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科五味子病虫害防治_北五味子论文

五味子科五味子病虫害防治_北五味子论文

家植北五味子的病虫害防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病虫害防治论文,家植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北五味子栽培中常见的病害为北五味子黑斑病和白粉病,这些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好坏,对家植北五味子的丰产稳产性及品质的好坏影响极大,现就几种主要病虫害的特性及防治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一、黑斑病

在野生栽培的条件下都可发病,人工栽培条件下发病尤为严重,可导致早期落叶、落果、新梢枯死、树势衰弱、果实品质下降、产量降低等严重后果。

1.黑斑病的症状及特点。黑斑病的发生时期为6月上旬~8月下旬,叶片发病一般先从叶尖及叶片边缘开始,叶表面有针尖大小圆形黑色斑点,初为圆形至椭圆形微具轮纹的黑色斑点,随其扩展,多数病斑相互合并成为较大不规则病斑,干燥时易脆裂,潮湿时病斑背面生黑色霉状物;果粒染病时,常于果面形成浅色失绿小点,随着扩展,病部向下凹陷,变成褐色,严重时病斑大小接近果实直径,种子外露,造成落果;茎上病斑初为椭圆形,褐色,后上下伸展,严重时早枯。

2.发病条件。空气潮湿、雨水偏大的条件易发病。另外,在果园偏施氮肥,地势低洼,架面郁闭时,此病发病较重。

3.防治。(1)5月下旬喷施1:1:1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如无病情发生,可每隔7~10天喷布一次。(2)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施。(3)落叶后或萌芽前彻底清理病枝病叶,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病原菌密度。萌芽前全园喷1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在管理上,注意枝蔓合理分布,避免架面郁闭,增强通风透光。

二、白粉病

1.白粉病的症状及特点。危害北五味子的叶片、新梢和果实,病菌一般先从幼叶开始侵染,叶背面出现针刺状斑点,逐渐上覆白粉,严重时扩展到整个叶片。病叶由绿变黄,向上卷缩,枯萎而脱落。幼果发病先是靠近穗轴逐渐向外扩展到整个果穗,病果出现萎蔫脱落,在果梗和新梢上出现黑褐色斑点。

2.发病的适宜条件。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5~28℃,干旱有利于发病,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病始期在5月下旬~6月初,6月下旬达到发病盛期(如不遇到高温天气发病多在7月上、中旬)。从植株发病情况看,枝蔓过密、徒长、氮肥施得过多和通

风不良的环境条件都有利于此病的发生。

3.白粉病的防治。(1)5月下旬与黑斑病同时喷施1:1:1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进行预防。(2)使用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粉锈宁25%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及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如白粉病和黑斑病都呈发病趋势,可将粉锈宁和代森锰锌混合配制进行一次性防治,浓度不变。

三、女贞细卷蛾

1.危害症状。女贞细卷蛾为北五味子重要害虫之一,以幼虫危害北五味子果实、果穗梗、种子。幼虫蛀入果实在果面上形成1~2毫米疤痕,取食果肉,虫粪排在果外,受害果实变褐腐烂,呈黑色干枯浆果留在果穗上;害虫啃食果穗梗,形成长短不规则凹痕;幼虫取食果肉到达种子后,咬破种皮,取食种仁。整个果实仅剩果皮和种壳,致使产量下降,药用品质变劣。

2.发生规律。在吉林地区每年发生两代,完成一代约需50天左右,且世代重叠。主要以蛹卷叶越冬,越冬代成虫于5月中下旬气温15~17℃时出现,5月下旬~6月上旬气温22~25℃时为羽化盛期,6月下旬为末期。成虫5月中、下旬开始产卵,产卵盛期为5月下旬~6月上旬,6月初为孵化盛期。第一代幼虫5月下旬开始蛀果,6月上中旬是危害盛期,7月中旬是危害末期。6月中旬幼虫逐渐老熟化蛹,6月下旬开始羽化,并始见第二代卵,7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一直持续到8月下旬停止羽化。产卵盛期在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为产卵末期。第二代幼虫7月上旬开始蛀果,7月下旬~8月上旬是为害盛期,8月下旬北五味子采收期果内还有尚未老熟的幼虫。

3.综合防治。(1)北五味子落叶后,彻底清理田间,焚毁落叶或集中深埋,消灭虫蛹,减少虫源。(2)当观察田间虫果率达0.5~1%时,用20%的溴氰菊酯或5%的来福灵乳油1500~2000倍液喷施,15~20天一次,整个生育期2~4次,防治效果可达90%。(3)在自然条件下,女贞细卷蛾幼虫和蛹可被一种寄生蜂寄生,寄生率可在30%以上,注意对天敌的保护,适当减少喷药次数和降低喷药浓度有利于寄生蜂的繁殖,对防治该虫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联系电话:0431-8973243)

标签:;  ;  ;  ;  ;  

五味子科五味子病虫害防治_北五味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