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建筑施工质量优化管理策略论文_张文龙

分析建筑施工质量优化管理策略论文_张文龙

张文龙

浙江枫叶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省诸暨市 311814

摘要:当前形势下,建筑施工质量优化管理,是研究的热点,如何搞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关系到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到用户生命财产安全。本文浅析建筑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优化管理策略。

关键词:施工质量;影响因素;优化管理

引言

现在我国正处在经济的飞速发展阶段,建筑业以其巨大的推动力在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一种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尽量避免建筑业的发展中产生的质量问题,需要各种方法对施工质量加以优化管理。

1.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1.1材料因素

建筑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建筑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建筑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达到标准。在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中,有不少建筑材料的质量未能达到质量要求。例如,目前的住宅工程中,有85%是砖混结构,其中以烧结粘土砖作为主墙体材料,据统计,该类砖中有近50%是不合格产品。

1.2人的因素

主要包括领导者的素质及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等。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甲方素质较低和行为不规范。项目法人或业主对工程质量的影响重大,有什么样的业主就会有什么样的工程。此外,施工人员素质较低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

1.3施工方法因素

施工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正确的施工方法是保证工程按期保质完成的前提。例如,铝合金门窗安装中,门窗框与墙体接缝处按规范要求应嵌填矿棉等弹性材料,其最外面的5mm 厚度中应注人密封胶,但现在很多建筑工程却没有按规范要求去做,而仅在接缝处嵌填水泥砂浆。不按规范要求施工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建筑工程质量的下降。

1.4机械设备因素

机械设备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必备工具,现代化的施工离不开现代化的设备,设备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同时,设备合理地使用,及时地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良好运行的关键。

1.5环境因素

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如气象条件就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化策略

针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监控的难点,控制应达到的效果是:全面、实时、有效。要实现这一控制目标,务必在控制过程中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有效监控,并在控制过程中适时采取管理、组织、技术等方面措施。为减小由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质量偏差带来的损失,必须以事前控制为工作重点。

2.1建筑施工前的质量监控

熟悉工序操作要点,通过工序分析掌握重点。如砌砖工程的砂浆饱满度、灰缝水平度及厚度、拉结筋的布设。又如混凝土浇筑时的振捣插点及振捣时间。这样使监理人员在以后工序的监控中有了明确的标准及重点目标,控制工作将更具方向性及针对性。检查承包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情况,重点在于人员是否各就其位、责任是否明确到人。务必要落实质量员及收料员人选,因为在实践中承包商出于节约管理费考虑,常会有质量员与施工员、材料员与收料员相替代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这两类工作责任常有相矛盾的地方,十分不利于质量控制的实施。

2.2明确执行管理条例制度

两个制度的建立,即材料样品制度与奖惩制度。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监控中人及材料因素的控制犹为重要,这些问题的控制难点就是面广量大,不从制度上加以规范是难以达到预期控制效果的。建筑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样板制度的落实。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中,往往不能通过设立控制点来超前控制工序质量,实践表明实行样板制度是很有效的措施。在大面积工序活动展开前,通过样板的质量检查、分析可起到下面4个作用:第一,通过分析可确定在以后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以后操作中实行重点控制;第二,可对操作者的素质进行检查,不合格者予以清退处理,减轻以后质量控制负担;第三,使操作者及检查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了明确、直观的实物标准,做到人人心中有标准;第四、避免因普遍性操作问题,而工序大面积展开引起大范围的返工。故监理工程师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展开前要做的工作必须有样板工序产品的检查及验收工作,为杜绝大范围返工做出必要的工作;同时也对工序操作者的素质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加大现场巡查力度,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努力实现及时控制,对发生的问题务必做到早发现、早纠正,避免积重难返,避免大的返工损失。比如砌体工程中的拉结筋的检查,若采取砌体完成后开洞检查,不仅不易检查,还有查出问题也难以补救,但在现场巡查中及时予以解决,既能保证质量避免较大损失,也易得到承包商的合作,这也有力地解决了在上文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控制难点中提出的难题。

2.3严把施工过程验收关

加强施工过程及竣工的验收工作即施工阶段,要求施工企业在每项工程完工后,首先由内部实行自检、互检、交叉检合格后,再请监理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做到每道工序、每个分项工程施工都处在严格控制状态,坚决不能让不合格的工序流入下一道工序。尤其是隐蔽工程更要组织有关人员及时进行检查验收,否则质量风险会更大,检查验收方准予隐蔽,确保不留下质量隐患。质检人员在每道工序的施工过程中,随时跟踪检查。质检人员要做好自己的敬爱奶茶工作,对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审核,首先看配料计量是否与配合比相符,看水灰比与具体试验是否相符,达到了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每班测混凝土坍落度应不少于三次。用靠尺、钢尺勤量就能保证墙砌得好不好。质检人员自己应该首先熟悉,各工序具体检查方法及使用工具,并在工作中实际运用,这样就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其质检程序如下:各工序、分项工程完工后,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填写好自检资料和报验单,请监理人员组织相关工作人员组织验收。在分部工程完工后,填写分部工程报验表报监理单位,组织建设、设计、监理、施工、质检站各方进行分部工程验收。在单位工程竣工后,填写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单报监理公司,组织有关各方进行单位工程验收。凡未经监理人员签名认可,不得擅自使用和安装配件、建筑材料和设备,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不得拔付工程进度款,不得进行竣工验收。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工程,监理人员有责任有全责其返工,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对未能履行职责的监理部门和监理人员,有关部门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2.4事后质量评比和质量隐患排查

加大建筑施工事后质量控制工序产品效果的评价以及产品质量隐患的全面排查,重点在于尽可能减少质量隐患的漏查。根据实践经验,在检查过程中推行多级检查及交叉检查制度。多级检查制度即操作班组自检、质检员检查、下道工序操作者的核检、监理工程师的验收检查。交叉检查制度是工序产品完成后各操作班组相互检查,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分别对于工序产品进行检查,这样有利于多角度、多视点检查问题。

结束语

建筑施工质量的控制,必须全面提升施工质量意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施工队伍素质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在施工过程中,不断认清发生质量隐患的相关因素,采取果断措施,完善各个工序中的技术、方法,才能保障工程质量走上全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毕志键.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04

[2]李子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张毅.工程建设质量监督[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论文作者:张文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9

标签:;  ;  ;  ;  ;  ;  ;  ;  

分析建筑施工质量优化管理策略论文_张文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