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资本利用效率的几个问题_国企论文

关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效率论文,资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我国工业化进程正面临严重的“效率障碍”,如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是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从资金利用效率的角度,分析我国从低效益经济增长向高效益经济增长转变中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

资金利用效率低下是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和效益较差的最突出表现和症结所在。资金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最稀缺的资源,我国工业化不仅本身就具有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特点,而且,现阶段正处于资金高投入时期,但恰恰是这一最稀缺的资源,利用效率十分低下,而且,近年来还在进一步下降。1986年,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资金利税率为20.43%,80年代末下降到不足17%,1993年进一步下降到10.33%,比1986年降低了差不多一半。其中,国有企业的情况更加严重,80年代,国有工业企业的资金利税率还略高于非国有企业,到90年代,反而低于非国有企业,1986年,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资金利税率为20.65%,1989年下降到17.18%,1993年进一步下降到9.68%,比1986年降低了一半还多(见表1)。

表1 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资金利税率的变化 单位:%

1986

1989

19911993

全部企业 20.43 16.79 11.88

10.33

国有企业 20.65 17.18 11.819.68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尽管统计数字所反映的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但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却普遍下降(见表2)。这表明,劳动生产率提高所体现的经济效率意义是要大打折扣的,平均每一职工创造的工业产值这一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我国经济资源利用效率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在我国资金短缺而劳动力过剩的现实条件下,对资源利用的这种状况,很难给予积极评价。因为,经济效率的重要性取决于各种经济资源的稀缺程度,越是稀缺的资源,其利用效率的高低对经济效率的重要性越高。因此,尽管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十分重要,但在现阶段,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关键,在更大程度上是如何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问题。

表2 各地区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利税率之变动

注:统计范围: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2、1994)及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

目前,我国的资金积累率已很高,外资的流入规模也越来越大,而筹资成本也在提高,但资金利用效率则逐年下降,这是一种相当危险的趋势。这种危险趋势的突出表现之一是通货膨胀的加剧和越来越难以扼制。因为资金利用效率下降,为推动经济增长就不得不注入更多的货币资金。过量的货币资金的投入,将导致实际资金利用效率的进一步下降,而这又会使通货膨胀更为严重和更难扼制。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国民经济一旦进入这一恶性循环,就可能落入“滞涨”陷井,即投入更多的货币,但货币资金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却下降,于是,最终导致高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乏力现象并存。因此,对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两个重要指标通货膨胀率和资金利税率的恶化趋势,应有足够的警惕。

(二)

按照理论的推理,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资金完全是按非经济方式供给的,通过财政渠道向企业无偿拨款,基本不考虑资金成本,实际上,由于不存在市场机制,资金的利用效率也难以计算;而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企业获得的无偿拨付资金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资金要通过有偿方式获得,资金的稀缺性逐步通过资金价格(利息以及获得和使用资金所付出的其他代价)反映出来,所以,资金利用效率理应提高才合乎逻辑。从全社会固定资产资金来源看,1985年,16.0%来自国家预算内资金,1993年,这一比例下降了3.7%(见表3)。而从国有单位基本建设投资资金来源看,改革以前,3/4以上的资金是国家预算内投资,1993年已降到不足10%(见表4)。也就是说,现在,与过去相比,企业利用资金的成本提高了,这本应该刺激企业节约资金,但为什么资金利用的效率反而越来越低了呢?这似乎是一个令人费解的“悖论”。

表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结构 单位:%

资金来源 1985 1993

国家预算内资金

16.0 3.7

国内贷款 20.1 23.5

利用外资 3.6 7.3

自筹投资 49.9

其他投资 60.3 15.6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4)

表4 国有单位基本建设投资资金来源构成 单位:%

资金来源

71-75 76-80

81-85 1985 86-901993

国家预算内资金 82.5

77.249.8 35.5 35.5 9.4

国内贷款 17.5

24.3

利用外资 6.89.9

自筹投资 31.6

43.2

其他投资 8.5

13.2

资料来源:金碚:《中国工业化经济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57页;《中国统计年鉴》(1994)

造成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产生的新问题,有的则是旧体制中的消极因素未得到消除,在新条件下又以新的形式出现,而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工业化进入了新的阶段,逐步向资源的深度开发推进,资源成本普遍上升,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工资成本不可扼制地持续推进,当经济效率提高缓慢,不足以消化成本推动因素时,资源成本(包括工资成本)的上升就表现为资金利用效率的下降。

