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应用中的几个难点问题_图书馆论文

当前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应用中的几个难点问题_图书馆论文

当前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几个难点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信息技术论文,应用于论文,难点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由信息技术进步引发的信息革命,已经或正在全世界范围引起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在我国,信息革命大潮也是方兴未艾,正在向各行各业全面铺开。作为信息传播中介机构的图书馆更是凭借着信息资料库的独到优势,积极进行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各方面的互动整合,力求及时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新的标准、规范和工作方式。本文试从实际工作的视角,对当前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后带来的几个难点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同行。

1 图书馆自动化目标体系的制定

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已有数年之久了,然而,时至今日,至关重要而又悬而未决的难点之一仍然是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目标体系的制定。严格地讲,自动化目标体系应当是一个周密的发展指标体系,能具体而有效地确立人们具体的建设行为。但在我国由于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图书馆自动化目标体系的制定都是各系统、各部门各自为政的随意设计。而一些系统和部门对目标体系的设定常常是只有总体框架,缺乏统一规划和分步骤实施的具体方案,目标体系反映不出实际进程所应有的循序渐进性;子目标不配套,实现长期、中期、短期目标的操作方案没有得到应有的说明;在实际进程中所存在的许多变项因素也得不到应有的反映。例如,当我们设计本馆发展规划时,由于没有现成模式可以效仿,遇到的问题又错综复杂,所以,对发展进程的每一阶段性进展的设定,都是在摸索中进行,尽管在主观愿望上总是希望本馆自动化发展与整个发展战略相协调,然而,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令人无所适从的还是目前面临着的网络化建设、馆际协作的实施这些关键性问题,如果各馆仍是各自为政的自己走自己的路,这不仅难以避免急功近利、盲目建设的行为发生,而且会因为图书馆自动化实施过程中具体目标不清而导致失败。

尽管近年来研究图书馆自动化发展战略方面的文章颇多,不少文章对图书馆自动化的战略目标、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等都有所论及,道理十分明确,但实际操作时,总找不到工作的着手点。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缺乏目标同实际进程浑然一体的内化度,图书馆自动化目标体系的设定,没有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策略,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与技术指导,各发展阶段的指标体系没有明确起来,这与理论研究欠缺有直接关系。如果理论准备不足,不仅仅会使人无法胜任构建完整的图书馆现代化目标体系,而且也会导致人们对图书馆自动化实际进程把握不够,对目标体系认识呈现出一定的模糊性,使得发展战略的提出无法超越经验型而形成科学操作型。因此,只有把理论概念搞明白(包括发展过程的基本规律、发展的理想模型、发展的基本模式以及发展的历史经验与发展前景等),才能有正确的策略和方法。我们应该在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研究,同时,争取超前于实际运作,以求得从上到下的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体系,并在设计中融进更多的理性成分,增强凝聚力,有效地消弥离心现象,最大限度地杜绝发展过程中的摇摆、停顿和失误。

2 图书馆人文环境的建立

图书馆自动化实施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与部分人的心理准备不足有关。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之快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已经与人们的思维方式、文化观念的滞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例如:我国的图书馆员尤其是年长的馆员,经历了长期传统工作方式规范的熏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工作习惯与准则。况且,传统业务工作模式的各个环节是从几十年工作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在当时具有权威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如今,骤然面对计算机革命、信息革命和通讯革命的改革大潮,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要改变旧有模式,建立新型模式,许多工作环节和组织结构等需要重新调整,难免会使人感到难以适应;加之,自动化集成系统的不稳定、不成熟,数据系统脆弱易损,安全性没有保证,使不少人陷入困惑或持两难和怀疑态度,导致在行动上自觉或不自觉阻碍了工作的开展。由此可见,图书馆所要实现的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是包括人、组织和技术在内的系统集成。

应该看到,现在信息技术已经引进到图书馆中来了,或者说,我们已经置身于图书馆变革之中了,现在已经不是上不上的问题,而是怎么上的问题。建立良好的人文环境,确立共有的价值观是图书馆实施自动化系统集成的必备条件。现代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对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更高了。特别是要求图书馆员的信息观念和文化修养要跟上科技的发展,要学会借助于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化装备来延续和拓展图书馆的各项职能,营造自己的工作环境,实现人机的有机结合;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对多信息源、多媒体、多格式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学会帮助用户在网络中寻找信息,帮助用户在网络中进行各种调研和咨询。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图书馆员的能力,自觉克服信息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新旧工作方式的平稳过渡。

3 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定位选择

在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创建过程中,客观地认识当前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环境,给自己正确定位是又一难点,也是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图书馆在自动化的起点定位时就出现了种种失误。例如:“参与”的错位。毋庸讳言,作为单个图书馆(尤其是中小型馆)自动化建设初期各方面力量是比较薄弱的。在这种条件下,系统管理人员能做好总体规划与系统分析、系统管理与控制以及系统应用已经实属不易。而有些馆却把主要精力放在与之相比较为次要的自动化设计编程上,有的馆甚至在“边学边干”。许多事实证明,这样研制出来的系统一开始就潜伏着危机,多以失败而告终。又如:“从众心理”。有的图书馆搞自动化建设,在尚未弄清楚系统建设的逻辑关系,看别人买设备,也急着先把机器买回来,然后再考虑干什么,以至设备购置数年已过,计算机仍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当代研究结果显示,综合信息技术应用的连续性发展可分为起步、增长、成熟和更新四个阶段。而决定这些阶段的特征有5个方面,即:技术状况,代表性应用和集成系统,数据库和存取能力,信息技术组织机构和文化,全员文化素质、态度和信息技术视野。这项研究结果可以帮助各系统、各部门图书馆了解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是一个牵涉到技术、业务、管理和人员素质等方方面面的事情,使各馆能较为准确地判断自己的发展水平,把握自己置身于什么阶段,抓住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并且,注重借鉴目前较为成熟的经验,使实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途径明确化,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行为,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给自己作出确切的定位,科学地设计出更具操作性的各个阶段目标,以利于工作的稳步向前推进。

