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宜居城市建设经验借鉴论文

国外宜居城市建设经验借鉴

汪广丰

从国际上看很多国家探索解决“大城市病”问题,都是用跳出去另建新城的办法,迄今看也是成功的、有效的。

从宜居城市评价的国际权威机构评选结果来看,温哥华(加拿大)、新加坡城(新加坡)、维也纳(奥地利)、墨尔本(澳大利亚)、苏黎世(瑞士)、日内瓦(瑞士)、法兰克福(德国)等城市凭借宜人的自然环境、繁荣的经济环境、高效的交通网络、完善的公共设施网络等多次被评为宜居城市。其中温哥华地区自1996年来开始实施“宜居区域战略计划(LRSP)”,获得了较大成功,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新加坡以其“城市建在花园中”的绿化建设、“居者有其屋”的安居计划连续10年被评为最适宜亚洲人居住的城市;墨尔本则凭借其现代的城市繁荣和田园般的城市风光,数度蝉联EUI评选的世界最佳居住城市。

从宜居乡村建设来看,韩国新农村运动通过公共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的全面改造实现了农村社区居住环境质量“数倍的”提升;欧盟通过提高农村社区安全度、保护自然环境、增加商业等服务设施,实现了旧村落的复兴。

采用第二代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对船舶储能系统复合储能装置进行设备选型和优化配置,确定磷酸铁锂电池和超级电容的型号及串并联个数。

一、加拿大温哥华宜居建设

温哥华是加拿大的工业中心,人口190万,是加拿大第三大、西部最大城市,同时也是北美第二大海港和国际贸易的重要中转站。温哥华是一个把现代都市文明与自然美景和谐汇聚一身的美丽都市,拥有很多大型的公园、现代化的建筑、迷人的湖边小路、保存完美的传统建筑。怡人的气候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使它成为最适合享受生活主义者的乐园。1986年,温哥华在庆祝建城100年的同时举办了世界博览会,从此知名度扶摇直上,近年又多次被国际机构评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2003、2004年被美洲旅行社协会授予“美洲最好的城市”,2004年被国际城区协会授予“城区建设奖”,2005年被英国经济学家智囊团(EUI)授予“世界最适宜居住的城市”。

温哥华的宜居建设的具体工作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Calyxt公司提供的“更加健康”的大豆油是业界第一款真正的基因编辑食品,这款产品最快在2018年年底上市。一旦上市将应用在薯条、沙拉酱和烘焙食品中。

1.保护绿色地带(protect the green zone)

保持大温哥华地区的生态特色,绿色地带主要包括公园、供水区、自然保护区和农业地区等。对绿色地区的圈定确定了大都市区长期发展的边界,同时为管理人口增长提供依据。

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系统,从而降低对私人汽车的依赖。交通发展的重点依次是步行、自行车、公交系统、货物交通,最后是私人汽车。

通过更多设施完善的社区的建设重塑区域增长。社区提供更多的多样性、机会和便利,使居民的工作、生活与娱乐无需长途旅行。通过都市区中心(Metropolitan Core)、区域中心(Regional TowCenters)、自治市中心(Municipal Town Centers)等三类中心组成的多中心网络促进经济与社区平衡发展。

脱钩的直接补贴政策包括退耕还林补贴和退牧还草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用于退耕农户退耕后维持医疗、教育、日常生活等必要开支的专项补助资金,以及原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期满后,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的专项补贴。退牧还草补贴是为了保护和恢复西北部、青藏高原和内蒙古的草地资源,以及治理京、津风沙源,对退牧还草的牧民给予生态补偿[15]。主要采取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三种方式。2014年开始,对新疆棉花、东北和内蒙古大豆废除临时收储政策,开始执行目标价格补贴。

3.建设紧凑都市(achieve a compact metropolitan region)

方案一:选用51 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芯片。51 单片机虽然应用较广、种类较多、价格相对比较实惠,但其控制速度相对很慢,并且在实际控制中需要MCU 的高资源,这样就很难完成系统的功能[4]。

将未来的发展集中在现有的市区中,支持社区容纳中高密度居住区,从而使得人们能够就近工作和居住,更好地利用公交系统和社区服务设施,避免蔓延。

1970年代以来温哥华宜居建设的主要内容

4.增加交通选择(increase transportation choice)