我国工业化正在向较高阶段推进,从以低价格资源开发和低附加值产出为特征的粗放增长阶段向以资源深度利用和高附加值产出为特征的集约增长阶段转换,是目前工业经济面临的中心问题。由于各种投入资源的开发成本不断提高,以及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间的界限被冲破,国内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价格向国际水平靠拢的趋势不可阻止,所以,工业投入资源价格的上升将成为一种必然。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多年来采取的对策是:力图控制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价格的上升,而当无法有效控制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价格上升时,则控制金融资源(货币资金)的价格。由于政府对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价格的控制力越来越弱,尤其是在通货膨胀条件下,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价格上升基本失去控制,所以,政府不得不严格管制金融资源(货币资金)的价格——利率。结果是,资金价格被人为压低,资金价格未能反映资金的稀缺程度和潜在的生产率。尤其是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反映资金的价格的利息率实际是负的,从国家银行获得贷款等于得到一种补贴。总之,改革以来,资金供应虽然从无偿变为有偿,从不计价变为计价,但由于其实际价格偏低甚至是负价格,资金成为各种资源中最便宜的一种资源,所以,资金供应方式的转变,并未能有效地刺激资金利用效率的提高,资金的浪费和低效运用成为普遍现象。

当然,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资金市场也并不完全由政府所管制,而在政府未管制的市场上,资金价格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一般要比国家规定的利率高一两倍,还要附带其他条件,甚至高到“高利贷”水平。由于利率高,资金利用的效率也相对较高。但这部分资金价格的形成机制极不规范,资金供求关系往往十分混乱,所以,远不具有实现资金有效配置的良好功能。

总之,目前我国的资金供给实际上实行双轨制:政府定价和市场定价并行,居主体地位的政府管制部分和居次要地位的不受政府管制的部分均不具有刺激资金有效配置和利用的完善功能。因此,我们应该做的最重要事情之一是: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改变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价格失去控制而资金供求机制存在严重缺陷,资金价格畸低、畸高的状况。可行的改革方向是:逐步改变政府管制领域的金融抑制状况,并尽快使不受政府管制领域的资金供求关系实现规范化和公开化(透明化)。

(三)

资金运作环境不良,造成普遍性的资金循环不畅,是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的又一个重要原因。1991年,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为3.04次,1994年下降到仅1.43次(见表5)。导致资金循环不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企业经营不善,形成产品积压等,而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一个问题是,信用道德危机造成弥漫性的资金运转环境恶化和金融纪律破坏、金融秩序紊乱,拖欠、躲避甚至抵赖债务成为企业的经营“策略”,甚至成为企业生存的手段,不随波逐流,“同流合污”,就难以在竞争中立足。

表5 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速度 单位:次/年

*《中国统计年鉴》(1994)上的数据是1.77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吴邦国:“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人民日报》1995年3月26日。

由于资金供求过程中的信用关系紊乱,资金循环受阻,特别是,由于无偿占用和利用以至侵蚀他人资金利益的行为不能得到制止和惩处,以至滥用他人资金的现象普遍盛行,并形成滥用他人资金不会受到处罚反而可能获得更大利益(例如最终被豁免债务)的广泛心理预期,资金的低效占用和利用成为十分难以解决的顽症。目前,我国信用关系紊乱的状况已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程度,信用道德危机成为降低资金利用效率的可怕病毒。对此,必须采取严厉措施予以扭转。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从一定意义上说,货币资金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一切生产力都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而资金的效益来源于资金的运动,资金运动的阻滞是对资金生命力的破坏。重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信用基础和信用关系,是解决资金低效运用的当务之急。

(四)

由于我国现行企业制度和投资体制的不完善,在许多企业的经营目标函数中,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未占有较大权重,决策者宁可以牺牲资金利用效率为代价来获取其他利益。值得注意的是,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是国有企业,这一方面是因为国有企业本身具有经营目标多元的特点,另一方面是因为,至今为止,国有企业制度还不具有有效地保证企业经营者或投资决策者自动地或强制性地重视资金利用效率的机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国有经济的比重都有明显降低,唯有资金投入方面,国有经济仍占有明显的绝对优势。1986~199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单位所占比重为63.2%,1991、1992和1993年分别为65.8%、67.1%和61.5%。1993年数字之所以偏低一些,是因为将国有企业与其他经济成份的企业合资或合作的投资列为“其他”项目中(见表6)。由于投入国有单位的资金量占有很高的比重,国有企业经营者和国有投资项目决策者是否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作为目标函数中的重要因素,就对整个国民经济资金利用效率高低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现在,国有企业的资金利税率普遍偏低,有的是因为企业经营确有困难,也有的是因为经营者根本就不希望创造更多的利税。一些企业领导人戏问:“我为什么要让企业有利润?”很明显,这与国有企业改革及国有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入有着直接的关系。

