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小儿湿疹疗效观察论文_刘小燕

湖南省永兴县中医医院 湖南 永兴 423300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对小儿湿疹患者实施中医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78例湿疹患儿,随机将患儿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9例实施单纯的西医药物治疗,B组39例实施中医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组间疗效比较,B组患儿明显高于A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各症状消退时间比较,B组患儿明显短于A组患儿(P<0.05)。结论:临床采取中医措施对湿疹患儿进行治疗,其疗效明显,可有效控制及缓解小儿湿疹的发生。

[关键词] 中医治疗 小儿湿疹 临床疗效

小儿湿疹是一种临床儿科常见变态反应性的皮肤病,人们俗称其为过敏。本病的发生受到了多种因素作用影响,表现为明显的渗出倾向和多形性皮损的皮肤炎症,主要好发于头面部、躯干四肢。本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若没有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发生感染,造成小儿及家属的情绪不佳,也会影响小儿的正常发育[1]。目前临床对于湿疹患儿的治疗措施主要为西医药物的对症治疗或局部治疗,疗效尚可,但易出现复发现象,且长期的服药也会导致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是至关重要的。此次我院对近期内接诊的39例湿疹患儿实施了中医治疗,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间接诊的78例湿疹患儿,全部患儿均径临床诊断,明确证实为湿疹,且患儿精神正常、无药物过敏史,患儿家属也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字。入选患儿中男性40例、女性38例;患儿年龄大小2个月到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0.80.7)岁;患儿病程13天到44天不等,平均病程(1.11.0)月。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其中A组39例、B组39例,组间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全部患儿在入院后均先接受基础日常调养,如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穿衣以宽松舒适为宜,洗浴以温水为宜且不宜使用碱性刺激性沐浴用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等。在此基础上,对A组实施西医治疗,口服氯雷他定口腔崩解片(四川新斯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41101),按照患儿体重,对体重低于30kg者,每日一次,每次5mg;体重低于10kg者,每日一次,每次2.5kg。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糖浆(鲁南贝特制药公司,生产批号58140501),按照患者体重,对体重低于30kg者,每日一次,每次5ml;体重低于10kg者,每日一次,每次2.5ml。对B组实施中医治疗,急性期以清热除湿、养血祛风为主,药物组成包括:滑石15g,土茯苓、生地黄、何首乌12g,防风10g,玉竹9g,当归、赤芍、蛇床子、贯众、虫退、槟榔6g,苦参5g,甘草3g。对慢性期以清热化湿、疏风止痒为主,中药组成包括败酱草12g,紫苏叶、荷叶10g,地肤子、生地黄9g,浮萍、紫草6g,赤芍5g,青黛、甘草3g。

1.3疗效观察:参考相关文献,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如下评价,其中皮损症状完全消失,ADS评分0分者记为痊愈;皮损明显好转,ADS同治疗前相比减少70%以上者记为显效;皮损有所好转,ADS同治疗前比较减少30%-70%者记为有效;皮损无明显好转,ADS同治疗前相比减少不超过30%的记为无效[2]。此外,观察两组患儿各症状的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6进行处理,均数以(XS)表示,检验方式以X2检验,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儿在疗效方面比较,B组患儿明显高于A组患儿(P<0.05),详见表1;组间各症状消退时间比较,B组患儿明显短于A组患儿(P<0.05),详见表2;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儿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3结论

湿疹是婴幼儿常见的皮肤病,主要好发于2-3个月的婴幼儿,1岁以后逐渐减轻,2岁以后多可自愈,但仍有少数可延伸到幼儿期或儿童期。目前对于湿疹的发生,临床认为主要由直接因素及间接因素两类所致,其中直接因素主要为过敏体质、家族过敏史等,间接因素为接触过敏物质等。湿疹的发生会导致小儿因瘙痒而哭闹不止,影响其正常的日间活动及夜间睡眠,严重者将会对小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目前临床尚无特效治疗,多采取脱敏、免疫抑制等治疗,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且易引起复发[3]。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非常重要。

中医将小儿湿疹归属于“奶癣”、“胎敛疮”的范畴,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因胎中遗热遗毒及饮食不当因素相结合作用产生的结果,表现为素体脾胃虚弱,内有湿热,外有湿热之邪而发病,因此治疗应以清热解毒除湿为原则[4]。此次我院对近期内接诊的39例湿疹患儿实施了中医药物治疗,根据患儿病情进展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其中对急性期以清热除湿、养血祛风治疗为原则,方中滑石具有清热渗湿的效果,土茯苓具有解毒祛湿的效果,防风、生地黄、蛇床子均具有祛风除湿的效果,当归补血,槟榔化湿、赤芍主治痈肿疮疡,虫退主治风疹瘙痒,诸药联合共奏清热解毒、养血祛风之效。对慢性期以清热化湿、疏风止痒为主,方中败酱草清热解毒,荷叶清暑利湿,地肤子清热利湿、止痒,浮萍清热解毒祛风,紫草、青黛清热解毒,诸药联合共奏清热化湿、祛风止痒之效。本次研究显示,实施中医药治疗的B组患儿,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A组实施西医治疗的患儿,且各症状消退时间也更短,这一结果也与国内学者近期研究相似[5],进一步提示中医在小儿湿疹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临床对湿疹患儿实施中医治疗,可以有效的促进症状消退,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丽央.小儿湿疹原因分析及健康教育[J].中国医疗美容,2014,(6):107-108.

[2]李成.中医治疗80例小儿湿疹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21):87-88.

[3]庞亚辉,刘小凡.婴幼儿湿疹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四川中医,2013,31(2):139-142.

[4]郑月甜,唐志坤,周鹏.小儿湿疹中医治疗近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3):154-156.

[5]邓光烈.中医治疗小儿湿疹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0):79.

论文作者:刘小燕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  ;  ;  ;  ;  ;  ;  ;  

中医治疗小儿湿疹疗效观察论文_刘小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