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初始阶段。但是由于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涉及内容较多,再加上初中学生记忆、理解、分析等多方面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导致学生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学习中难度较大。针对此种问题,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将多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多方面联系,进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记忆与理解。由于当前历史与社会中考题中已经有了与“思维导图”相关的内容,因此,本文就“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抗日战争》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历史与社会;应用与探究
一、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意义
(一)可有效帮助学生完成知识链接
课堂板书对于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是传递教学信息内容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其中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体现:第一,板书可有效帮助学生了解当前课程教学脉络,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第二,可有效帮助学生对本节学习内容进行有效记录,进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但是传统的历史课堂板书无法表现出不同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更不能够有效连接多个单元内容,导致当前各个专题之间出现了脱节现象。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可有效将所学内容进行有效梳理串联不同课时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清晰复习脉络,提高学生复习效率。
(二)可有效帮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思维导图逐渐走入到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将学生认知层面中的点线面进行有效连接,进而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记忆与思考,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不仅如此,在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学生、教师共同参与到了实际绘制中,不仅可有效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对于其创造力、联想力也有积极作用。思维导图不仅是知识记忆过程,更是学生知识思维形成过程。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应用与探究——以《抗日战争》为例
下面笔者依据上述初中历史教学框架,以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本中的抗日战争为例,探究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应用效果。
(一)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在新课改背景下,将抗日战争的复习目标与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结合,可有效提高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历史学习兴趣。思维导图的应用,不仅可有效帮助学生认识整个历史事件的过程及意义,还可有效帮助学生梳理复习思路。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以前的教学目标进行再次完成,进而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及内容:首先,要对抗日战争的背景进行复习,再次认识九一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整体过程。其次,还要理解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后还要深入理解抗日战争的必然性以及重要性,明确抗日战争在我国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学生情况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思维能力,完全可以自主完成计算机操作,可自行制作难度较低的思维导图,可实现历史知识的个性化、探索性的知识积累过程。
(二)教学实施
过程与方法:在《抗日战争》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置一些情境问题,帮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回忆。首先,要让学生对抗日战争进行简单了解,让学生回忆整个战争过程,以及抗日战争中的标志性事件,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而后,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发挥空间,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来将之前回忆的知识点进行连接,进而更好的保障学生知识回忆的系统化、综合性。
(三)情境创设
有创意的情境可有效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对于抗日战争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较为典型的物品或者有纪念意义的人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热情。首先可以让学生对教师准备的材料进行初步了解,而后让学生说出其代表事件,并说出该事件与上述思维导图之前的先后关系,将自己不懂的地方说出来。这样不仅可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还可让其在学习过程中融入自己的见解。比如在抗日战争中,九一事变也是重要的历史事件,教师可以这样提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是哪个历史事件?”在提出该问题后,学生会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再次补充。
(四)信息整合,小组讨论,提交作品
在基本思维导图框架形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其进行进一步完善,对自己的知识点所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小组交流、融合,对基思维导图框架進行再一次完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要尤其注意各组讨论开展进程。
(五)教学反思
教师首先应该对各组提交的作品进行评价,同时可以让不同小组的同学进行互相评价,对于出现的问题还可以进行互相指导解决。其次,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与记录,寻找更好的解决措施,积累教学经验。
结语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有效学习工具,在历史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历史复习的框架,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
[1]庄爱芳.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4):53.
[2]李霜.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
[3]胡丽娟.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论文作者:陈静娴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思维论文; 抗日战争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社会论文; 知识论文; 过程中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