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制裁下的印度对外经济_国家经济论文

核制裁下的印度对外经济_国家经济论文

核制裁下的印度对外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印度论文,对外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印度的对外经济一向不如出口导向国家活跃,1998年5 月进行核爆炸后,又遭到美国和日本经济制裁,对外经济更是雪上加霜。为改善状况,印度进行了改革,调整和改善与一些国家的经济关系。

一、对外经济形势恶化

(一)出口增长率下降,贸易逆差扩大

据印度商情局的统计,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下,印度1996—1997年度进出口增长率全都下降,1997—1998年度情况进一步恶化,出口仅增长1.5%,进口增长4.2%,逆差增至67.99亿美元, 其中印度对印尼、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出口额锐减4.23亿美元,对日本的出口下降更为猛烈,1998年头9个月下降18.6%。由于国际商品价格疲软, 加上西方经济制裁的因素,1998—1999年度出口额只有336.13亿美元,比上年度下降3.9%,进口额为418.02亿美元,上升0.9%, 逆差增至81.88 亿美元,与海湾危机时持平。(注:印度政府:《1998—1999年度经济调查》。)

最近几届政府都曾提出本世纪末出口要达到750亿美元至1000 亿美元,但是世界经济形势欠佳和印度尚未摆脱核爆炸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这一指标困难极大。商业部长黑格达曾提出“出口或灭亡”的口号。在他的建议下,成立了以总理瓦杰帕伊为首的对外贸易委员会,成员有商业、财政、工业、议会事务、旅游、公司事务、运输、纺织、农业和外交10名部长,讨论如何完成出口增长20%的指标。现在他已经不再提这个具体目标了。

(二)外国投资锐减

1997—1998年度流入印度的外国投资只有50.25亿美元,比1996 —1997年度减少9.83亿美元。主要因为证券投资从1996—1997年度33.12亿美元减至1997—1998年度的18.28亿美元。 这显然是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扩散,投资者不愿涉足发展中国家资金市场。美国核制裁使1998—1999年度的外国投资急剧下降。1998年4—12月, 流入的外国投资只有8.8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42.53亿美元。证券投资外流达6.82亿美元。国内政局动荡又使外国投资者采取观望态度。除了信息、软件仍是外国投资的亮点外,其它领域预定指标都将完不成。

(三)美、日冻结经济援助

印度把利用外资的重点由外国经济援助转向外国投资后,动用的外国经济援助已逐渐下降,从1996—1997年度的30.56亿美元降至1997 —1998年度的28.77亿美元,当年偿还19.78亿美元,净流入的外援只有8.99亿美元。 去年5月印度进行核试验以后,美国冻结当年对印度的开发援助0.513亿美元,剩余农产品援助0.91 亿美元以及以前未动用的援助,共计约25亿美元;日本冻结1998年援助11亿美元。1999 财政年度(6月结束)世界银行对印度的贷款为19.5亿美元,亚洲发展银行对印度的贷款为16亿美元,两家共减少35亿美元。(注:印度《经济时报》1999年9月26日。)欧盟除法国外,均冻结对印度的新援助, 只有正在执行的援助项目和用于人道主义和消灭贫困的项目不受影响。虽然减少的援助数字不像制裁开始时估计那样大,并且印度外汇储备充裕,没有立即出现外汇危机,但印度经济尚不能摆脱对外援的依赖。至1998年9月, 印度的外债总额高达952亿美元,1997—1998年度还本付息占出口的19.5%,如果没有新外援,只能动用外汇储备。

(四)侨汇外流

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印侨有1500万人。侨汇一直是印度外汇储备的重要来源。但近两年出现了侨汇外流的现象。1997年3月底侨汇总额为203.89亿美元,1998年11月只有198.48亿美元,净流出5.41亿美元。 印度报纸抱怨“印侨对祖国的热情不如华侨。他们常常在祖国危难之际撤走资金,只有在局势平稳、有利可图的形势下才肯汇回大量资金”。在此形势下,印度只得靠利用外国商业借款支撑外汇储备。为此,政府修改了利用外国商业贷款条例,放宽使用项目内容、借款金额上限和延长借款期限。1997—1998年度头9个月批准的外国商业贷款达38.04亿美元。

