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可持续控灾与治理分析论文_李冬梅

森林病虫害可持续控灾与治理分析论文_李冬梅

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五峰林场

【摘要】:森林病虫害对林业所带来的损失数额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对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较严重的影响。本文对我国森林病虫害高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加强森林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可持续控灾

森林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从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通过调节改善森林生态系统,使系统内的生物群落结构持续稳定,采取适宜的防治措施,将森林病虫害控制在观赏允许的水平以下。

1、可持续控灾的必要性

完整的生物圈生态系统是指森林有害生物源和天敌自然种群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一个系统,从而使寄主植物和生物的多样性之间达到和谐和平衡状态,进而建立起稳定的多生物的食物链生态结构。然而,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一系列高薪技术的不断运用,森林的生态环境也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例如:人口的增长、水库的兴建、城市化进程、矿产业的开发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等,这些都会对森林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对森林中的生物种群生长、繁殖等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确保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森林的有害生物种群实施有效的、可持续的监控是非常有必要的,应该引起广大领导层的关注和重视。

2、森林病虫害可持续控灾与治理对策

森林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重要的资源,因其占有量越来越低,因此国家采取了多种政策措施,比如植树造林等,但是造林工程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够有效果,因此目前我国的森林资源利用率比较低,再加之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使得原本占有量很低的森林资源,更加受到威胁,因此需要国家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政策进行预防,以此确保我国的森林资源能够长久使用。其中主要的预防方法如下:

2.1运用营林措施

近年来,我国的人工造林面积较大,人工纯林以及单一品种的人工林所潜在的病虫害危害是极大的,且治理的难度也较大。因此,可以采取科学运用的营林措施,并力求通过采取不同树种之间的搭配,以及间伐或者轮伐等的多方面措施,来增强森林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森林生物的多样性,进而抑制森林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现象。此外,还要加强森林的日常保健,从而增强森林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促进森林植物的健康生长。在树种选择上做到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是保证森林健康生长及提高森林抗性的前提。在树种的选择上应以植被分布规律为理论基础,以乡土树种为重点,以适应当地生态环境为原则。树种配置应依据生态学规律 应符合生态学原理及生物多样性原则,致力于建立与天然植物群落相似,富有地方特色及符合美学原理的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在这种植物群落中,森林害虫及病原物成为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受自然天敌等因素的制约,不易爆发成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树种配置应注意利用植物间相生相克等生物学特性植物的相生与相克是指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自身或临近植物生长发育的现象 植物配置要充分利用植物的相生促进作用,消除或降低植物间相克抑制作用和自毒作用。利用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原理,科学安排植物的配置,相互促进生长,共享天敌,是森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中的重要方法。在规划设计中应避免配置病虫转主寄生植物引发病虫害的发生 如苹果、梨、海棠若和桧柏混栽,则会诱发苹(梨)桧锈病;松树和芍药混栽易诱发松芍锈病;在杨、苹果树周围种植桑、枸、栎、小叶朴等树种,会加重桑天牛的危害。

2.2尽量采用生物制剂或引进天敌种群

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显著的。一旦天敌在田间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它就可以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林业种类丰富,适合天敌的生存和繁衍,我们应该加强对天敌的利用和保护,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创造利于天敌群落发展的条件。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加强了对植保工作的立法和管理,建立了植物保护工作新的管理标准,特别是作为可持续植物保护中重要措施的生物防治技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很多生产和销售害虫天敌产品的公司,生物防治正逐步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选择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

2.3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目前,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大多使用常规喷雾方法。这种施药方法不仅效率低,造成农药浪费,还使大量农药流失到非靶标环境中,造成人畜中毒,污染环境。因此必须改进化学农药的施用(特别是喷雾)技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农药在非靶标环境中的投放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2.4提倡工程治理

首先,继续并不断开展重点的森林病虫害的工程治理工作,以可持续控灾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控制为基础,以病虫害情况监测为实际依据,并辅以生物防治为重点,做好森林病虫害的可持续控灾和治理工作;其次,就是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加强森林的营林措施,尽量突出森林的无公害治理,适时建立森林病虫害预警机制,实施实时的动态监测;最后,就是运用工程管理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例如:昆虫性激素、3S技术以及生物导弹等等高新技术手段,来建立良好的生态控制示范区,为森林的可持续控灾提供良好的框架。

结束语

综上所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不懈地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林业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森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剑平. 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可持续控制策略[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4):267.

[2]王蓬. 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可持续控制对策的探讨[J]. 河南农业科学,2011,(01):103-106.

论文作者:李冬梅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6

标签:;  ;  ;  ;  ;  ;  ;  ;  

森林病虫害可持续控灾与治理分析论文_李冬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