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策略浅谈论文_徐慧

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策略浅谈论文_徐慧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课堂上逐渐融入情景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本文提出一些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成效,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程学习并引导他们有效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帮助他们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一、揭题导入,进入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课题为切入点,积极发掘文本资源,如结合课文插图,音响等文本资源,创设环境氛围,让学生轻松走进文本,进入情境之中,从而激发阅读兴趣。在教学《赶海》一课时,由于“赶海”离我们生活较远,在理解课题时,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进入情境,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融入赶海的氛围之中,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描述大海的样子,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常去干什么。在这一系列的视听形象思维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赶海”就是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海边捉鱼虾、捞海带、捡贝壳等。在这一情感氛围的激活下,学生就会轻松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生活经历,去感悟“赶海”的乐趣。

二、披文入境,再现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不同方式反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捕捉情感基调,然后指导学生抓住主要段落、词句,通过积极联想和感悟,把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境转化为栩栩如生的形象,内化到学生的心理层面,再让学生美美地表达出来。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可用多媒体出示一碧千里的大草原的画面,让学生融入到浓郁的草原氛围之中,激活学生表达的激情,让学生畅谈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教师可以用以下话题引导学生表达,如“老舍笔下的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老舍先生用了哪些画面来描写和展示草原的?”,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小组交流讨论,在充分朗读和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就会很容易出现“明朗、清新、翠色欲流的草原”风光图;“襟飘带舞,骏马疾驰”的草原迎客图;“载歌载舞”的草原联欢图。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及自己原有的生活体验,把这些鲜明的形象表达出来。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把内心的草原形象通过画笔表达出来,再现课文情境。

三、赏析文本,品味情境

赏析是个性化阅读体会和表达的升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赏析文本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本情境,做到切己体察,含英咀华,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体会出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妙处。从而内化文本言语结构。《北大荒》秋天第四自然段着重写“原野热闹非凡”这一场面。在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多媒体资源展示北大荒一碧如洗的天空,清澈见底的小河,硕果累累的田野,让学生先从感官上进入文本境界,激发“我”要读的欲望。接着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在“眼”中看北大荒,“口”中读北大荒,“心”中想北大荒的境界里,通过“哗啦啦的笑声”和“乐呵呵”的演唱,让学生感受到丰收的情景;通过“一团团火”和“把人们的心也跟燃烧起来了”,体会秋天的热闹场面和人们激动的心情。在优美真切的语境中,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和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一行行文字符号通过学生情感思维的再创造变成了优美的意象,渗透到学生的心田中,试想这样的课堂怎能不高效,学生怎能不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

四、问题设置,体验情境

学习的兴趣源于好奇心,好奇心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知新事物,了解新事物,对其学习有着关键作用。比如说《变色龙》一文中,最初老师可以提出一些比较简单直观的问题:主人公的性格有哪些特点?学生也会直接回答出主人公比较“善变”;老师可以继续提出问题,主人公善变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这样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就可以轻易地回答出:愚昧无知、反复无常、令人发笑、变化多端等;老师仍然可以接着问:他的却善变,但是有一点一直都没发生变化,是什么呢?学生会根据老师的提问,回答出“见风使舵”也不是一件难事。接着老师又可以提问一个比较难回答的的问题:为什么她的性格那么容易变化呢?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任务的形象呢?这些问题由简单到难逐级递进的提问,可以使学生在理解文章之后还能掌握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得到显著地教学效果。

五、多媒体设置,深入情境

将课文内容所表现的事物、场面通过多媒体手段再现给学生,对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上有很大的作用,其效果是被所有人认同的。如:在学习《飞夺泸定桥》一课时,为了突出表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英勇斗争的精神,应该让学生亲眼看看泸定桥究竟险到什么程度。录像教学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看到了连平时有木板时走起来都像打秋千似的险桥,自然地想到红军战士却要在只剩下铁链的险上加险的泸定桥上边铺木板边冲锋,英勇杀敌的动人场面,耳畔似听到了似真枪实弹的呼啸声……这一切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战火纷飞的战场上,那激动的心情,那对红军战士的敬佩之情便由然而生。由此,?学生进一步领略到了课文中党领导下的红军战士是能战胜任何困难的无畏勇士的形象。有时,为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也可以在课题的引入上动脑筋,采用电教手段尽快使学生一接触课题就能入情动情。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各种情境的创设,为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合作与良好互动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活语文课堂,就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效地学习,就能更好地促进他们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蔡子良.情境教学的学习理论研究[J].许昌师专学报,1998(S1).

[2]李宏钧.浅谈情境教学[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0(6).

论文作者:徐慧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2月总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策略浅谈论文_徐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