对外经济恶化导致工业增长率大幅度下降。GDP增长率由1995—1996年度的7.8%、1996—1997年度的8.1%降至1997—1998年度的5.1%,多亏农业丰收,1998—1999年度回升至5.8%。卢比已贬值15%, 财政赤字占GDP的6%。虽然这个结果比亚洲多数国家好得多,但没有完成经济增长7%和财政赤字降至占GDP5%的指标, 势必影响印度进入下世纪的经济发展速度。

二、对外经济政策调整和对一些国家经济关系的变化

严峻的对外经济形势迫使印度政府调整政策。前印度人民党政府是一个弱势政府,回旋的余地有限。现在由印度人民党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重新执政,政局相对稳定,有利于进行某些调整。已经和即将采取的政策是:

(一)加快经济改革、加大开放力度。1、加快国营企业改革。 从国营企业撤资1000亿卢比,除印度国家银行外,政府在国营银行的持股率降至50%以下,引进自由竞争机制。2、继续鼓励外国投资。1999 年3月已实行放宽外国投资自动核准持股上限:非传统能源和影片为100%;大宗粮食、广告、旅游和相关领域、优先发展而非保留给小工业的部门为74%;电信51%;银行40%;保险26%。新的考虑是,在欢迎大跨国公司向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扩大与外国中小企业合营消费品项目,进一步开放保险部门。改变过去“只要计算机芯片,不要土豆片”的投资政策。

(二)开展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全方位对外经济关系。自1991年实行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印度今天向19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7500种商品, 从140个国家和地区进口6000种商品。 经合组织国家是印度的授援国和主要投资国。它们占印度对外贸易的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仍占半数以上。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科技产品的重要性日益加强,印度还将主要从西方进口设备和尖端技术。因此它要努力扩大对它们的出口,今后的贸易还将扩大。

印度将在今年11—12月于西雅图举行的WTO 部长级会议上采取进攻性姿态。它将要求在WTO 体制下允许发展中国家为开辟新市场和新产品出口所进行的补贴。人均收入不足1000美元、出口额在500 亿美元以下的国家的出口补贴应视为WTO体制下可允许的范围。 (注:印度《经济时报》1999年8月23日。)此外,印度在15 国部长级会议上还号召发展中国家在WTO部长级会议上团结一致,以免被发达国家各个击破。

(三)虽遭到美国制裁,但对美采取低姿态,以推进经济合作。美国是印度最大的经济合作对象。1997—1998年度双边贸易额109 亿美元,其中,印对美出口73亿美元,从美进口36亿美元,占印度出口的19.5%和进口的8.9%。印度核爆后,美国于1998年5月3 日对印度进行经济制裁,拒绝给印度原子能委员会主席R.奇丹巴拉姆发签证出席在美国召开的国际会议,并对在美国工作的7名印度科学家下逐客令。 副国务卿塔尔博特在《外交事务》杂志上著文称,印度公然违反核不扩散条约而宣称是核武器国家,休想得到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这样的政治奖赏。通过印度的努力争取,并表示将考虑签订核不扩散条约后,美国会又于1998年11月6日授权总统取消部分制裁。 11月15—16日美印商业委员会在孟买举行投资高峰会议,美国有100家公司参加。 这是核制裁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此外,印美商会还制订了一个促进两国环保合作的大计划,美方将推动建立环保合作合营企业,向印钢铁、电站、造纸、化工和纺织等污染严重的工业提供环保技术和转让技术知识。(注:印度《金融快报》1999年8月8日。)

(四)加强与法国的科技合作,推动两国经济关系发展。法国是五大国中唯一没有谴责印度核试验的国家,每年向印度出售5000万至1 亿法郎技术产品和技术。印度在航天领域与法国有关机构长期保持友好关系。两国正在就发射印度新一代通信卫星进行谈判。(注:法国《费加罗报》1999年4月5日。)科技合作势将带动经济合作。虽然印法经济合作规模目前还不大,1997—1998年度印度从法国进口只占印度进口总额的1%,向法国出口占印度出口的2.2%。1991—1998年法国对印直接投资额为307.32亿卢比,占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2.04%,但两国经济合作具有良好前景。为了便于法国公司投资,印度财政部设立了一个办事处,与法国企业界保持联系,保证给投资者以极大方便。