4.等级分明的服务设施布局

2.建设完善社区(build more complete communities)

二、新加坡宜居建设

新加坡位于东南亚,是马来西亚半岛最南端的一个热带城市岛国,面积为699.4平方公里,由50多个海岛组成,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91.6,人口468万,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宜居城市、10次当选最适宜亚洲人居住城市。

新加坡宜居城市建设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1.“城市建在花园中”的绿化建设

1960年代提出绿化净化新加坡,大力种植行道树,建设公园,为市民提供开放空间;1970年代制定了道路绿化规划,加强环境绿化中的彩色植物的应用,强调特殊空间(灯柱、人行过街天桥、挡土墙等)的绿化,绿地中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对新开发的区域植树造林,进行停车场绿化;1980年代提出种植果树,增设专门的休闲设施,制订长期的战略规划,实现机械化操作和计算机化管理,引进更多色彩鲜艳、香气浓郁的植物种类;1990年代提出建设生态平衡的公园,发展更多各种各样的主题公园,引入刺激性强的娱乐设施,建设连接各公园的廊道系统,加强人行道的遮荫树的种植,减少维护费用,增加机械化操作。

新加坡创建花园城市的设计思想和手段可以总结为:采用非对称形式、建起绿色的覆盖层、为风景点缀色彩、重视果树、建成公园网络、“软化”水泥建筑、绿化已开垦的土地、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平衡等。

由图9~图12可见,互调发射抑制比收敛程度随线缆长度的不同而不同.在有些线缆长度,互调发射抑制比尚处于发散阶段,如fc=2ft+2fj的0.8m和1m;在有些线缆长度,虽然互调发射抑制比具有收敛趋势,但在频谱分析仪动态范围内无法达到、或无法判断达到稳定值,如fc=|ft-fj|的1m、fc=2|ft-fj|的1m和0.8m;而在有些线缆长度,互调发射抑制比具有快速收敛特性,并达到可靠的稳定值.由此说明信号耦合项对此类互调发射抑制比的影响显著,采用4.2.1节的线缆长度调节方法能够准确地测量此类互调发射抑制比.

2.“居者有其屋”的安居计划

从1960年代初至1990年代初,新加坡为中低收入阶层建成62.8万套组屋(单元式住宅),有240余万居民住进这些组屋,占国民总数的87%。1992年10月联合国总部颁发的世界居住区大奖授予了新加坡的淡滨尼新镇,标志着新加坡的居住环境已跻身于发达国家的前列。新加坡的占总人口90%的低收入者和6%的中等收入者住的组屋与私营开发商的商品住宅有根本区别。在这个市场经济国家,大规模的组屋开发有严格的计划,通过周密的法规规章进行分配性出售,并以强制性措施(在规定年限内)遏制其蜕变为商品而进入流通领域。这种大众住宅的政策与措施大致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开发机构:这种大众住宅的开发机构是“建屋发展局”,它负责小区的设计和建造,并且是最大的房地产经营管理者。建屋发展局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新加坡从一个充满贫民窟的、房荒严重的国家变成了住宅充裕的花园式国家。

供房对象:1960年代初组屋的建造目的只为解决急需用房的家庭,主要为出租。1964年政府提出“居者有其屋”计划之后,建造的目的逐步由出租转为出售。售房对象是家庭月收入不超过1000新元的低收入家庭。随着国内人口平均收入的增长,这个标准一直在进行修正。

分配与选择:建屋发展局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必须保证组屋的分配对申请者是公平的。凡是符合《合格者条例》的居民都可根据自己的意愿提出申请。建屋发展局存有详细的登记表,表明申请者的个人情况、要求住房类型和区域等。建屋发展局根据登记资料制定建造计划。而后通过排队形式进行选房。

保障制度:建屋发展局执行的建屋发展法规定,正在分期付款的组屋居民不会因破产或不幸事件例如死亡或永远失去工作能力而被剥削房屋所有权。1981年11月颁布的《中央公积金(修正)法1981》强制实行住房保险制度。这种社会保险可保证当房主遇到重大的意外事件时中央公积金将偿还未付的贷款。

