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特色建设论文_关莉

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特色建设论文_关莉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房产住宅局 黑龙江双城 150000

摘要:随着道路交通现代化建设的加快,社会对路桥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作为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市场潜力很大。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已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但从总体上来说还没有形成令人满意的特色,某些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模式,原有的专业标准不能适应新的变化,本文主要从教学质量和就业导向两个方面分析了目前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前言:

高职专业的设置是源于社会职业分工的发展和变化,有些职业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变化被历史淘汰,有的随着科学技术、行业、企业的发展而形成新的职业。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专业应该是以职业能力培养需求为背景,针对职业岗位能力目标形成的课程体系、教学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因此,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建设要与社会经济发展要同步,要跟上社会职业领域的发展变化,适应社会职业领域实际工作能力的需求。

1.高职道路桥梁专业特色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僵化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专业是人才培养的载体,也是学生报考的选择点。从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来说,专业是学校教育与社会职业的衔接点,有岗位能力培养载体的作用和价值,特色专业有服务、示范和合作的作用和价值。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的课程体系是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统得较死,结构僵化。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一直沿用四年制本科教材,也有一些是高职高专教材,但仍然与能力培养差别较大,真正与学生能力培养相配套的教材不多,讲授内容基本上是本科的浓缩。这样安排虽然系统性强,但比较侧重理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化生产性的课程不多,不利于对专科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课程设置虽然从参照本科的现状正在逐步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转向,但是模拟工程实际环境的不多,生产型实训场所规模有限,设备需进一步完善。另外就是缺少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缺少教师下企业锻炼的鼓励机制,没有学科带头人和骨干老师。

1.2没有适应职业发展变化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生产、经营、服务等行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这就决定了专业建设必须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实现岗位技能的标准服务,也就是要体现职业特色。在飞速发展的技术和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前,目前的课程体系结构是无法满足学生就业和发展的要求的,因为从理论到应用,有一个实践的过程,一般来说,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的讲课并不难,困难在于掌握将所学理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果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不随社会需求而变化,仍然维持原体系仅于从本科的教学内容中抽出某些部分修修补补,显然是不行的,必须重新编排课程内容,建立与专业相匹配的体系,才能形成专科及专业的明显特色。高职教育是以横向扩展为主的教育,学习的结果不仅包括知识的建构,还包括职业态度的改变,技能的形成,实践体验的深刻和认知策略的完善等,以满足学生上岗的需要,所以专业基地的管理主体应是学生,否则,专业基地就不是真正意义上实训基地,也就无法为学生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和发展自我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以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针对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特色建设的建议

2.1加快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建设

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在完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同时,必须具备为行业企业科技发展提供支撑的能力,在未来的专业建设发展中,路桥工程养护及旧路旧桥的加固与维修将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重点拓展方向[1]。这些都离不开强大的师资力量支撑,高职院校首先应该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聘请企业专家组成兼职教师团队。专业管理队伍的开放建设是专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高职专业管理队伍建设应该形成教育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和实践工作者三位一体的结构系统,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其次,专业是高等职业院校实施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特色建设和质量建设的基础,局限在某一狭隘的岗位技能范围内的课程,构建不了学生持续发展的通道,就业导向教学要求既要按照就业岗位的要求配置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内容,扩大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满足学生未来从事多个相关职业领域工作的需求,建立符合其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职业分工的职业属性的专业体系。要建立这个体系,就要实现办学层面的校企合作、实训实习教学层面的校企一体化。明确专业所服务的企业和面向的职业或岗位及其工作要求,确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将工作结构转化为课程结构,将工作内容转化为课程内容,形成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引领的课程体系,通过校内外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建设,形成具有浓厚职业氛围。注重专业课和实践教学,建设一体化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岗位培训,外派教师完成技术服务项目,发挥专业对专业群的引领作用,提高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

成立建筑产业部,成立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理事会等专业建设理事会。学校应该积极培养与引进优质师资,注重专任教师的培养和锻炼,每年安排教师利用假期进行生产实践活动,从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形成技能水平高的优秀教师团队。通过抓骨干师资力量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2.2以就业为向导调整专业培养目标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和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是当前高职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就业导向教学要求培养目标要主动契合新兴产业和先进技术发展的需要,动态保持与现代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所具有的知识跨学科交叉渗透、技能跨工种智能复合的特点相适应,调整优化专业方向,如果没有以职业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就会摸不清不同职业技术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从而意识不到把具体要求细化为综合能力,常常体现为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思路错乱等问题。因此,要努力培养社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形成人才培养特色,应该突出应用性原则,从内容选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实验、实习等方面突出高职教育的应用性特点,重视应用能力培养,增加并充实实验与实训内容。把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地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成为企业工程一线迫切需要的人才,以路桥施工过程和路桥岗位工作技能为支撑,明确路桥领域核心能力,并围绕上述核心能力形成该专业邻域的课程体系,同时培养方案要体现相关资格证书的要求,以使学生毕业时确实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课程体系改革,选定班级进行试点,按照试点实施方案形成对比分析报告,并对人才培养方案逐步进行了完善。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构 建、核心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全面推进,均衡发展[2]。

结语:

总之,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高职教育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系到专业的发展与生存。只有准确理解和把握专业建设内涵与实质,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聘请企业专家组成兼职教师团队,提高教学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课程体系改革,才能够不断推进特色建设向纵深发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罗建华,高职道桥专业整体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2] 欧阳霞,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内涵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2(8):45-49.

论文作者:关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7

标签:;  ;  ;  ;  ;  ;  ;  ;  

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特色建设论文_关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