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传统世界格局逻辑的超越论文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传统世界格局逻辑的超越论文

【哲学与当今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传统世界格局逻辑的超越

黄云明

(河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摘 要: 习近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融合中国传统智慧,提出了重构人类未来世界格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世界格局建构用仁爱逻辑超越资本逻辑;用世界多元主义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用生态主义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用后现代陆海空综合文明超越近现代海洋文明。

关键词: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格局

中共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的国际场合阐释了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2017年1月18日,在日内瓦联合国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对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了系统阐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将世界建构成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国际政治关系、合作共赢国际经济关系,多种文化和而不同、开放包容的世界文化格局,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世界以及崇拜自然、绿色发展的地球家园。中宣部对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目标的解读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建立平等对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崇拜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1]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体现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构建世界格局的新理念,超越了近现代社会以来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世界格局建构理念,为人类未来社会发展展现了一幅美好的世界图景。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仁爱逻辑取代资本逻辑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西方资产阶级首先战胜封建基督教势力和世俗国王贵族势力,率先开创了近现代文明社会。资产阶级开创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以资为本位的社会,社会遵循的根本逻辑就是资本扩张逻辑。

资本逻辑的根本就是自身扩张的逻辑。资本是能够滋生金钱的金钱,其核心逻辑就是寻求自我的膨胀,自身利益最大化。资本家是资本的人格化,资本逻辑是资本家的根本信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证托·约·邓宁的《工联和罢工》文章说:“《评论家季刊》说:‘资本逃避动乱和纷争,它的本性是胆怯的。这是真的,但还不是全部真理。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2]马克思非常赞同邓宁的观点。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原产于中国,现广泛分布于越南及中国等亚洲地区,板栗花为单性、雌雄同株,为提高板栗的产量,常需疏除雄花以减少营养消耗,但大多把疏除的雄花废弃。我国劳动人民早就发现了板栗花的价值,将其拧成火绳并在夏季点燃,其燃烧产生的烟雾具有很强的驱蚊效果,《本草纲目》也记载了其治疗瘰病和赤白痢疾的作用。近年板栗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出的板栗花资源量也不断增大,开展板栗花成分分析和开发利用研究,对延展板栗产业链有重要意义。

资本逻辑是竞争逻辑。资本追求利益最大化,每个资本家都努力实现资本增值,世界必然陷入一种竞争状态。竞争在刺激社会进步发展的同时,也使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尖锐化,人与人的对抗达到历史空前高度。“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的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3]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建构起来的温情脉脉的田园诗般的生活湮没在斤斤计较的金钱关系的冰水中。为了追求更大利益,不断扩大产品销路,资产阶级走出国门,开拓世界市场,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演变成世界性的,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资产阶级揭开了真正世界历史的序幕。资产阶级在资本推动下建构世界历史,资本逻辑成为近现代世界格局建构的基本逻辑。资本“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一个世界。”[3]遵循资本逻辑不仅导致国内阶级矛盾冲突剧烈,而且导致民族矛盾激化,20 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世界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就是遵循资本逻辑构建世界格局的结果。习近平说:“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告诉我们,放任资本逐利,其结果将是引发新一轮危机。缺乏道德的市场,难以撑起世界繁荣发展的大厦。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局面不仅难于持续,也有违公平正义。”[4]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打破资本逻辑对世界的垄断,反对资本的霸权,倡导用平等、共赢、普惠的共同体仁爱逻辑超越资本逻辑,倡导任何民族不能自持其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强势,向其他民族强迫灌输资本逻辑、竞争逻辑,以势压人、以势欺人。在国际交往中,不能只以自身利益为目标,掠夺其他民族资源,榨取其他民族成员的血汗。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中,各方应该确立双赢、共赢理念,抛弃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观念。在整个过程中,中国愿意与其他国家平等相待、互惠互利,中国不会对外侵略扩张。习近平强调:“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积极开展对外交往通商,而不是对外侵略扩张;执着于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而不是开疆拓土的殖民主义。对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1]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仁爱逻辑强调用奉献理念取代索取理念,国际合作以各民族利益共享、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为目标,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占据优势的民族,不应该剥削落后民族,而是应该扶持落后民族协同进步。习近平在多个国际场合强调欢迎其他民族搭乘中国前进的快车。习近平向世界各国宣示:“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是国际合作的倡导者和国际多边主义的积极参与者。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积极挖掘中华文明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1]