(五)与俄罗斯继续发展密切的合作关系,成为战略伙伴。印俄有几十年的密切经济合作关系,前苏联一度是印度的主要贸易国。1990年双边贸易额达55.29亿美元。苏联瓦解后两国贸易额急剧下降,1997 年贸易额为16亿美元,1998年降至14.9亿美元,其中俄向印出口6.05亿美元,从印进口8.85亿美元。目前印度对俄罗斯的出口80%是偿还欠债。但是俄驻印大使称俄印经济合作有100亿美元的潜力。 驻印贸易代表说,“今后几年,不管印度债务有没有还清,将使贸易额增加一倍甚至两倍”。1998年12月21日普里马科夫总理访印,双方重新表达了加强双边关系的愿望,签署了7项协定,其中一项是到2000年使贸易额达到30 亿美元。到2010年的《经贸、工业和科学技术合作协定》也已签定。双方政府部门共已签订30个协定和文件,俄出口金属切割机床、飞机零件、冶金、运输、采矿和发电设备,印对俄出口则以农产品为主。印度医药公司还与俄政府商谈出口2500万美元药品项目,从明年起药品年出口将达1亿美元。在激光医疗、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等方面也有合作的前景。印度人还到俄国投资,现已有256家合营企业, 主要是能很快获取回报的贸易企业,工业合营企业很少,印方总共投资1800万美元。

武器和技术合作是俄印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90年代初,苏联武器一直占印进口武器的70%。1991年签订的到2000年的协定总体上在成功地执行。在美国制裁的形势下,俄印双方对维持和加强军事合作的兴趣增大,到2015年的国防合作协定已签订。目前两国军事合作的新特点是,俄直接向印度出口武器和战斗机硬件及生产许可证,在印度联合生产并向第三国出口。1995年印度已得到10架改进型米格-29,另20架不久也将运到。据1996年协定,到2001年印将得到40架Su—30MK1 多用途战术战斗机。协定还包括俄向印出口60架米格—AT教练机。另一项协定是延长125架米格—21战斗机服务期15年。俄将帮助印米格—21 和米格—27战斗机现代化,分阶段废除An—2运输机, 在未来5 年建成组装120架LTA运输机的生产线。海军武器合作也具有长期性。1980—1988年间,前苏联交给印5艘MK61—ME反潜艇战舰、10艘Petyall级驱逐舰、 8艘Tarantula—1级小型护卫舰。俄专家帮助印设计新一代核潜艇,完全配备俄国武器系统。有3 艘采用俄技术建造的装有导弹的驱逐舰开始服役。(注:印度《经济时报》1998年12月21日。)核合作进一步加强。俄罗斯不顾美国的反对,帮助印度建立有两个1000兆瓦轻水反应堆的库丹库拉姆核电站并提供26亿美元信贷。俄还打算参加梅德格核电站的建设,该电站有4个210兆瓦反应堆。

(六)与中国发展经济合作的同时,推进竞争。中印经济结构极其相似,经济竞争大于互补。1997年印度对中国的进出口额分别为10.8亿和6.15亿美元,占印度进口总额2.78%和出口总额的1.85%,占中国进口0.63%和出口的0.51%。1991—1997年中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协议金额累计已达68.505亿美元,占印度外资协议金额总数的0.45%。印度在中国外资协议金额中的比重更低。长期以来印欲与中国比高低,争夺在第三世界乃至世界的影响,想超过中国。实行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它采取背靠西方面向东方的战略,积极争取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努力开展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发起组建印度洋地区合作组织,以“谋求在自亚丁至新加坡之间的地区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因为平等互利的经贸关系对双方有利, 故印度工业联合会也制定了加强中印经济合作的7点行动计划,希望到2002年使双边贸易达100亿美元。另一方面, 印度商业部又认真研究中国加入WTO 后扩大市场准入给印度带来的竞争压力,并建议采取5项措施应对:1、通过扩大进口支持进口投入大的出口产品,如机械和化工产品。2、促进电子产品和服务出口, 研究印度哪些电子产品市场已被中国占有。3、鼓励外国投资于出口企业, 因为中国三资企业占中国出口的47%和工业生产的37%。4、 建立经济自由贸易区吸引外国投资和促进出口。5、加强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 缩短与中国的差距。

综上所述,从经济角度分析,印度难以改变原有的对外经济格局。

标签:;  ;  ;  ;  

核制裁下的印度对外经济_国家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