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明媚,黑暗即将降临--论他的“垂青夏人”系列小说_二月河论文

夕阳明媚,黑暗即将降临--论他的“垂青夏人”系列小说_二月河论文

晚霞璀璨,黑暗将临——二月河谈他的“落霞”系列小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落霞论文,晚霞论文,璀璨论文,黑暗论文,系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3月的北京仍旧有点凉意, 但我们带着一颗炽热的心千里迢迢奔赴河南南阳采访这位心仪已久的以《落霞三部曲》红极海内外的著名作家二月河先生。

记者:您怎么想起来创作皇帝系列小说?为什么选择清朝呢?

二月河:开始我并没想到创作皇帝系列小说。我研究《红楼梦》。我认为《红楼梦》博大精深,而且研究它是我的一个强项。我过去在高中时期就读过《红楼梦》,大概有几十遍。所以,我对《红楼梦》有一个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有一种写作的冲动。当时我写《红楼梦》随笔与电影剧本,还写了万余字《红楼梦》论文《史湘云是禄蠹吗?》。我分别寄给了几家刊物,都石沉大海。因为,当时不光是报纸、杂志,还是出版社,一个熟人也没有。但我并不气馁。于是,我给红学专家、全国红学会会长冯其庸写了一封自荐信,连同论文一并邮寄了出去。没几天我就接到冯先生的复信,他对我的论文给予了肯定,同时鼓励我多看些史书。他还认为我的作品文学色彩较浓,可向文学艺术靠拢,写一写历史小说。1982年上海举行红学会,那时,我已是红学会的会员了。会间,冯其庸等权威议论中说到,康熙在位61年,搬倒鳌拜,平定准格尔叛乱,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治理黄河,治理漕运,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一个了不起的皇帝,可惜,没人能把他写出来。当时,我也只开玩笑似的说了一句:“我来写”。大家也是笑着说,你要是写了,我来出版。回到南阳后,我就认真地思考了一下,认为清代确是一个可写的朝代,它有一段很辉煌、很灿烂的文化史。于是,我就暗暗地下了决心。

我想,要写清代,就只能通过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代领袖人物在政治上的作为以及在文化上的新贡献,只有通过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包括民风民俗,才能把封建社会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来。那么,我为什么前面不写顺治皇帝,后面也不写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以至宣统呢,因为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代皇帝在中国历史学界里边称之为中国封建社会辉煌的“三角”时期。从政治上讲,康熙很英明,他仗量了全国的土地,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他把新疆、西藏、蒙古好大的一块版图编到了他所绘制的第一张中国地图里。这时全国版图范围空前的大,全国各民族也是空前的统一。从经济上说,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朝代能和清代相比,因为这时期就已进来了西方的文化,像苏州、杭州,包括广州都已经开始。直到现在,这种经济文化也空前的发达。新中国建国初期,国务院定了59位对中国历史有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里就有康熙,康熙是唯一的皇帝。我为什么把康熙、雍正、乾隆组成一个系列,而且称为“落霞系列”,一方面是展示了国家很绚丽、很灿烂;另一方面,就是说太阳要落山了,黑暗就要到来了。任何一种事物它都有产生、发展、兴旺到衰落到灭亡这样一个过程。当事物发展到极盛时期,也就像太阳终归要落山一样,谁也阻挡不了,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也是封建社会发展到兴盛的时期,又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时期。这个特点是中国以往任何一个朝代不具备的。所以我选择了清朝,我对这段历史怀着一种复杂感情,一方面展示了它的灿烂辉煌;另一方面,我对它的落后感到非常的遗憾、非常的伤感,我就是用这种复杂的感情来写这部小说的。

记者:请问,您是怎样搜集历史资料的?

二月河:有关史料的搜集,我主要是从旧书摊上购买,另外是从废品摊上获得。在南阳,有很多的珍贵历史文献。我就在旧书摊上买到过海内外孤本,当然不是很重要的,如记洪秀全的日记;比如《聊斋》的手稿,上面有涂涂改改的笔迹,很可能是蒲松龄的原稿,才卖两角钱一斤。我从不去档案和图书馆查资料,我自己买的书就基本上够我用的了。有关清代的史料只要你留意,那是非常多的。清代的文化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文祸非常厉害,史料有记载,雍正在位时,为了巩固统治地位,曾大兴文字狱。一个是学术特别发达,当时有人记日记,或者是旁人去考证,把它记录下来,比如皇帝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生活情况,吃、穿、住、行都有详细的记载,什么季节皇帝穿什么服装,什么场所换什么衣服,吃什么饭,上什么菜都有详细记录。清代人的日记里也记载了当时民间的豆腐、白菜价格,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辨。这种清人笔记、日记在书摊上就能找上几十种,它包括婚丧嫁娶、琴棋书画,还有解梦知识。

记者:您如何处理史实与文学创作的矛盾?

二月河:我既忠实于历史的真实性,又忠实于艺术的真实性。当两者发生矛盾时,我在总体上忠实于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对历史细节的描绘让位于艺术的真实性;当读者与专家发生矛盾时,我尽量的去迎合读者,历史小说允许虚构。

记者:您创作“落霞系列”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吗?

二月河:我从1980年开始酝酿写清朝的小说,1982年开始搜集资料,1986年出版了第一部《康熙大帝》。基本上是按照历史时代的时间顺序写的,先写的康熙,后写的雍正,最后写的乾隆。不过,这当中有一个小插曲,我首先是写《雍正王朝》一、二部,写完以后,当时《康熙大帝》的责任编辑快要退休了,他希望我在他退休之前还能与他合作一部书,这样,我就把《雍正王朝》第三部停了一下,把《乾隆皇帝》第一卷先写了,这样,我再回过头来写《雍正王朝》第三卷。

记者:您写作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用不用提纲?

