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表示,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 M( QR)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平α =0.05。2结果2.1 两组患者急诊滞留时间、 接诊时间、急诊处置时间、 住院时间比较(见表1):观察组患者在框架体系内已完善相关准备工作,入院后所需要的急诊医生接诊时间、急诊所需处置时间、急诊滞留的时间、在三级医院的住院时间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医护互评满意率比较、患者满意率比较(见表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医护间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在各种并发症中护理相关共发生3 起,均为管路堵塞,占总数的4.4%,无一起由交接引起。患者对于转诊的满意度增加到92.6%,对医联体医院间的急诊就诊体验有了极大的提升。另外,对于基层医院而言,高效、有序、安全的转诊流程,同样改善了上下级医院医护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创作良好医疗大环境。表1两组患者急诊滞留时间、接诊时间、急诊处置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 急诊滞留时间(分) 接诊时间(分) 急诊处置时间(分) 对照组 56 112.12±9.22 4.5±0.7 17.58±5.57 观察组 68 77.12±3.43 1.2±0.4 9.65±2.24 P值 <0.05 <0.05 <0.05 表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医护互评满意率、患者满意率比较 组别 例数 并发症发生率(%) 医护互评满意率(%) 患者满意率(%) 对照组 56 19.6(11) 87.5(49) 78.6(44) 观察组 68 4.4(3) 97.1(66) 92.6(63) P值 <0,05 <0.05 <0.05 3讨论所谓双向转诊是以患者实际病情需要为基础而实行的综合医院与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或综合医院与各专科医院之间的转院诊治过程[6]。有研究表明[7],建立完善的转诊标准程序和对接平台,能保证治疗的连续性、安全性。但目前医疗环境中,信息不通畅、接诊流程不同、交接不完善等原因使转诊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和不足[3],而通过有效的网络平台,建立就诊信息对接,能有效的保障患者转诊的顺利、安全[8]。双向转诊的作用不单纯体现在“下转上”,更要保障“上转下”的通畅。在我国现有的医联体组织中,并没有形成明确的上下转诊的明确责任主体或执行标准,虽然形成了医联体,但主体医院对患者的虹吸现象仍然严重[7], 越是医院规模越大,越是容易出现“ 一床难求” 的现象。因此,依托顺畅的医联体的沟通框架的信息平台,建立患者转运的上下绿色通道,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医疗环境中三级医院看病难的困境。由基层医院转诊而来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原路转回,能很大程度上缓解上级医院床位紧张状况。但是在由上转下的过程中,患者因为运输条件和抢救设备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途中安全隐患。在该模式中,下转的风险评估则由我院专家团队负责,对于患者全面机能及转运安全承受能力评估后,由我院急诊科出诊专业医师,护士团体进行与患者或家属确认并全程负责,这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下级医院转运以及紧急医疗救治的风险。使整体救治更为安全、及时、全面、有序, 最大程度保证患者安全,给基层医护人员信心。在以我院为中心的医联体转诊框架内,充分积极发挥医疗联合体的作用,在提高我院病人转运医疗护理水平的同时保障基层患者的安全,给予最佳的医疗服务,提升患者服务满意度,也为其他医疗机构开展双向转诊流程制度平台的建立提供一个参考,有利于该项政策的全面开展落实与实施。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弊端,比如该模式局限于以我院为中心的医联体内,对于在其他平行级别的单位中的运行仍有信息沟通中断的问题,这也限制了该模式的扩大化发展,也是今后所需要改进的方向。参考文献:[1]房莉杰. 理解“新医改”的困境:“十二五”医改回顾[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6(02):77-81.[2]陈永正, 李珊珊, 黄滢. 中国医改的几个理论问题[J]. 财经科学, 2018(01):76-88.[3]杨立成, 鲍琳辉, 田义娟, 等. 医联体模式下构建双向转诊机制的探讨[J]. 中国医院, 2015,19(07):33-35.[4]李继志, 欧文. 四川省新农合双向转诊政策对某市三甲医院的影响[J]. 现代医院, 2018,18(02):171-173.[5]司海龙, 刘东玲. 老年COPD患者延续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24(2).[6]钟艳宇, 陈娟. 我国医联体中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现状及对策[J]. 中国医药导报, 2017,14(16):154-158.[7]王荣英, 张金佳, 赵稳稳, 等. 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全科医学科在双向转诊中的作用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8,21(07):769-773.[8]李桑桑, 时松和, 陈华楠, 等. 医疗消费者视角下双向转诊制运行效果的实证分析[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7,10(07):22-27.论文作者:王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9
标签:患者论文; 医院论文; 时间论文; 转诊论文; 急诊论文; 双向论文; 基层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6期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