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问题及监管对策论文_杨学斌

浅析当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问题及监管对策论文_杨学斌

(兰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甘肃,兰州,730030)

【摘 要】当前我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工作面临严峻考验,高楼建筑大量涌现,为城市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带来生机与活力,但同时也给消防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特点;消防安全;监管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火灾时有发生,例如2010年11月15日,上海静安区余姚路一正在进行外立面墙壁施工的28层教师公寓,因电焊工无证违规操作,引燃周围易燃物,脚手架突发大火。导致58人遇难,70余人受伤,房产损失近5亿元。为此,探究当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问题及监管对策已迫在眉睫。

1.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1.1高层建筑的含义

在我国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规定,建筑总高度超过24m的非单层民用建筑和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楼)称为高层建筑。

1.2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1)火势蔓延快。高层建筑各专业竖井林立,发生火灾时,这些竖井就像高耸烟囱,构成火势迅速蔓延主要途径。试验证明,烟气竖向扩散速度为3~4m/s,100m高层建筑在25~35m/s左右,烟气即顺垂直通道从底层扩散到顶层,与此同时,火势也将蔓延扩大。

(2)人员疏散困难。高层建筑层数多,人员集中,垂直疏散距离远,发生火灾时,要使人员迅速疏散到地面或建筑物内避难层及不受火灾威胁的安全部位是十分艰难的。数千人、甚至数万人,若从整幢大楼疏散到地面,少则几十分钟,多则几小时。

(3)火灾扑救难度大。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由于受到消防设施条件的限制,给灭火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如果超过消防登高车辆的高度,则无法从室外扑救。只能依靠自救,即依靠室内的消防疏散设施。

2.当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问题

2.1消防设施缺乏有效管理,忧患意识淡薄

在高层建筑的长期使用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对消防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现代高层建筑尤其是公共高层建筑内各种消防设施种类繁多,一般都设有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自动防排烟系统等。发生火灾时,上述系统均应做到联合动作。然而因管理人员重视不够,没有坚持对消防系统进行管理与维护,致使前期大力投资的消防设施出现老化、损坏等现象,“形同虚设”。等到发生火灾时,消防系统不能做到及时联动,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

2.2高层住宅避难层“空白”

有关专家指出,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若超过消防云梯车能够达到高度,从大楼外面施救的可能性很小,一般要依靠自救。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旅馆、办公楼和综合楼等公共建筑,由于楼层很高,人员很多,尽管已设有防烟楼梯间等安全疏散设施,火灾发生时其内部人员仍很难迅速地疏散到地面。因此,对超高层公共建筑在其适当楼层设置供疏散人员暂时躲避火灾和喘息的一块安全区,即避难层或避难间是极为重要的。

3.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监管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不仅需要前期全面系统设计,还要在后期实施全方位科学运作,加强各方面综合协调。消除隐患、防止火灾,主要取决于高层建筑自身设施的完善和内部人员消防观念的增强。针对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安全现状,提出以下几点监管对策:

3.1做好防火安全设计源头工作

高层建筑因其建筑本身面积大,功能复杂,装修易燃材料多,火灾隐患相对来说比低层建筑要大,因此高层建筑在设计上防火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做好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必须强调一下几个问题:

一是合理布置高层建筑总体布局和防火分区。防火分区是延缓火势蔓延的重要措施,包括水平和竖向两种。水平防火分区是应用防火墙、防火门及防火卷帘等将各楼层在水平方向分隔为两个或几个防火分区。根据《高规》要求,每一分区内要相应装设一些使防火门能自动关闭装置,在建筑施工要做到防火卷帘安装时,卷筒与梁,卷筒与墙壁之间不能留有缝隙,能充分发挥其防火、阻烟作用。竖向防火分区主要指对建筑内部的垃圾井、排风道、水管井、电缆井及楼、电梯间实行防火阻隔,最大限度地降低火势蔓延速度,控制火灾燃烧面积。

二是确保建筑物耐火能力。《高规》规定: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一级,二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在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应保证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使火灾发生时建筑物结构在较短时间内不会损坏,为人员疏散赢得时间,同时也减少火灾损失。可靠耐火构造能减少起火,蔓延及保护人和建筑的安全。设计中除了应首先保证主体结构耐火能力之外,还须对天棚、墙面等装修部位的耐火性能给予充分考虑。

三是加强自然排烟设计及安全疏散设施设置。目前高层建筑中玻璃幕墙和竖向管道常常成为火势蔓延的途径,造成火势跳跃防火分区,扩大火灾损失。大量高层建筑火灾证明烟是高层建筑火灾中最大杀手。因此,防排烟设计与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是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十分重要环节。

3.2加强硬件设施管理,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规范的防火设计、完善的消防设施,是高层建筑防火的前期条件,但要预防火灾发生,将火患降到最低,关键还在于后期的管理以及人们的防患意识,“防患于未然”最为关键。在建筑长期使用过程中,内部管理者应该做到:

一是定期检测,消除隐患。任何设施、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消防设施、设备也是一样。因此坚持由专门机构进行定期检测,才能发现存在的隐患问题,及时整改,保证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

二是更新改造,不断完善。装修、改建使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内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相应的消防设施、设备也要随着保护对象的变化而进行完善和补充。应按国家规定设置电梯前室及相关地方增设防排烟系统,疏散楼梯增设正压送风系统。由于楼梯间存在热压差(即烟囱效应),烟气往往充满楼梯间,使人们无法疏散。因此,要求楼梯间有一定开窗面积,且排烟窗应设在墙面上方,同时要求能方便开启。

三是正确操作,做好维护。设施、设备是由人来操作的,按照《消防法》规定,消防控制室的操作人员一要固定,二要经过消防专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后才能上岗;上岗人员要正确熟练地掌握消防设施、设备的性能,掌握使用方法及一般故障的排除等专业技能,并坚持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要及时发现并排除影响设施、设备运行的不安全因素。

3.3健全法规,严格监管,从政策上把好关口

高层建筑消防工程是使高层建筑本身具有抵御火灾能力的专门工程,要经过设计、审核、施工、验收、管理等一系列环节。随着我国消防法制的建设完善,各地消防建审、设计及消防检测部门在各个环节上都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因人员责任心不强等一些主观因素,使消防工程质量不过关的现象还是存在。解决这些客观实际问题的主要办法,就是在于提高有关人员主观认识。而要切实有效地提高人员主观认识,就必须进一步健全各种法规制度,同时还要加强监管措施的落实。唯有这样,才能从政策上把好关口。

3.4提高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水平

要想提高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能力和火灾抗御能力,仅仅从灭火角度去考虑,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还应该从源头做起,加强对高层建筑的建筑消防设计审核。严格把关装饰、装修材料的运用,完善各类固定消防设施、设备的使用及日常维护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做好我国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问题刻不容缓,无论从前期设计施工,还是到后期检验管理,以及人们日常消防安全意识,都需要给予足够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为营造消防安全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

参考文献:

[1]GB50045-1995(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作者简介:

杨学斌,男,现任甘肃省兰州市公安消防支队工程师。

论文作者:杨学斌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7

标签:;  ;  ;  ;  ;  ;  ;  ;  

浅析当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问题及监管对策论文_杨学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