人类的远古文明是河流文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都诞生在大江大河两岸。尼罗河是埃及文明发源地,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诞生了巴比伦文明,恒河和印度河孕育了印度文明,黄河和长江哺育了中华儿女,黄河被形象地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同的河流为不同的民族都提供了宜于生存的地理环境。但是,河流文明是地域性的,远古社会不同民族的交流是有限的,人类尚不具有共同的历史。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多元文化主义超越西方文化中心主义

近现代以后的世界格局是西方中心主义,基督教文明是西方文化的主色调,而人类中心主义是基督教根本信仰之一,上帝造人并将人类置于世界的中心,让人做世界的主人,这是上帝对人的最大恩惠。《圣经·创世记》说,神按照自己创造了亚当,那就是说人和神是有共性的。基督教信仰者相信人与世界万事万物虽然都是上帝所创造,但是人不同于世界万物。上帝造人,要使人成为世界的主人。《圣经·创世记》在第1 章中,明确了人要统治世界的想法,在第9 章,挪亚带着妻儿和各种动物从方舟中走出来,上帝又一次说:“神赐福给挪亚和他的儿子,对他们说:‘你们要生养众多,遍满了地,凡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鸟,都必惊恐、惧怕你们,连地上的一切的昆虫并海里的鱼,都交付你们的手’。”[6]在基督教文化中,将人与自然万物明确区分,在世上只有人和神最接近,具有神性。人和神的区别只是在于寿命和智慧,由于人偷吃了智慧之树上的果子,知道了是非善恶,人就具有了更多的神性。《圣经·创世纪》说:“耶和华神说:‘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能知道善恶,现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耶和华神便打发他出伊甸园去,耕种他所自出之土。”[6]人类中心主义作为基督教信仰对西方社会发展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功不可没,在这种价值观念引导下,西方人强化了认识自然、征服自然、控制自然、做自然主人的信念,激发了人们进行科学技术创造的信心,为改造自然、改造人类生存环境,向自然索取生存资料提供了强劲的精神动力。西方近现代科技发达、经济繁荣都不能抛开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来认识。然而,伴随人类文明进步,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问题已经充分暴露,生态失衡、能源危机等现代社会病症都与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具有内在必然联系。人类文明发展已然到了不转变人类中心主义观念不可的程度。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用多元世界逻辑取代一元中心逻辑。习近平说:“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力量的上升远远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5]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世界的中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应该凌驾于其他民族之上。不管经济、科技多落后、军事多软弱,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应该被歧视。世界各民族都是平等的文明主体,都既是文明的创造者也应该是文明成果的享有者。每个民族都拥有同等的发展权以及保持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权利。习近平说:“主权平等,是数百年来国与国规范彼此关系最重要的准则,也是联合国及所有机构、组织共同遵循的首要原则。主权平等,真谛在于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主权和尊严必须得到尊重,内政不容干涉,都有权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主权平等,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5]习近平还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包容,筑就了日内瓦多边外交大舞台。我们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不能搞‘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5]

河南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的实施,对积极主动防御山洪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尤其是有效避免群死群伤事件发生起到积极作用。在2012年汛期试运行中,河南省依靠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立的防御体系,深入落实“监测到点、预警到户、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防灾抗灾机制,在迎战多次暴雨山洪过程中发挥了突出作用,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联合化学药对比单用化学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有效性的Meta分析 …… …… 陈铭泰等(15):2126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生态逻辑超越人类中心主义

西方资产阶级在资本逻辑推动下开创了世界历史,按照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逻辑建构了近现代世界格局。在西方资产阶级看来,西方文化率世界文明之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先导。他们认为只有西方人才是文明人,才是文明的创造者,文明的主体,当然也是天经地义的文明成果的享有者,非西方人是未开化的、野蛮的土著人。近代社会以后,大多数西方人对待非西方人没有足够的尊重,没有平等相待的态度,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姿态。他们总以为西方文化的价值标准就应该是衡量人类文明的价值标准,西方价值是普世的或者普适的,各个民族现代化的道路只有西方一个模式,别无其他途径。总而言之,近现代世界格局遵循的一极独大的世界逻辑,是西方中心主义逻辑。