社区工作:为扶持社区健康发展,建屋发展局做了大量工作。如举办各类教育班提高公民素质,组织清洁卫生和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让政府和居民之间以及居民与居民之间有更多的沟通接触机会,提高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

3.高效道路交通系统

居民可以使用的商业与服务设施可分为三级:市场(小贩中心)、居住区购物中心、市中心商业中心。市场(小贩中心)是分散在居住街坊之间的商业服务网点,以餐饮点、零售摊点、超市为主,方便居民生活的最基本要求。市场(小贩中心)的设计往往也结合相应的社区服务网点及休闲、活动场所,其中设置的固定桌椅,5%的桌子不配置座椅,以方便使用轮椅的居民使用。购物中心兼具商业、文化、娱乐及公交换乘功能,居民在购物中心基本可购买一切生活必需。并设有超市、美容美发、餐饮、酒吧、公厕,底层共享大厅设有电子游戏、喷泉、座椅、通告栏。

新加坡宜居城市建设的主要工作

作为高炉原料:钢渣中含有10%~30%的金属铁或铁氧化物,40%~60%的CaO,可作为炼铁熔剂,可以回收钢渣中的铁,节约造渣剂用量,提高利用系数,降低成本[9]。

新加坡公共住宅区内的交通大多采用人车分行方式,车行系统结合主要出入口和集中停车场布置,以住宅街坊为单位,车行系统环绕于街坊以外,而步行系统则贯穿于街坊之内,集中停车场(或多层停车楼)则通常位于小区入口处,小区内居住环境相当安静。每个居住区或新镇都有若干条方便的公交线路可供选择,公交分为住宅区内部的环绕线路和对外联系线路两种。由于新镇公共住宅区通常规模较大,专门设有住宅区内部环绕交通路线,起始点与终点重合(多设在轻轨、地铁站点与购物中心),公交车价格便宜、又配有空调,所以乘坐的人很多;另一类“长途”公交负责沟通与市中心、主要公共区域的联系,大型起迄点和MRT(轨道交通)站点往往与购物中心结合设置,方便居民购物和交通换乘。

三、墨尔本宜居建设

Corvis ST与SS-1000 OCT测量CCT的值分别为(553±28)μm和(540±28)μm,Corvis ST测得的CCT值比SS-1000 OCT大13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37,P<0.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Corvis ST与SS-1000 OCT测量的95%LoA为-15.2~41.6 μm,2种仪器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见图2。

1.现代与古老、城市与田园的结合

3.精心设计与严格的公众听证会制度

2.优先安排公共设施用地的居住区开发

墨尔本居民住宅开发之初,首先进行整体布局的规划,政府认可后实施。在整体规划中,必须先划出道路、运动场、公共绿地、幼儿园、学校、商店、高尔夫球场、泳池等等公共用地。规划后以招标的方式出售,在出售之前,开发商必须将道路修好,行道树种好,公共绿地的花草种好。因此,房子尚未兴建,己经有宽阔平展、四通八达的道路、整齐的行道树和草坪、花木等绿化雏形。

墨尔本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雅拉河下游,是其第二大城市,也是维多利亚州的首府。在EIU的世界最佳居住城市的评选中,数次名列前茅。墨尔本面积4360平方公里,是一个景色秀丽的城市,该市建城之初就考虑到园林建设,美化人们的生存环境。

墨尔本共有404多个公园,街道宽广笔直,现代化高楼大厦于古老的英国式建筑交相辉映,清幽恬静的大小公园,星罗棋布地点缀在这些建筑物之间,使这个城市既有现代化的繁荣,又有田园般的绚丽风光。

墨尔本的商业街、步行街、广场、公园等都有很精心的设计,城市雕塑也很有艺术水平。城市建筑极具个性,与周围环境都结合得很好。建筑风格源于英伦三岛,不论是南半球最高的教堂,还是考林斯街(金融街)的花岗岩、沙岩大厦和街区拱廊,都是标准的伦敦式样。建筑基本上是灰色调,城市家具都是深绿色,但有色彩鲜艳的的雕塑点缀,使城市面貌既朴实又有现代活力。

墨尔本的规划管理有一整套严格的公示和听证会制度,关于建筑的容积率、使用性质、建筑高度、建筑形式、绿化率、建筑退线等方面的要求需要经过居民和单位同意。

虽然不少事业单位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改进优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但是在财务管理的具体组织实施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4.注重教育和文化推广

