学校组织教科研活动的主要依据和起点,也是“以校为本”的学校教科研制度的必然要求。

3.确定本校学期或学年教科研的重点方向。有些学校以往在各学期或学年也有教科研的重点,但是,这些重点在许多情况下不是来源于“自下而上”的教师教科研需求调查,如果再不通过“自上而下”的过程进行学科渗透,就会使广大教师产生“距离感”。当然,学校在确定学期或学年教科研重点方向的同时,也要注意“点面结合”,使全校教师都能行动起来。

4.为本校教师开展教育行动研究提供方法指导和专题指导。教师“小课题式”的教育行动研究一旦确定,学校教科室应该组织相关专家,对教师进行教育行动研究程序和方法的指导,并提供具体的专题指导。教科室人员在校外专家的帮助下,特别在方法层面,应该培养自己的自主指导能力。

5.定期组织学校的教科研交流活动,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以往许多学校通常有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大都以学科组为主导,学校教科室很少参与。在教育行动研究的背景下,学校教科室应该积极参与到学校“教研活动”的组织和领导上来,并将传统的“教研活动”提升为“教科研活动”,以促进学校教研和科研的整合。

6.对学校学期或年度教科研工作提出总结报告。事前有计划,事后有总结,是做事之道。总结就是“回头看”,是对学校一个阶段以来教科研活动的一种自我评估。通过总结,学校可以对本校学期或年度的教科研工作的进展情况、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工作成效等进行分析和评估,以明确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学校教科室具体的工作任务(以北京四中教科室为例):[3]

*制订长期(三年或五年)和短期(每年)学校科研规划。

*负责学校教科研课题的立项审定、中期检查、终期评审等工作。

*根据需要制订或修订学校科研管理的制度或办法。

*承担和组织学校指定课题的研究工作。

*组织和指导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负责每年一度的优秀科研论文和课题的评选工作。

*活动方式:就活动范围而言,有全校教研室活动、分组活动、各自承担的课题组活动;就活动内容而言,有汇报交流、课题研讨、专题讲座等。

(三)加强教科室人员的业务培训

由于教科室是学校教科研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执行者,教科室人员的素质对一所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活力和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目前教科室人员大多数来自学校的优秀教师,他们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也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但是,他们在学校教科研活动的组织及研究方法的指导方面,则缺乏相应的专业训练。因此,加强教科室人员的业务培训,是健全校本研究组织机构的重要工作。学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教科室人员进行各种方式的培训,使他们能够真正担负起组织和指导本校教科研工作的使命。此外,教科室人员应该加强自身对当前教改热点问题的敏感性以及对学校和教师研究需求的敏感性,也就是在研究的专题导向上,对上敏感,对下敏感,并将两者适当地结合起来。教科室人员应该走在全校教师校本研究的前面,早日实现学习——研究——工作三位一体的转变,早日体悟校本研究的实效,才能使其在校本研究中的作用真正发挥。

三、完善校本研究的制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因此,完善校本研究的制度,使其发挥导向、激励、保障机制,这对校本研究走向正规化、制度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校本研究制度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观点。各位校长教师可以结合本校特点,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完善自己的校本研究制度。现介绍三种研究成果,供大家参考:

北京四中形成的科研常规工作和制度是:

*定期举办讲座。每年都有比较详尽的教育教学科研计划,定期举办全体教师参加的教育专题讲座,请知名教育专家担任主讲。

*教研组学习制度。各教研组每学期都有5到6次固定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时间,学校领导有专门的分工,参加教研组的活动,了解并适当指导各教研组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

*中心组学习制度。由全体行政干部组成的中心组每学期都安排了专门的时间学习教育理论,以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研讨会制度:每年暑期举办由教研组长、中层以上干部和骨干教师参加的学校教育教学研讨会,研究和讨论学校的各项教育改革举措,制订学校发展规划等。

*论文评选和奖励制度。有明确的论文评选和奖励制度,每年进行一次全体教师参加的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对好的论文给予奖励。

*学校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经费用于科研工作,支持各级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

