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个生命的思考论文_靳燕梅

关于一个生命的思考论文_靳燕梅

陕西省宝鸡文理学院附属中学 721016

离开那个小县城已好几年了。然而,在那里任教时发生的一件事却永远留在我的心里,让我深思,让我警醒。

那是一个除夕的下午,我带孩子坐公交车去县城买年货。车窗外,整个街道洋溢着春节的喜气,远处不时传来零星的鞭炮声。突然,我脑中闪过一个孩子的面容:小筠!在寒假补课期间,他就找不见了。从家出走的,家里很着急。郊区学校有过这样的现象,但要不了几天,出走的孩子都就回家了。明天就要过年了,小筠该回家了吧。我立即给他的班主任尹老师打了电话。尹老师强忍住伤心,告诉我:小筠没有回来。半小时之前已经在清水河的下游发现了他……我惊呆了,泪水顺着脸颊直流,怎么会发生这种事?!那年的整个春节我都在想这个孩子。

刚给这个班带第一节课时,我就认识了小筠。因为我上课时,他在认真地画飞机,没有听课。我向来很欣赏有艺术才能的学生。下课后,我叫他到办公室来,递给他一张纸请他帮我画一张画。告诉他我的孩子也喜欢画飞机。他看我没有怪他,不好意思地微微笑了。可能是由于紧张吧,他交给我的画没有他上课时画得好。但此后他上课再也不画画了。我本想找他再好好谈一谈,引导他把心思放到学习上来,课余再画,可我“忙”,所以画画的事就不了了之了。

在以后的学习中,小筠每节课都显得特别疲乏,甚至连眼睛都睁不开。各科老师都对他很有意见。他为此挨了不少批评。老师们也找来他的家长谈过他的情况,他在家里也总是犯困。但我们都没有找出原因。现在回想起来,我感到有点庆幸的是当他上课睡觉时,我没有训斥他,只是告诉他如果身体不舒服可以去医院检查,真是瞌睡多了可以不必做家庭作业,但要保证上课精力充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总要讽刺挖苦一番这些同学,给他个难堪。而当时我已经慢慢学会宽容地对待学生了。

那时候班额较大,寒假补课时要不是班主任尹老师说,我竟然没有发现小筠的座位是空的。是啊,在教室里他只是六十几分之一,可是,对于我们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来说,每个孩子都像家庭中的那个“1”,而父母和其他人在许多人的观念中都甘愿当后面的那个“0”。现在,小筠走了,他的父母,他的年迈的姥姥该如何度过今后的日子?!

他是和妈妈拌了几句嘴才轻生的,现在想想这只是个导火索。事情的苗头老师和家长都没能提前发现。在整理他的东西时,妈妈在他写的日记中才发现他早已有轻生的想法。而且他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所以白天常犯困。

我为他的离去感到深深地自责。我问自己:作为他的老师,我给过这个孩子多少笑脸和温暖?在绝大多数老师眼里他是一个不认真学习、爱睡觉的懒学生。我们走进他的内心深处了吗?他每天都是怎样挣扎在矛盾和痛苦当中的啊!从家长、老师那里得到的全是冷眼和训斥。他生前的同桌在一次周记中写到:“我觉得我的同桌小筠挺可怜的,因为他几乎没有得到过表扬,他也很自卑,从来没有开心过。”一个孩子尚能意识到这一点,他的老师们呢?

作为西方三大教育经典之一的《爱弥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世人,卢梭在书中倡导的“自然教育”原则——顺其自然,因其固有,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受教育者缺点的宽容。我那时每天都忙于工作,可我却没有走进这个孩子的心灵。这个花季少年在寒冬腊月宁愿选择冰冷刺骨的河水,而感受不到亲人、老师和同学的温情。我感到莫大的悲哀。

在今天这个略显浮躁的教育生态中,现在我常常告诫自己,在工作中善待每一个孩子,他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需要得到尊重、理解和欣赏,这是教育的前提。我也敦促自己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反思,以求对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偶有彻悟,更好地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快乐生活。

论文作者:靳燕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9月总第2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5

标签:;  ;  ;  ;  ;  ;  ;  ;  

关于一个生命的思考论文_靳燕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