墨尔本被称作教育之都,墨尔本大学是全澳排行最老的大学之一。中学更是世界闻名,这里的私立学校比率高达29.5%。中产阶级人士都乐意将孩子送到墨尔本去上中学。这里的几所老牌贵族寄宿学校,有培养名流摇篮之誉,享有英国伊顿公学同样的声名。墨尔本是澳大利亚也是全世界推广多元文化最好的城市,每年的国际活动达20多个,从一月份的澳网公开赛,二月份的国际航空飞行展、亚洲龙舟赛,三月份的一级方程式车赛、亚洲食品节,一直到年底的爵士音乐节。

四、韩国新农村运动——综合改造实现全方位“宜居”

1970-1982年间的韩国新农村运动是一次政府与地方农民互动的、以发展农业生产力和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的社会改革运动。自1962年以来,韩国开始大力推进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方针,经济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但同时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人口大量流动到了城市,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这就是韩国新农村运动的大背景。平衡城乡发展状况,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的宜居性,是这次运动的宗旨。

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

1.公共设施建设

“海豚运动”,顾名思义,大致就是指像海豚那样一上一下、左右摇摆的游泳方式。专业解释则是指舰艇在静水中航行时,随着速度的增加,自身可能出现的一种周期性的、有界的、垂直平面内的运动,是一种垂荡和纵摇的耦合运动。即便是轻微的“海豚运动”,都有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式中:M为最大允许迭代次数,i为当前的迭代次数。本文将粒子迭代次数设为500次,粒子总数设为200个,wstart=0.92,wend=0.2,进行训练,并且适应度函数采用均方差f进行比较,即

道路建设:采取了农路改建、新农村道路建设和小桥梁建设等措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要对河道设施进行完善和环保设施进行整改;公共利用设施是韩国新农村运动的关注的主要内容,包括乡镇会馆、乡镇仓库、公共作业场、公共建筑、新农村幼儿园、小吃供给设施、僻地路线开发等。

2.公共环境改造

针对居住环境的改造,包括农村住宅改良、聚落结构改善、农村厕所改良、下水道建设等措施的实施,对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均合理而有效。

3.社会经济文化改善

她的堂妹妹,我见过,永久是穿着深色的衣裳,黑黑的脸,一天到晚陪着母亲坐在屋子里。母亲洗衣裳;她也洗衣裳,母亲哭,她也哭。也许她帮着母亲哭她死去的父亲,也许哭的是她们的家穷。那别人就不晓得了。

政府与市场主体救助的联动机制是指将政府财政救灾机制与市场保险赔付机制有效结合起来,两者共同来应对农业灾害带来的损失。农业风险管控管理具有公共性,必须加大财政投入,所以我国应改变单一的政府救灾模式,积极引导市场参与,发挥政府在农业保险市场微观层面的支持作用。在农业灾害救助的联动机制中,政府除了提供财政补贴与政策支持外,还需要作为最终的保险人承担农业巨灾的赔偿责任[5]。保险公司也应积极响应政策,开展相关业务,发挥市场的激励和经济保障作用。在农业灾害救助中,应建立市场主体与政府救灾联动机制,两者结合发挥对农业风险的预防和灾后救助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后损失。

积极为居民考虑增加收入项目的开发,并适当予以财政支持;充分完善文化福利设施的配套,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普及农村“信息化”,积极鼓励农村使用“数字信息”设备和技术,并提供一系列示范和技术支持。

4.培育新型农民

小学生在面临初次的习作时,常常会怀抱着很高的期待,希望自身的写作能力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可,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激励式评价,充分表扬习作中的优秀之处,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习作抒发自身丰富的情感,增长自身的综合素养,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对于习作的缺点则在后续的教学中不断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逐渐得到进步,稳健提高习作水平。

通过农村地区农民的自主参与和共同协作,基本上完成了农村居住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等既定目标,更重要的是培育了地区农民积极向上的新理念和自信心。

(作者单位: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标签:;  ;  ;  ;  ;  ;  ;  ;  ;  ;  ;  ;  ;  ;  ;  

国外宜居城市建设经验借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