西南师大课程中心的邹尚智教授认为学校应建立和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主要有:(1)校本教研规划;(2)校本教研实施计划;(3)学校各处、室校本教研职责;(4)校长、副校长、校长室主任、教导处主任、教科室主任、年级组长、备课组长、教师等各类人员的校本教研岗位职责;(5)校本教研经费管理办法;(6)教师理论学习制度;(7)校本教研专业引领制度;(8)教师集体研讨制度;(9)教师同伴互助制度;(10)教师教学反思制度;(11)课题研究制度;(12)课堂教学评比制度;(13)校本教研奖惩制度;(14)校本教研成果评比和推广制度。

浙江大学的汪利兵博士等人认为,以校为本的学校教科研制度主要包括学校教师科研需求调查制度、校外专家介入制度、学科性的日常教科研制度、全校性的教科研经验总结交流制度、学校教科研的激励制度等等。

四、孕育校本研究文化

校园文化是在校园内,以学生、教师为主体,由教育人创造的包括学校物质基础,学校行为和学校精神在内的物质、精神存在的总和。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师共同的价值体系及行为规范的综合。它既包括教师团体的信念、价值、态度、习惯以及行为规范,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关系的形态以及集体成员的结合方式。学校文化的改革根本在于教师文化的革新。由于恶性竞争、“文人相轻”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群体之间并没形成团结合作、开放民主的人文精神;由于科层制度的存在,使得学校并没有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只有改变教师这种传统的文化,才能从根本上革新学校文化,为校本研究的开展营造好的氛围。

(一)团队合作是校本研究文化的灵魂

校本研究实际上是学校层面的教育行动研究,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为特点的研究模式。开展校本研究所需要的是以团队合作,开放民主为特点,以构建学习型组织为核心的文化氛围。校本研究的推行要求教师改变原先注重“单兵作战”的做法,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从而有利于建构合作的学校文化和教师文化。在以稳定为特征的传统社会里,单一的课程体系、陈旧的教学方式强化了教师个人经验的价值。学校的教科研基本是个体独立进行的,依靠的是个体的才智。但是,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里,教育呈现加速变革和日益复杂的局面,只有以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方式去展开研究,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学校变革的需要,才能促进教育创新,教师的协作强调团队精神,强调共同承担责任,强调群策群力去完成任务。由于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协作使教师在互补中成长;每位教师在贡献力量的过程中,彼此在互动、合作之中成长。校本研究活动成为凝聚人心、通力合作的专业发展活动,它必将使学校成为一个合作、探究的场所,促使学校建构合作的学校文化。

(二)开放民主是校本研究文化的保障

校本研究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体现了民主、平等、开放、宽松、和谐的人文精神。没有这样一种环境,教师的自我反思就得不到支持,甚至可能遭遇伤害。没有这样一种环境,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就得不到鼓励,甚至可能遭受打击。没有这样一种环境,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就得不到保证,甚至可能遭遇嘲笑。

(三)构建学习型组织是校本研究文化的核心

所谓的学习型组织就是充分发挥每个组织成员的创造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中的学习气氛,凭借着学习和个体价值的实现,组织绩效可以大幅度提高。学校不仅应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是教师、校长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

构建学习型组织可采取的措施与制度有:①科研兴校。校长和教师的科研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向自己的未知领域进军的过程。②工作分析活动。每个学期、每个学科都要对工作的前景作出预测;确立目标和措施,工作过程中要有评估和诊断;工作结束时要写出分析报告。③论坛。对学校工作中的热点或难点问题组织专题性论坛,拓宽组织成员的思路。④头脑风暴会议。在学校重大问题决策之前,通过头脑风暴会议的方式使大家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思想交流和碰撞中把各种可能性都估计到。⑤心理上的位置互换。把自己放在另一个岗位去设身处地地替别人考虑。⑥信息发布会。⑦经验交流活动。

学校内部保障体系的上述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校长作为校本研究第一责任人职责的落实是该体系发挥实效的前提,健全的组织机构是该体系发挥实效的人力保障,完善的制度是该体系发挥实效的制度保障,新型的校园文化既是保证该体系发挥实效的内在机制,又是校本研究扎实开展的文化展示。

标签:;  ;  ;  ;  ;  

学校内部安全制度:校本研究的基础_学校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