二月河:我刚开始写《康熙大帝》第一卷的时候用了提纲,写《康熙大帝》第二卷时拟了提纲,以后就不能按照提纲去写了。现在总共写了十三部,只有这两部曾经用过提纲,而且第二部也很失败。后来,就干脆不用提纲了,比如明天写什么,今天还不知道。我越写越感觉提纲是一种负担。因为文学里边有一个模糊思维,自己不要把自己限制住。林黛玉的形象大家都清楚,但是在现实生活里又没有一个人真的像林黛玉。所以,我写作时不用提纲,随着情节的进展,随着感情的发展去写,既没有章回也没有标题。现在的章回和题目,是在书稿写出来以后才加上去的。

记者:现在有很多作家习惯深夜写作,白天睡觉,您习惯什么时候写作?

二月河:搞创作的初期我在宣传部上班,只能每天晚上回去写,一写就是深夜两三点钟。当时最痛苦的就是睡眠严重不足,那个痛苦劲简直无法形容。后来文联成立了,我是文联主席,转为专业写作了,有时间了,我就把写作时间慢慢转移,开始从晚上向白天调整。我后来得了脑栓塞,可能就和十二三年晚上写作有关系。我得病以后,也就是现在,基本上没有写作,只是经常给朋友和我女儿写写信,看看书,读读资料。因为写作是需要不断地学习来补充自己。读读名著,观察观察社会。这样可以丰富自己的感情。写作是需要感情,所以我不能让感情枯竭。不过即使这样,也没在一点钟之前睡过觉,但是比较轻松了。

记者:您这三个系列里很多政治斗争里边的政治智慧,我不知道是都有史实根据,还是有自己的发挥?

二月河:这说起来既有历史这方面的启发,也不能完全说就是历史真实的原始资料。二十四史里都有许多政治斗争智慧的记载,但比较零散。《资治通鉴》里比较集中,它把不同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这些人物在不同的历史事件中的表现和作用都做了详细的记载。我只是把它集中化、典型化了。所以,应该说我是把历史上的这种政治智慧和我自己的这种艺术想象结合了起来。

记者:“落霞系列”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二月河:说不上成功。我想,一部小说应该经得起读者的考验,又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这部书才算是真正的书。所以,我的这个系列尽管获得殊荣,但我还不能讲我是成功的,假如今天的读者喜欢,明天的读者不喜欢还不算成功。总之,文学作品要经得起读者的考验,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算成功。

记者:请您谈谈您个人的经历好吗?

二月河:1945年我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1947年,随父母南下过黄河。父亲在邓州等几个县武装部当“政委”,我就在几个县城的迁徙流动中读完了小学、初中。后来,父母定居南阳,我在南阳市读完了高中。中学毕业恰逢文革十年,我也和很多同学一样,无书可读。我在极度的无聊中,就偷偷借来《红楼梦》阅读,我前面已提到,在这个时候,我就读过几十遍。这种偷吃禁果式的文学启蒙,奠定了十几年后我所走的红学、文学之路。1968年,我们那一派在文革中被打垮了,我走进了部队,当上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在10年的军旅生活中,我先后到太原、大同、辽宁等地,做过宣传干事,副指导员,也挖过煤,开过山等等,不论在怎么艰苦的条件下,我都要抽时间阅读中国的古典诗词、散文、小说,《辞海》以及国外的一些经典名著《悲惨世界》、《基督山伯爵》等等,《红楼梦》就别提啦。1978年我转业回南阳市委宣传部文艺科当了一名干事,后又升为副科长、科长。当“落霞系列”出版以后,我被调到南阳市文联任主席。

记者:您现在是河南作协副主席,党的十五大代表,在国内获得过不少文学奖项,如河南省政府优秀文学艺术成果奖,湖北省“三优”图书奖,入围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八五”期间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并且《康熙大帝》、《雍正王朝》都曾被改编为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三部书在香港和台湾等地均有新的中文版本。您已是海内外知名作家。但是,很多读者只知二月河的大名,而不知您的真名凌解放。请问,您为什么笔名用二月河?

二月河:这是个谜语。一个是谜面,一个是谜底。你想,黄河一到二月冰凌就解冻了,所以,二月河是谜面,凌解放是谜底。再一层意思是我是在粉碎“四人帮”后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春雨成长起来的。我认为这个笔名挺对心思。有些年轻人喊我“二老师”我也就笑眯眯地接受了。

记者:这个“落霞系列”完成后,您有新的写作计划吗?

二月河:“落霞系列”完成后,我首先是养好身体,然后着手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资料搜集,寻找写作题材,计划写“同治中兴”时期的三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

我认为,中国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孔孟以来的中国文化传统是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的,是任何力量打不倒的。关心国家大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任何一个西方国家所没有的。美国政府给准备上战场的美国士兵发一张各种语言的投降卡,要求敌方优待。你能想象中国人这样做吗?

附记:

当本文即将付印之时,我们获悉二月河先生近日在美国荣获“最受海外读者欢迎的中国作家奖”。

这一奖项是由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美国中国贸易集团、大费城华人工商联合总会主办的“千禧年中国书刊音像制品展览会”组织评选的。根据书店售书量、图书馆借阅率和读者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评选出本届“最受海外读者欢迎的中国作家奖”得主。二月河先生获奖后高兴地表示:我的书在海外有知音,我非常高兴。获得这个奖,不单是我个人的事,而是反映出海外炎黄子孙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怀念。

我们衷心地向二月河先生表示祝贺。

标签:;  ;  ;  ;  ;  ;  ;  ;  

夕阳明媚,黑暗即将降临--论他的“垂青夏人”系列小说_二月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