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效果研究论文_王艳华

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效果研究论文_王艳华

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人民医院 161046

【摘 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相关护理体会,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100例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统计对照组和观察组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护理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6.17%,明显高于对照组43.15%。结论,对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患者发生栓塞的危险性,对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护理工作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整体护理干预;感染性心内膜炎;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R5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179-02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因细菌、真菌等致病菌的侵入感染而导致患者心瓣膜、心内膜或人动脉内膜发生炎症病变。发病突然、病情恶化快,倘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则可能在半个月内身亡,可见该疾病对患者构成严重的生命威胁。根据其发病时间和病情进展可分为急性IE;和亚急性IE;,急性IE;带有突发性,在临床上表现为发病迅速、病情变化较快。[1]患者多伴有头痛、全身肌肉痛、高热、寒战、食欲不振、浑身乏力等症状。外科手术不但提高IE疾病的治疗有效率,而且很大程度降低IE患者的死亡率。然而,外科手术后却呈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为此应加强对IE患者的护理。本次研究选取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方法划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50例,研究护理干预在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相关护理体会,并总结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100例,均与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有关标准相符合,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畏寒、呼吸困难、心脏杂音、咳嗽、发热、抽搐等,有的伴有下肢水肿、进行性贫血等症状。且在人院后经过CT影像和心电图等检查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随机抽取10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48 -87岁,平均年龄((67.5士6.09)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49例,风湿性心脏病35例,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16例。所有患者的血培养均阳性,临床表现:发热100例;贫血85例;心脏杂音52例;关节疼46例;下肢水肿2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压护理万式,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方式。

强化基础护理,严密观察患者术后的体温变化,定时为患者测量体温并加以记录。调控好病房内的温湿度,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叮嘱患者术后卧床休息,尽量减少运动量。仔细检查患者身上的气管插管是否妥善固定,有无移位现象,保证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呼吸顺畅,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通常是以与感染有关的现象和征兆作为主要的临床观察特征,最常见的就是发热。本次研究中大多数患者都以高热为首发症状。所以,在护理这类患者的过程中,一定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体温情况,必须每隔4h为患者测量一次体温,把体温真实变化反映在体温单上,为医生准确判断病情进展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心理护理,急性HE;病情进展快且易反复发作,在治疗期间常伴有多种严重并发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患者往往因身体疼痛或惧怕于术而表现出对治疗的抵触心理,在临床上常表现出配合度低、急躁、紧张、抑郁等负而情绪。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讲解急性HE的相关医学常识,由于患者大都是首次接受化疗,必须要让患者与家属了解详细的化疗计划,可能发生的毒副反应,教予患者适当的预防方法与增强自我护理能力,尽可能降低或预防可能发生的毒副反应,缓解患者的恐惧与紧张心理。鼓励患者积极配合相关治疗。[2]

合理指导饮食,根据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合理指导日常饮食,若患者心功能良好,可指导患者进食富含高蛋自、高热量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时注意多饮水,适时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若患者表现出心功能症状,则应指导患者严格限制水和盐的摄入量,同时调整好输液速度。

加强用药指导,致病菌隐匿在赘生物内和内皮下,需长时间人剂量的全程抗生素治疗才可将其消灭。护理人员应严格按医嘱定时为患者用药,以维持血药浓度的有效性。给予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以保护患者的静脉通道,减少穿刺频繁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1.3评价指标

根据患者护理}几预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以患者原有症状完全消退,无疼痛、发热症状,血培养呈阴性而顺利出院为显效:以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无发热症状,疼痛程度显著减轻为有效:以患者原有症状未得到任何改善,疼痛程度没有得到减轻,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对全部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并采用X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患者经过护理之后,与同组护理前各项指标都有明显改善,经过不同的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0.17%,明显高于对照组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可见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3讨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因细菌、真菌等致病菌的侵入感染而导致患者心瓣膜、心内膜或人动脉内膜发生炎症病变。发病突然、病情恶化快,倘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则可能在半个月内身亡,可见该疾病对患者构成严重的生命威胁。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通过强化基础护理,加强心理护理和用药指导,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进行积极交流,跟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知识,使得患者充分熟悉具体治疗方案,告知有关的不良反应,教会患者强化自我护理能力以及恰当的预防措施,尽量缓解不良反应,跟患者讲解成功治疗的案例,增强患者的信心,减轻患者的紧张不安情绪。病情护理。护理人员应当每隔4h正确对患者进行体温测量,观察和记录患者的体温状况,并且描绘体温曲线;察看患者是否存在结节以及皮肤粘膜淤点等。药物护理:医务人员嘱咐患者应当使用抗生素,严密关注疗效,察看是否存在不良反应,例如青霉素类药物使用是否引起患者过敏。饮食护理:给予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同时静脉注射新鲜血浆、复方氨基酸等,嘱咐患者多注意休息,提倡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热量的事物。[3]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0.17%,明显高于对照组65%。

综上所述,对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患者发生栓塞的危险性。护理干预对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胡芳.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3(05):85-87.

[2]曾钗明.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的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04(08):25-26.

[3]刘丽英.医疗团队中临床药师如何发挥作用一参与救治一例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2,5(16):98-99.

论文作者:王艳华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9

标签:;  ;  ;  ;  ;  ;  ;  ;  

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效果研究论文_王艳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