在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指导下,西方文明走的先污染再治理的道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环境资源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人民谋幸福的根本宗旨注定了中国不能沿用先污染再治理的发展模式。习近平多次强调先污染再治理的发展模式在中国是走不通的,中国绝对不能以牺牲环境为发展代价。习近平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5]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只要转变观念,人类实际上可以探索出发展和环境共存的道路。生态文明建设关乎民族永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西方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是自然的主人,要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强调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重要性,同时更强调要超越这种人与自然对立的思维模式,确立人与自然一体化的思维模式。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就强调:“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8]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逻辑是自然生态逻辑,强调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观念,要构筑崇拜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强调世界各国和睦相处,也强调各民族要转变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确立“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协调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共同体。习近平说:“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我们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4]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各民族的命运共同体也是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在人与自然共同体的建构中,各民族都应该积极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不能总是秉承功利主义和零和博弈思维方式,总是想多占便宜,少担责任。危害生态环境最终会损人不利己。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应该多一点共享、多一点担当,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多做贡献,不应该与发展中国家斤斤计较,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不能以牺牲发展中国家发展权利为代价。

基于超星学习通和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的“汽车装饰与美容”智慧课堂课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育理念,逐步建立了符合现代人才培养要求的高品质、立体化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突出学生实践技能、专业知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与提高。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从高职高专的学生特点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岗位的职业分析入手,对岗位能力和需求进行了分解,并明确一般技能要求和专业核心技能要求,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要求的此类专门技能人才。

习近平强调,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信奉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生存理念。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中国人愿意坚持正确义利观,积极参与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中国政府会认真落实气候变化领域国际社会合作的各种承诺。保护人类生态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事业,中国愿意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不断努力,做出应有贡献。

1.4 VM模型小鼠制备 参照文献进行动物模型制备[5],每只小鼠均接种 100 μL 100TCID50 CVB3病毒悬液,每天1次,连续注射3 d;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用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超越所谓普世价值,用和而不同、开放包容的逻辑取代文化霸权主义,反对个别民族自持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就强迫其他民族接受其文化价值,倡导人类文明是由多民族文化构成的复合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只有各民族的价值共识才是真正的普世价值。人类文明应该在各民族保持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相互学习,追求文化融合,而不是将一种文化置于其他民族文化之上,否定其他民族文化,取代其他民族文化。长期以来,由于西方社会率先进入现代社会,西方人就把西方文化作为现代文化的样板,把西方文化价值观念作为普世价值观念,甚至于很多非西方人类似的观念也根深蒂固。唯一模式的现代化道路观念在全世界造成多民族文化发展的水土不服,给世界多个地区制造了混乱。各民族文化交流应该求同存异,遵循和而不同的逻辑,在尊重民族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文化价值共识。习近平说:“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4]文化全球化不应该是某个民族文化一枝独秀,用一种观念整合多民族观念,而是要让各民族文化求同存异,多样共存,各种文明之间应该减少对抗排斥,增加对话交流,使各民族文化都绽放其特有光辉,彼此取长补短,共同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习近平说:“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经验,但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不会输出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更不会强加于人。”[4]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陆海空综合发展逻辑超越近现代海洋中心主义

从地理环境的视角审视人类文明不难发现世界文明呈现着一个河流文明到大陆文明,大陆文明到海洋文明的轨迹。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仁爱逻辑强调用协商对话取代冷战、冲突和战争。随着核武器的发明,战争转化为高悬在整个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核武器已经足够毁灭人类文明,人类不摆脱“资本-竞争-战争”的世界格局建构逻辑,就有走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的可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各国应该转换世界格局建构的逻辑,将竞争、对抗观念转化为对话、合作协商观念,“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的新路。”[4]摆脱资本竞争逻辑,人类才能摆脱自我毁灭悲剧。习近平说:“弱肉强食是丛林法则,不是国与国相处之道。穷兵黩武是霸道做法,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我们要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4]

莫老板沉默了一会,像是在回忆。事实上,莫老板与开发商老总是熟人,为谈成这单生意,莫老板请开发商老总在一家豪华酒店吃过饭,事情记得一清二楚。吕凌子刚要开口,莫老板说:“我的客户又不是一个两个,就算防盗门是从我这儿买走的,你们找我也没用,防盗门不是我生产的,我只负责经销,要找的话只能找生产厂家。”

DFY-500型中药粉碎机,上海新诺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层析柱(1.8 cm×30 cm),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7110型酸度计,德国 WTW;分析天平,欧洲RADWAG;2L-AREI旋转蒸发器,上海皓庄仪器有限公司;SHZ-D(Ⅲ)循环水式真空泵,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6000LDI恒流泵,美国康诺(CoMetro);SCIENTZ-10N型真空冷冻干燥机,北京松源华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HYGRPLAB CR-400手持色差仪,Konica Minolta公司。