表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 单位:%

1986-199019911992 1993

国有单位

63.2 65.867.1 61.5

集体单位

13.9 12.717.3 17.9

城乡个人

22.8 21.515.6 11.9

其他 8.7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4)

由于国有投资在我国投资结构中居主体地位,国有资产在资产结构中居主体地位,所以,国有资金能否得到有效利用,是提高我国资金利用效率的关键。国有经济投资体制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是:产业发展竞争性项目投资以资金效率为中心,基础投资和公益投资也要有合理的资金回报,保证资金的良性循环。为此,必须增强国有投资领域市场调节的力度。但是,如何既增强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自主性和国有投资的效率,同时又能保证国有资产不被侵蚀,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国际经验表明,如果市场制度不规范,尤其是国有投资领域的法规不健全,监督制度不严密,国有投资领域极容易发生营私舞弊和侵吞公共资产现象。因此,杜绝国有资金流失也是保证资金有效利用的重要方面。既然要充分发挥市场对投资活动,包括国有投资活动的调节作用,就要强化投资市场的规范性,尤其要净化国有投资市场,严厉制裁投资领域中,尤其是国有投资领域中的营私、舞弊和侵蚀公共资产的行为。对投资建设领域的某些商业行为,例如佣金、回扣、商业秘密的获取等的合法、非法界限应有明确的政策和法律规定,并建立严密的监督制度。这应成为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适应国有经济比重特别高这一世界罕见的“中国特色”。

(五)

目前,我国的资金配置机制还存在严重缺陷,未能使有限的资金自动流入利用效率较高的部门和地区。这一问题涉及许多复杂的因素。理论上说,让资金尽可能流入利用效率最高的地方,资金利用效率就可以在总体上得到提高,极端地说,只要按“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的原则选择投资方向和项目,就可以提高资金利用的效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投资市场的现状远不符合上述理论的成立所依赖的“均衡”和“匀质”假定,各行业间的资金利税率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以利税率高低做为资金流向的准则,并不一定符合产业发展的实际要求。相反,“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的决策原则往往是与合理的产业发展要求背道而驶的。例如,烟草加工业的资金利税率高达65%,煤炭采选业和石油天然气开采的资金利税率不到2%,煤气生产和供应业的资金利税率甚至为负值,但决不能依此认定让更多的资金流向烟草加工业是合理的和符合效率原则的。这一现实情况给投资决策和资金配置决策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使得各投资主体和经济决策主体所做出的投资决策很难保证达到符合资金有效配置的客观要求。而目前我国资金配置机制的不完善,则更加剧了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和危险性。

投资领域有其很大的特殊性,长期资金的有效配置,除了要更好利用市场机制之外,计划手段的运用也不可缺少。在我国投资领域,有效配置资金的市场机制在短期内很难达到完善,因此,充分利用资金价格机制和企业间的自由契约的方式,不是实现资金有效配置的唯一主要途径。在充分利用市场机的同时,政府在指导资金配置方面也应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市场难以通过价格信号提供引导资金有效配置的正确信息场合,政府应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税收政策等方式对资金配置进行积极有效的调节。其中,需要专门研究的一个问题是,采取何种有效方式,帮助企业减少决策失误和避免政府自身重大决策的失误。

结论

以上分析表明,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进程稳步推进,但在投融资领域以及与资金有效配置和利用直接相关的环节,改革严重滞后,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工业化向纵深推进对资金配置机制的要求,使资金利用效率低下成为棘手难题。资金效率低下不是一个简单、孤立的现象,它反映的是整体经济效率低下的深刻事实。因此,解决资金利用效率低下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和多层面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入手。

标签:;  ;  ;  ;  ;  ;  ;  ;  ;  ;  ;  

提高资本利用效率的几个问题_国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