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词“被XX”研究及其对外汉语教学论文_粟仲华

新词“被XX”研究及其对外汉语教学论文_粟仲华

云南师范大学 国际汉语教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本文比对新兴“被XX”结构与传统被字句在格式、语义和用法上的差别,以及新兴“被XX”词法化明显的状况下将“被XX”作为一个词来进行研究,分别研究了新词“被XX”的几种组合形式、内含意义以及它折射的社会意义。最后根据对新词“被XX”的研究,结合新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的情况,提出了对于新词“被XX”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新词“被XX”;结构;语义;社会意义;教学

一、新词“被XX”简介

新兴“被XX”与传统被字句在语法形式与句法结构上有大变异和大违背。传统被字句格式为“受事+被(施事)+及物动词”这个动词是及物动词而且通常是双音节的。然而在新兴的“被XX”中,它的格式式为“受事/施事+被+不及物动词Vi(后来又扩展为少数的及物动词,但与一般的被字句意义不同,另外还有形容词和名词)。传统被字句的动词谓语,在意念上支配主语,动词后一般不带宾语。因此“被XX”不能简单的就归于被字句一类来解析。从句法结构看,新兴“被XX”是一个无法扩展,紧密度很高的动词性语言单位,而非粘着性的句法结构,也不能补充省略的施事宾语。“被XX”新词常常用引号标明作为一个独立性成分,表达特定的含义。所以我们更倾向“被XX”是属于词法现象的。所以在本文的观点是更偏向于“被XX”的词化,将“被XX”作为一个新兴词汇来研究。

二、新词“被XX”的结构与语义

(一)结构

“被XX”由两部分组成:“被”和“XX”。这两个部分在句法结构上是紧密相邻的,且两部分的语序是固定的。它们共同组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被XX”中“被”是稳定不变的,可变的成分是“XX”这部分。“被XX”可有哪些词语分类。而在语义方面,“被+XX”都是与某一特定事件相关的,也就是说它已经在语言世界代表了一个稳定的概念。

1、被+动词

这种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被+不及物动词;例如:被自杀、被就业等等。另一类是被+及物动词;“被”字后面接及物动词的有被录取、被代表、被赞成、被统计等。新兴“被XX”中所接的及物动词与传统被字句中所接及物动词不同,新兴“被XX”中“XX”若为及物动词,那么这些及物动词在做谓语时意念上对主语没有支配作用,它代表的是主语发出的动作或呈现的状态,一般这个“被”并不表示被动的意思。以“被录取”为例解析如下:“被录取”在传统的被字句中也可用,他表示的是某人被某个单位录取这样一个事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在新兴的“被XX”句中,“被录取”指的是不符合“你报考我录取,你上线我录取”的正常模式,反而是并没有报考这个学校,或者自身的条件根本就不符合要求而被这些不实机构莫名其妙的“录取”了。

2、被+形容词

这种形式的构词有:被小康、被幸福、被贫困等等。

3、被+名词

这类构词有被全勤、被网瘾、被慈善等等。

4、被+其他

如:被G2、被67%等。

(二)语义

新词“被XX”表示的语义是贬义、讽刺、消极、遭受义等,“被XX”主要是用来描述弱势群体无奈、不满、愤懑、郁闷等,同时也影射出强势群体的蛮横。“被XX”适用的语用背景是当事人不情愿、不知情、不真实、不如意、不幸、不吉利、被迫、非自主、无可奈何地遭遇某种境遇。所以新词“被XX”所代表的意义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它们在使用之前往往存在一个主流、权威的话语,但是在民众或某些人看来,这个话语的真实性值得怀疑,或者它的确就是谎言。二是表达一种被迫、无奈的感受,意思大致可以理解为“被迫如何”或“被强制如何”。

三、新词“被XX”隐含的社会意义

语言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新词“被XX”的产生折射出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被XX”的“XX”涉及范围很广,从教育到司法再到民生,它所涉及的对象更是小到百姓大到政府无一不囊括其中。“被时代”说法虽有所夸张,但是新词“被XX”的风靡的确折射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根据新词“被XX ”的语义,一是隐含了人们对权威怀疑的意思,例如“被自杀”中一个“被”字,抒发了弱势者对于掌权者将自己的观点强势的附加到弱势者身上时心中的苦闷与委屈。二是被掌握权力的一方压制,弱势者迫于无奈受制于人丧失了自己的主动权。“被让座”、“被捐款”等一个“被”字,表达了受事者的自嘲、无奈和不满。所以我们可以说,新词“被XX”的产生就隐射了社会发展下存在的问题——公众对权利的无奈诉求。

新词“被XX”的出现和盛行,不只是反应了公众的无奈,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公众自主意识的增强,它表现出了公众对权利的监督。公众希望通过用“被XX”这一新兴词汇来唤醒公权的执行者,调整权力机制,关注公众心声,维护公民权利。

四、对外汉语中新词“被XX”的教学

(一)教学的必要性

新词“被XX”的盛行及其表达的普遍认可让它成为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回避的问题。一、国内“被XX”普遍使用的情况决定了若是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对其进行讲解,那么势必会造成他们的中文学习困难;二、每一个新词“被XX”并不同于传统被字句,其背后都有一个特定的事件,不进行讲解,势必会让留学生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三、“被XX”的盛行,频繁出现在报纸、网络、杂志等传媒上,这些是留学生学习中文的真实语境材料,若是不进行讲解,势必会造成他们对真实中文的脱节。

(二)教学方法

新词“被XX”它是由两部分组成,不变成分“被”+可变成分“XX”。每个词语虽然表达了不同的意思,但是这类词又有相同的规律。根据这类词的语义结构的共同规律,给留学生建立一个包含结构形式及特定含义的新词“被XX”学习系统,让他们能够举一反三。

新词“被XX”的出现时由于社会焦点问题特殊表达的需要,它的每一个词背后都有一个特定的事件,它应用于某一特定的情境下。例如:“被自杀”事件。所以对于“被XX”的教学,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也可借助于媒体的辅助手段来进行,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网络上对“被XX”词语的运用来加以教学,这样,让学生能够体验真实语境中的语言,让他们的学习既生动又有效率。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2]刘裴、赵国军,“被时代”的“被组合”[J].修辞学习,2009,(5)

粟仲华,女,湖南,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研究生 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论文作者:粟仲华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7/5

标签:;  ;  ;  ;  ;  ;  ;  ;  

新词“被XX”研究及其对外汉语教学论文_粟仲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