古代文明是大陆文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交往能力的不断提高,交往日益频繁。然而海洋、高山和大面积沙漠构成了人们交往的障碍,古代世界文明主要展现在大陆上,其中欧亚大陆是文明的中心,非洲和美洲大陆的文明次之。古代社会人类的主要交流是在高原、平原和河谷进行的。马匹和骆驼是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驼铃谱写了商业和文化交流交响乐,而战马则成就剽悍和征服史诗。蒙古人就是在马背上横扫欧亚大陆。

近代社会,伴随指南针、航海技术的提高,海洋不再是人类交流的屏障,反而转化人类沟通凭借。谁能够操控海上霸权,谁就成为世界市场的主人。西班牙和葡萄牙最先在海上称雄,也最先迎接了资本主义的曙光。在伊丽莎白时代,英国人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海上独一无二的霸主,凭借海上霸权,一个小小的岛国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成为日不落帝国,米字旗插到了五大洲,世界成为由英国人主导的世界,英语占据了主导世界的话语权。欧洲后续的资本主义国家不甘落后,加入争夺世界殖民地的行列,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分赃不均,导致了全世界在20 世纪上半叶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凭借两次世界大战的机遇,苏联和美国崛起,世界进入冷战。冷战时期,海上霸权也一直是东西方两大利益集团争夺的主要焦点,争夺以苏联败北为结果,也与苏联没有海上优势密切相关。20 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世界进入美国一极独大的时期。美国人以世界警察的身份建构以自身利益为核心的世界格局,哪个国家想超越这种格局,美国的航空母舰就会开到那个国家的近海,发出战争警告。近现代资本主义文明是蓝色的海洋文明。资本的扩张逻辑注定了近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对海上霸权的争夺,海上霸权是主导世界命运的前提。

正是因为西方帝国主义列强深谙海上霸权是近现代文明的主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限制中国的发展,以美日为首的反华势力,设立了封锁中国的三级岛链。中华民族不得不走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至今三级岛链仍然是中国走向太平洋的屏障。习近平深谙中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世界大国,海洋事业关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大业,只有走向海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强调要坚持陆海统筹,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近现代文明彰显海洋文化的传统,基于海上丝绸之路,设计了海上经济发展的一带。习近平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走向海洋的重重障碍,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建设深水港,成功绕开封锁中国的三级岛链,彰显了中华民族以柔克刚的传统智慧。

习近平不仅认识到了现代海洋文明的重要性,更进一步认识到未来人类文明应该超越现代海洋文明,后现代人类文明将遵循陆海空综合发展的新逻辑。“一带一路”是海上丝绸之路和陆地丝绸之路共建,但是“一带一路”建设根植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一带一路的设计,致使陆地与海洋一样成为展现人类美好生活蓝图的画板,展现了陆海文明相映成辉的人类文明新愿景。中国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技术的高速发展,致使中国人可以做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高山、大河、沙漠、冻土带等以往人类交通的障碍都可以变成高速的坦途,为“一带一路”落地生根奠定了科技基础。习近平说:“‘道路通,百业兴’我们和相关国家一道共同加速推进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亚吉铁路、匈塞铁路等项目,建设瓜达尔港、比雷埃夫斯港等港口,规划实施一大批互联互通项目。目前,以中巴、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陆海空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重大工程为依托,一个复合型的基础网络设施正在形成。”[4]现在亚欧大陆的贸易交流已经不用再绕道大西洋、印度洋,亚欧高速铁路减少了亚欧货物交流的时间、降低了交流成本。陆海空人类文明综合发展的格局已然形成。

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近现代世界格局建构的逻辑,为人类未来社会生活展示了一个更加和谐、美丽、幸福的理想愿景,它将成为人类未来社会建构的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 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265;263;275;230.

[2]马克思.资本论(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82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35-36.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2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524;523;523;513;514;525;509.

[5]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7-01-20.

[6]旧约全书·创世记·第3 章[M].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1994.7;7.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85.

中图分类号: D8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3240(2019)07-0024-05

收稿日期: 2019-04-01

基金项目: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法律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研究”(HB18ZX002)、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党建课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自信的逻辑基础研究”的综合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黄云明(1963-),河北沧州人,哲学博士,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经济伦理、政治伦理和法律伦理。

[责任编校:唐 鑫]

标签:;  ;  ;  ;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传统世界格局逻辑的超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