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建工第十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路桥建设工程数目的不断增多,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增长,这不仅能够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能够推动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可见,路桥施工不仅关系着人民的生活,更是与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对路桥施工中病害的原因及处理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路桥施工;病害;处理措施
一、路桥病害的种类
路桥工程是一个规模宏大、牵涉面极广、运作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例如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当或者是通车后经常过载又或者是日常使用不规范等情况,都会引发路桥病害。通常可以将路桥病害分为功能性伤害与结构性伤害两大类。功能性伤害,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误差或是抹平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路面平整度不够,从而使路桥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目的,没能完整实现设计功能。而结构性伤害是施工完成后,在结构上与预期设计不符,体现在整个路面上,一般情况下能正常使用,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路桥的各个性能会逐渐下降,从而使得路桥的安全性能降低,伤害较为严重时,可能会因为过载而造成安全事故。
二、路桥施工中病害的原因分析
1、工程设计不合理
路桥施工中,工程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路桥施工的整体质量。在前期的设计准备工作中,设计人员应该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测,并调取相关地质资料作为设计参考,综合施工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并绘制准确的图纸。同时,还要从施工的各个角度去考虑施工的需求,考察施工图纸是否能够满足这些需求。要杜绝设计人员仅从地表外形结构情况来判断地基的构造。在路桥的改造施工时要选择正确的方式来进行施工,既要考虑路段的实际情况,也要考虑原路的指标对改造工程产生的影响,确定新的改造不会对路桥造成不良影响,以及测定了要新铺设的厚度之后,才能确实的开始施工。
2、路面厚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我国对于路桥工程的施工有严格的要求,其中对路面厚度有明确的指标规范。然而在实际施工中,有些建筑企业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而不遵守相关的规定,在进行检测时也不尽心尽力,导致工程的质量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路桥工程的使用寿命也大大缩短。
3、路桥建设中的钢筋受到严重的腐蚀
在路桥建设的施工中,大量的钢筋材料被使用在桥梁建设中,因此桥梁的质量受钢筋的影响较大。在桥梁的建设施工中,经常由于桥墩受到海水中盐分的侵蚀而出现钢筋锈蚀,锈蚀程度高的就会对桥梁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威胁通行人员的生命安全。另外,桥梁钢筋的腐蚀还会引起桥梁混凝土材料的强度降低。一般情况下,由于桥梁结构内部有氯化物混入就会造成钢筋的腐蚀,除此之外,腐蚀程度还与保护层的薄弱有关。
4、混凝土自身的特性
混凝土自身的特性也会造成裂缝等病害。混凝土的裂缝主要有3种:表面裂缝、深层裂缝、贯穿裂缝。混凝土在空气中硬结时体积减小的现象称为混凝土收缩。混凝土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的这种自发变形,受到外部约束时,将在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使得混凝土开裂,引起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和水分等。
5、改造方案粗糙
在旧路改造过程中,正确的做法是,应该先对所利用的路段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估,根据旧路强度弯沉指标等客观指数确定旧路的改造方案及补强厚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没有认真细致的调查,大致给出补强厚度及路段桩号就草草了事,监理有职无权,无法严格监理,结果导致许多补强路段补强后弯沉值大于设计值,造成新铺好的路面强度不足,早期破坏严重。
三、加强路桥施工中病害的处理措施探究
1、确立科学的施工方案
在施工的设计阶段,设计人员要对施工实地的地质情况和水文条件进行勘察,调取相关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避免因为资料和数据的不全导致设计方案不完善。设计方案初步确定后,应该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设计方案的研讨会,对设计方案中存在的缺陷进行讨论和改进,使施工方案整体更加科学合理,可行性提高。
2、强化施工材料的配置
路桥施工中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合理的施工方法是施工的关键,正确的引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施工成本和工期,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但如果时机把握不正确,就可能起到反效果。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施工单位可以适当的采用一些引进的技术。除此以外,施工材料的选择也非常重要。不恰当的材料使用可能导致施工中出现散浆现象。混凝土在大多数路桥工程中都是主体结构的主要材料,因此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和调配比例会对施工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在施工中必须要做好调配工作。使用先进的施工设备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减少施工人力物力的浪费,正确的使用施工设备和施工技术还能够提高施工的质量,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
3、严格控制路桥施工
对施工设计方案进行完善、开始施工之后,可以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规范化的施工设备来对路面进行实时切缝处理。在这一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将气温变化对路面造成的影响考虑在内,对施工的操作时机进行全面的掌控,尽量避免温度变化引起的路面干缩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此外,在施工中也要注意完工路面的养护工作,确保交通管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在施工阶段,对路面通过的大型货车进行适度管理,避免一些带有钉轮胎的车辆对路面造成一定的磨损。
4、对混凝土防护层的设置
混凝土防护层在路桥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进行桥梁建设时,混凝土防护层的建设要根据具体的环境情况来设置。环境越恶劣,工程越需要建设混凝土防护层。
试验证明,设置防护层可以对混凝土构件的氯离子渗入量进行有效的控制,降低氯离子的浓度,使其达到混凝土的初始浓度。普通的混凝土在施工中难免会出现微小裂缝,因此想要保护好混凝土构件,就应该选择渗透结晶型的防水材料,借助这种材料在遇水时会产生固化现象从而可以形成防水屏障的特点来对混凝土构件进行保护。另外,渗透结晶型的防水材料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渗透到混凝土中,与混凝土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凝胶,填堵混凝土构件中的空隙和裂缝,增强混凝土的密度和强度并消除腐蚀性物质进入混凝土内部的通道[3]。
5、运用科学方法治理路桥病害
根据路桥病害的相关特点将不同类型的路桥病害区分开来,科学合理地采取对应的处理办法。就裂缝而言,由于其种类繁多、引发原因复杂,需要根据路桥施工中产生裂缝的实际情况,对于不同的裂缝类型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对于宽于3cm的大裂缝,需要对裂缝灌注充分搅拌均匀的固化剂与环氧树脂;对于产生于局部范围并且宽度较大但小于3cm的裂缝,宜采用扩缝灌浆法解决;而对于裂缝范围扩展为整段路面的细长型裂缝,寻常的灌浆法很难起到作用,需要运用条带罩面法来解决。当路面产生诸如露骨、麻面、平整度不够等结构性病害时,应当使用沥青混凝土罩面法解决。而且对于范围较小的麻面现象,可以不作处理。此外,当路面产生露骨现象时,可以使用聚合物砂浆处理露骨现象较为严重的区域。
6、对路桥旧地的改造要科学、合理
在路桥旧地改造中,加铺沥青层是一项较为普遍的补强措施,沥青层的加铺不但使路面的承载能力得到加强,还可以使原有接缝处产生的断裂、卿泥、脱空等多种病害的不利影响得以消除,进而提升路面的抗滑能力和平整度,改善路面的使用性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施工中施工企业要做到科学设计,对工程中的大小细节严格把控,教育员工在施工中规范操作,合理的做好病害的预防措施,正确的安排工程进度。
参考文献:
[1]赵志海.浅析路桥施工中病害的原因及处理措施[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2(12):57-58.
[2]刘晨旭,祝闯.路桥施工中病害原因和应对措施解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4(08):148-149.
论文作者:胡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混凝土论文; 病害论文; 裂缝论文; 路面论文; 桥梁论文; 工程论文; 钢筋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