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应具备的习惯之我见论文_王为民

小学数学学习应具备的习惯之我见论文_王为民

攀枝花市第一小学校 王为民

查•艾霍尔曾说: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 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由此可见, 一个人的习惯在人生命运链里所占的重要比重。小学生正处于 学习的关键时期,或许可以说是人生命运发展的关键时期,如在学习中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人生奠基,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个老师都必须思考并且付诸于行动的问题。那 么,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应该具备哪些习惯呢?下面, 我就将近几年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点思考做一点介绍,和大家 共勉,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把数学学习和实践生活联系起来的习惯任何形式的艺术和知识都产生于生活。数学也是一样,它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这些理念

1.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2.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3.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中第二点理念说明了数学和生 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据统计,发达国家中从事信息产 业的人数占就业人口的 50%左右。以此推算,到 21 世纪中叶 我国要济身于世界强国之林,将有数亿计的人从事第四产业, 大多数职业必将要求人们具有较高的统计分析、数据处理等数 学素养。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买与卖、存款与保险、股票与证 券等与经济活动相关的数学,如比和比例、利息与利率、统计 与概率、运筹与优化以及系统分析与决策等等,均成为人人必 备的数学知识。

数学语言也正在生活化,或者说生活需要越来越多的数学 语言。数学语言是世界通用语言,以其准确、简明、抽象的特 质正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天气预报的降雨概率通过电视传给 千家万户,各种统计图表、百分数频繁见于报端;生产、交通、 股市等遇然不同的领域却用着同样的数学手段。义务教育《数 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数学学习要突显数学思想、紧密联系生 活,要用数学的思维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君可见,现在 数学是课本中出现了很多主题图就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以前的“应用题”也就改成了“解决问题”了。

综上所述,数学对生活的指导意义是随处可见的,生活中的数学也是比比皆是。所以学习数学若是和生活联系起来学习的话,将会事半功倍。

二、课前预习并且做好笔记的习惯

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学的过程,就是凭自己的综合能力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阶段,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做一个大体的了解和独立的学习,对重点的和难点的部分有一个事先的思考和把握,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进课堂, 就会在学习中特别针对难点的学习能够有一个更全面的把握和 思考,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听课的效率。在 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发现,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预习,还要教会 学生预习的一些方法。盲目的叫学生预习,就会陷入为了预习 而预习的怪圈,时间长了,学生也就厌烦了,预习也就成了为 了完成任务,这样就违背预习的初衷。不仅如此,特别是能够 在相关的地方做上笔记,在书上留下你学习的痕迹。作为小学 生,我们在实际中该如何进行预习呢?

第一、预习的内容。

1、要知道明天上课老师会讲那一章。很简单,只要你做了 家庭作业,明天新课内容,就会知道。

2、点出难点。拿过来新课,看吧,就像平时看书一样。看 一看、想一想,看着看着,就会发现,有些地方看迷糊了。这 就是难点。做个标记,继续看,发现迷糊点,做个标记。直到 看完需要预习的内容。

3、找出重点。每一章,洋洋洒洒一大篇,其实说的内容只 有一个或者几个,其他都是例子和铺垫。这就是考点,也就是 重点。找到它,做个标记。预习了这些东西。知道了难点和重 点之后,在听课时候,老师一讲到这些,大脑就会高度集中起 来。其他的很熟悉的,可以适当放松一下。这样听课的效率就 高起来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二、预习的时间。

预习时间不要太长。这和阅读能力成反比。只要明白了预 习的目的和内容之后,所有的新课预习,半小时之内能够全部 完成。

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同学还没有预习的习惯,但是如果 养成了这个习惯之后,学习就会显得很轻松、愉快。

三、课堂认真参与和课后认真复习的习惯

学习知识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个人的 独立理解和思考、同学间的相互交流都会大大地提高自己对知 识的理解和掌握。而课后的复习和思考也是对知识的积累和再 创造的必要途径。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第一、是要作好上课准备,书本、文具放在指定位置,静候老师来上课。

第二、认真听教师讲课并注意观察教师的教具演示过程、 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注意 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是学生“听懂”课的关键。

第三、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因,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不但如此,学生还要有课后复习的习惯。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给我的启示是:课堂上学生学到的知识,课后是会遗忘的。在学习完某项内容后应及时复习,在未等记忆的内容遗忘掉之前就再次复习。这样只需要花费很少的时间就能复习巩固一次。如果等所学的内容全忘了之后才去复习,就等于重新学习一次,此时所花费的时间就比较多,学习的效率就比较低。认真完成作业是巩固知识重要的一环,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不仅是自身生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更是人格和自主能力的形成的关键。

四、规范书写和认真阅读考试的习惯

俗话说:见字如见人,良好的书写会给人舒服的第一感觉,我相信每一个老师都会不厌其烦地告诫孩子们必须认真书写。一般来说,对于书写,语文学科上强调得多一些,实际上数学规范书写也很重要,在这里不仅仅是正确的书写阿拉伯数字,把数字书写得认真、细致、工整,还要讲究具体题目格式的规范,计算过程中巧妙的书写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有同学计算错误率高,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地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还有些同学并不是算理没有掌握,也不是计算能力差而算错题目,主要是因为没有规范书写而造成计算错误。所以,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养成做到在做作业时书写端正,尽量做到不乱涂乱改的习惯;做到不写得模模糊糊,似是而非的习惯;做到规范书写格式的习惯。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发发现,很多孩子很惧怕考试,虽然经历过很多的考试,但是一听见有考试还是很畏惧,或者因为老师或家长给孩子们定了一些目标,学生害怕达不到会受惩罚。所以,很多孩子在考试中会产生一种不自信、抵触等情绪,导致学生不能正常发挥,出现了很多不必要的失误。因此,学生要在考试时有一个良好的应考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要讲求由易到难的做题原则;第三 认真读题,拿准题意,不去凭经验做题;第四 会取舍,明轻重,会做的题定不丢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第五 注意试卷的整体效果,书写规范,不要把题做在密封线内等习惯。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成为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的习惯才能延续为其一生服务。”作为教育者,就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让这些习惯陪伴孩子们一生,为其能有一个美好的一生奠基,我想这就是教师须终其一生所要坚持的事业,也是其一生价值的体现吧!

论文作者:王为民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学习应具备的习惯之我见论文_王为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