4 软、硬件升级带来的新矛盾新问题

目前,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应用软件正面临着新的更新换代期。以往图书馆使用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软件,基本上都是按照图书馆传统工作方式设计的,主要以满足内部管理为目的。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模式已不能满足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需要了。目前,既能满足内部管理又能满足外部读者需求并适合于多馆网络化服务的新一代图书馆集成系统软件已经开始运行。当我们的眼光再次投向软、硬件市场的时候,发现现在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各种信息处理手段变化之快,大大超过了国内图书馆自动化发展速度。设备机型的更换异常频繁,硬件平台已跨入了新的时代。软件技术也是日新月异,用户界面正由菜单式向视窗式图形界面演进,各种工具和应用环境已今非昔比。同时,软、硬件进展贯穿着一种融合、交汇的特点,系统集成成为了一种大趋势。令人平添几分担忧的是,许多应用软件已开始在新机型上设计。我们在工作中也确实感到,旧机型在解决现在遇到的许多实际问题时,确实已显得无能为力。随之,操作软件和应用软件版本的更新换代周期缩短、幅度增大,面对这种频繁的变化应用环境,确实使图书馆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当然,不可否认每次的版本更新确使软件进一步完善,对工作开展更为有利,但作为用户,每版更新后全馆上下要经过一段新旧交替的磨合期,进行适应和协调(包括升级规划、软硬件配置、系统维护和人员培训)。当馆内方方面面刚适应过来时,新一轮的版本更新又开始了。而且,随着形势的发展,还潜在着旧有模式将被取代甚至被淘汰的趋势。

应当承认,在当今发展最快的信息技术领域,“今天”和“明天”常常是截然不同的概念,许多技术今天看是个问题,但明天很可能就不成问题。而且,可以想见时间越往前推移,软、硬件应用层次会越丰富越完善。甚至可以说,我们现在着手干的自动化建设工作也是一种“现在进行时”的动态过程。因此,辩证地对待软、硬件升级问题,善于发掘和利用这些软、硬件更新时积极的生长点,去改进我们的工作,完成自动化的阶段性跨越,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比如:以往的操作系统都是局限于单一的工作平台,而现在在任何范围之内,我们已经可以利用多种协议将异种平台联接起来,实现数据的交换。再如:国际互联网模式的引入,解决了异型机联网的问题,为我国建设高速度的信息交互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只要我们及时“拿来”为我所用,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图书馆集成系统应用的升级或重构问题也需要理智地对待。为适应社会发展,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要增加新的功能,如增强对外服务的功能;数据不再局限于字符、数字类型,还包括图形、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数据;更大量的数据管理,更大范围的信息共享等。然而,版本升级或重构决不可以推倒重来,必须考虑保留原有设计的合理功能部分。新系统应具有对原有系统的历史继承能力,即数据具有继承性和用户能继续接受。

5 图书馆网络化建设

9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图书馆集约化管理的日趋强烈,图书馆网络化建设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实践证明,只有网络化才会使得图书馆多项交流和资源共享成为可能。然而,就象图书馆自动化初创时期那样,图书馆的网络建设初期将再一次面临着判断和选择过程中带来的得失与风险。当然,这除了取决于软、硬件选型以外,还取决于配套设施的完善、人员的培训和数据库的充实完备等等大量工作的逐项规划落实。

笔者认为,现阶段图书馆网络化建设应把握住三点:一是发展方向。当今网络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开放式网络体系结构,即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不同的操作系统和不同的拓扑结构及通讯协议的网络可以连成一个统一的环境。图书馆应紧紧抓住产品的互操作性,注重异构计算机集成系统的统一问题。二是协作、协调机制。建立强有力的地区性或区域性图书馆自动化网络控制中心,规范和协调各馆自动化工作。控制中心必须有责有权地行使职能,及时制定出资源建设和服务的原则、规划和发展步骤,为各级图书馆自动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支持,起到规范行为、导向与示范作用。特别是对于多馆协作的总体规划和结构设计应该超前于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至少应与此同步进行,以求最大限度地避免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被动与失误。同时,控制中心应立足于整体化考虑,不但应重视发展中的短线问题,而且应当更为重视发展中的合理超前问题,鼓励综合实力较强的馆领先发展,以便有效地带动别的环节、层面的发展。三是图书馆网络化建设要根据自身条件量力而行。尽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创造了进行信息网络建设的条件,但是,由于目前国内图书馆界的信息网络建设与应用才刚刚起步,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如骨干网络由谁建设,各系统、各地区网络由谁管理,技术上怎样实现,经费支持,人员素质,等等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加之许多中小型图书馆馆内集成系统建设尚不健全、完善,数据库建设严重滞后等原因,各馆对于网络建设必须量力而行。就是已确定重点建网的图书馆,也应当根据其他行业网络建设的经验,建设初期需先行试点,成功后再行推广。因为,这对后续入网者有引导与示范的作用。即使单个图书馆眼前暂时还无法解决联网问题,但是网络建设的基础工作却必须抓起来,如集成系统的通用性、开放性、安全性问题,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问题,信息资源的有序管理和馆际之间协调合作问题以及设施的合理配置等,都是现在有条件抓起来的工作。只要基础工作搞好了,一俟时机成熟,即可顺利入网。

标签:;  ;  

当前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应用中的几个难点问题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