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门诊处方抗生素合理用药调查分析论文_吴江英,郭艳华

 吴江英 郭艳华

(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宁夏石嘴山 753000)

【摘要】目的:对我院门诊处方抗生素类药物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1月~10月,门诊处方6500份,对抗生素类药物处方的合理用药进行系统分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500份门诊处方中抗生素处方3225份,所占比例为49.6%。各科室抗生素合理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妇儿科抗生素合理使用率最高为91.2%,其次为外科、内科,五官科最低。3225份抗生素处方中合理用药2848份(88.3%),不合理用药377份(11.7%)。结论:我院门诊处方抗生素类药物使用基本合理,存在部分不合理情况,还需要强化对门诊抗生素类药物使用的管理,促进合理用药。

【关键词】门诊;处方;抗生素;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3-0246-02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抗生素的研究与应用为医疗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中存在不合理情况[1]。为此,本研究对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0月门诊处方抗生素类药物的用药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以促进我院门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1月~10月,门诊处方6500份。

1.2 方法

根据《中国药典》、《药理学》、《新编药物学》(第15版)与药物说明书等对6500份门诊处方进行系统分类,统计其中抗生素门诊处方数量,并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门诊处方数量,使用类型进行统计分析。

1.3 数据处理分析

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门诊处方各科室抗生素合理使用情况

6500份门诊处方中抗生素处方3225份,所占比例为49.6%。根据系统分类,抗生素使用门诊包括内科、外科、妇儿科、五官科,各抗生素合理使用情况见表1。各科室抗生素合理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52,P<0.05)。其中妇儿科抗生素合理使用率最高为91.9%,其次为外科、内科,五官科最低。

表1 门诊处方各科室抗生素合理使用情况统计

2.2 抗菌药物使用种类

3225份抗生素处方中合理用药2848份(88.3%),不合理用药377份(11.7%)。其中抗菌药物使用7类,共计3445次,其中不合理抗菌药物用药436次。包括β-内酰胺类1154次(33.5%),不合理用药139次;氨基糖甙类689次(20.0%),不合理用药123次;四环素类644次(18.7%),不合理用药63次;大环内酯类281次(8.2%),不合理用药39次;氯霉素类165次(4.8%),不合理用药33次;林可霉素类131次(3.8%),不合理用药18次;其他381次(11.06%),不合理用药21次。各种类型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7,P<0.05)。

2.3 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类型

药物用法与用量不合理所占比例最高,占不合理处方比例、占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分别为34.5%,3.8%,且显著高于其他不合理使用情况。

表2 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类型统计

3.讨论

3.1 门诊处方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

(1)指征不明:在病毒感染时不宜使用抗生素,如抗生素用于病毒感冒所引起的发烧。这类病毒性除继发细菌感染患者,不明高热均不宜使用抗生素。而黏膜、皮肤发生局部感染的也不宜使用抗生素,避免产生耐药菌株。(2)联合用药:杀菌剂、抑菌剂不合理联用。如罗红霉素联用青霉素V,二者会产生拮抗作用[3]。同类型抗生素不合理联用,如氨苄西林与青霉素联用,因二者竞争结合蛋白而发生拮抗,导致耐药菌的产生[2]。(3)配伍用药:青霉素、复方新诺明不能配伍,二者配伍,因复方新诺明对细菌的代谢与繁殖起到抑制作用因此会减弱青霉素的迅速杀菌效果。庆大霉素、维生素C不能配伍,庆大霉素在pH8.5时抗菌效力强于pH5.0,二者配伍,将降低前者的抗菌活性[4,5]。(4)药物用法与用量:当通过口服、肌肉注射能够解决的则不经静脉途径给药;围手术期患者切口术后抗生素使用应在3d内,>3d属于滥用。对药物t1/2不够了解,未考虑到药物t1/2的影响,如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通常给予每天2次或者3次,而实际临床研究表明,每天1次足量给药,其疗效显著由于多次小剂量给药[3]。(5)选药不当:儿童不宜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因该类药物将对幼年软骨造成损害,引起骨发育障碍,<18岁患者禁用。肠炎患者口服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即可。(6)溶媒选择不当:例如青霉素与头孢类t1/2较短,但在滴注时需要加入500ml的溶媒,滴注1h,因此无法使血药浓度得到有效的维持,无法起到有效抑制与杀灭病原菌的作用,甚至加大耐药性风险[4]。另外,青霉素类抗生素应采用生理盐水作溶媒,而不能采用葡萄糖注射液[5]。(7)其他:对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不够重视,如氨基糖苷类联用第一代头孢类治疗小儿感染疗效具有相加效应,但同时二者联用也将增加肾毒性。重复用药、同类药合用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3.2 干预措施

(1)医院应加强宣传培训与学习,让医务工作者对门诊处方中抗生素合理使用的重要性加深了解,并培养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了解常见不合理抗生素使用种类。(2)对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完善,进一步指导用药的规范性与合理性。并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针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医师进行批评指正。(3)不断改善医疗条件,鼓励开展药敏试验,进一步明确用药指征,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晓红.门诊处方抗生素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医学,2012,32(1):112-113.

[2]黄爱萍.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及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3001-3002.

[3]火鸿敏.我院门诊处方合理用药分析[J].世界临床药物,2010,31(11):673-675.

[4]孙素馨.我院门诊处方质量调查及不合理用药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13,28(4):431-433.

[5]苏强,郝伟迤,唐捷等.我院门诊处方合理性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12,23(5):474-476.

论文作者:吴江英,郭艳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

标签:;  ;  ;  ;  ;  ;  ;  ;  

我院门诊处方抗生素合理用药调查分析论文_吴江英,郭艳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