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救治急性药物中毒患者的护理论文_王丽丽 张文峰

王丽丽 张文峰(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山东日照 2768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应用于急性药物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4 年5 月~2015 年5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 例急性药物中毒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者和对照组,各45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科治疗方法,并给予临床护理;研究组实施血液灌流治疗方法,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治疗及护理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病患的平均住院时间、意识清醒时间以及有机磷中毒患者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的临床治愈率(95.6%)显著优于对照组(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液灌流法救治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昏迷时间,同时减少阿托品药物的使用剂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血液灌流;急性药物中毒;护理

血液灌流利用固态吸附剂的吸附作用,通过吸附并清除患者血液中游离的蛋白以及与蛋白相结合的有毒物质,从而实现净化血液和解毒[1]。近年来,血液灌流术被广泛用于急性药物中毒的治疗,同时注重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从而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有效的指导[2]。本文随机选取2014 年5 月~2015 年5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 例急性药物中毒患者,旨在探讨血液灌流应用于急性药物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方法,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 年5 月~2015 年5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 例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分为研究者和对照组,各45 例。对照组中,男25 例,女20 例;年龄16~74 岁,平均(42.5±7.3)岁;中毒到就诊时间0.5~19h,平均(8.9±1.8)h;中毒种类:有机磷中毒20 例,酒精中毒8 例,安眠药中毒16 例,夏枯草中毒1 例。研究组中,男24 例,女21 例;年龄15~73 岁,平均(42.3±7.4)岁;中毒到就诊时间0.5~20h,平均(8.8±1.7)h;中毒种类:有机磷中毒19 例,酒精中毒8 例,安眠药中毒17 例,夏枯草中毒1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以及中毒种类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主要包括:快速清除体内毒物,以防毒素再次吸收;根据病情为患者进行洗胃、导泻、利尿等措施;监测心电、血压、脉搏、呼吸等,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患者吸氧,或采用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为患者静脉注射阿托品及解磷定等药物解毒。研究组实施血液灌流方法,具体方法如下:采用型号为BM25 的血液滤过机以及HA230 的血液灌流器为患者实施治疗,安装好血液灌流器后采用2L 肝素生理盐水进行预冲洗血滤管路,采用初始剂量为1~2mg/kg 的肝素钠抗凝,然后采用肝素泵治疗,将速度控制在1~2mg/h,将肝素量最好控制在能够维持APPT 值为正常值的1.5~2.5 倍,治疗结束时采用空气回血法回血直到结束透析,同时依据患者病情和化验结果,及时调整灌流次数、肝素用量以及血液透析[3]。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x ? 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 2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研究组病患的平均住院时间、意识清醒时间以及有机磷中毒患者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的临床治愈率(95.6%)显著优于对照组(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护理措施

在对急性药物中毒患者治疗的同时加强各项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防止治疗过程中发生意外,加强对患者中心静脉压的观察;②定时检测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同时根据检测结果适当调整肝素的使用剂量,注意对穿刺点渗血等的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尽早处理;③治疗过程中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可采用吸氧、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等方法辅助呼吸;④针对血液灌流治疗时出现的一过性低血压,可采用新鲜血浆或其他液体进行血容量的补充,必要时可使用升压药并监测中心静脉压[4];⑤加强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积极给予有效的心理辅导,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

4 讨论由于血液灌流只能够清除毒物本身,并降低血液中的毒物浓度,但无法纠正因毒素导致的患者生理、病理等变化,因此,为患者实施血液灌流时应加强各项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处理[5]。本研究对患者实施血液灌流治疗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显示,研究组病患的平均住院时间、意识清醒时间以及有机磷中毒患者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的临床治愈率(95.6%)显著优于对照组(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在对患者实施血液灌流治疗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昏迷时间,同时减少阿托品药物的使用剂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1]陈红珍,姜朝霞.血液灌流治疗急性药物中毒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2):321-322.[2]赵丹.血液灌流治疗急性药物中毒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 07(26)::78-79. [3]张 骥.血液灌流治疗药物急性中毒的护理体会[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4,29(4):256-257.[4]刘兴艳,代铁柱,张骥.血液灌流治疗急性药物中毒的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2014,8(12):237.[5]林茵,王敏达,龚幼龙等.血液灌流救治急性药物中毒患者的护理[J].广东医学,2011,32(5):306-308.

论文作者:王丽丽 张文峰

论文发表刊物:《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4

标签:;  ;  ;  ;  ;  ;  ;  ;  

血液灌流救治急性药物中毒患者的护理论文_王丽丽 张文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