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发展的调查——天津开发区成功发展的经验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开发区论文,天津论文,经济技术论文,启示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84年12月6日国务院《关于天津市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的报告的批复》的下达,拉开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天津开发区)建设的序幕。天津开发区在没有得到任何财政拨款的情况下,依靠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按照发挥四个“窗口”(技术、管理、知识和对外政策)作用和实现“三为主”(利用外资、发展工业、出口创汇)的建区宗旨,以其创造性地形成的一整套具有鲜明特色的、卓有成效的思想、体制、模式、方法和区域文化等,经过十几年艰苦奋斗,创出了一条从负债开发到滚动开发、到利用外资划片开发、到全方位融资开发的新路,成功地实现了建区初期的宏伟规划,成为中国对外开放事业和探索中国工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典型范例。
一、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论,实现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确实搞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正确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关键。邓小平同志科学、精辟、创造性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天津开发区正是沿着合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方向,始终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致力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首先,提出“仿真的国际投资环境论”,积极探索和成功实施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综合配套改革。发展外向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利用外资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必须通过综合改革,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经济体制。为此,天津开发区坚持改革先行,实行改革促进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的方针。为实现人力资源社会化,用法律保障劳动者权益,以有效的社会保障促使劳资关系和谐为目标,大胆进行了区内用人、用工制度的创新:在外商投资企业全面推行了合同制,不断完善了合同工从招收录用到工资待遇、社会福利、劳动保险等方面的管理规定,并逐渐形成一套政策法规体系;在政府及其直属企业推行聘任制、聘期目标责任制、承包目标责任制等,通过定期考核、民主评议,不断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同时,还在管理机构设置、强化政府服务职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新型的公共关系、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所有这些改革,对现代企业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对扩大开放、利用外资、开发建设、经济增长,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次,努力引进技术含量高、资金密集型的大项目,推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针对外商入区投资存在的项目由小到大、技术由低到高的客观发展过程,天津开发区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组建由项目开发、软件服务、硬件支持的完整系统,形成“仿真的国际投资环境”。如1984~1994年,全区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亿元,开发土地16.8平方公里,建成土地使用高度集约的7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区5平方公里,生活区2平方公里)。良好的环境使天津开发区逐步提高了投资项目的档次和品位。截止1994年底,在已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中,投资总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达78家,属于新兴产业和高技术的企业达到120多家。由于一批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入区投资置业,大大推进了技术密集型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今后区内工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更大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总之,天津开发区以改革总揽全局,从各个方面不断完善投资和生产经营的软、硬环境,探索和走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取得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如据国务院特区办联网统计,在全国17个主要开发区的10项可比统计指标中,天津开发区8项位居第一,两项第二。在工业规模、经济效益、企业活力等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各个方面已经显现出不容置疑的示范作用。
二、坚持对资本主义的利用论,聚纳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使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邓小平同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创建便于外国投资进入、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投资环境,是成功吸收外国资金和技术、吸收和借鉴外国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的前提。天津开发区建区伊始,就将土地开发和招商引资作为发展过程中的两大关键。继深圳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之后,天津开发区提出了“投资者是帝王,项目是生命线”的方针,并以此为指导,致力于建立“仿真的国际投资环境”。为了使投资者乐于入区,使项目得以顺利建设和投产经营,天津开发区使用有限的财力和物力,优先营造工业区所必须的“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同时积极创造投资的软环境,在全国开发区中率先制定和颁布了40多项行政管理规定,形成了依法治区的管理体制。在第一批外资企业顺利投产后,为适应新的形势,天津开发区又提出“为投资者提供方便,让投资者赢得利润”的接力式口号:注重建立一支具有出色的工作意识、方法和作风的管理干部队伍;建立了以工商管理局为核心、有关部门参加、适应吸引外资和便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合署办公室,从而实现了以简化手续、减少层次、提高效率、优化服务为宗旨的服务。此外,区内还驻进银行、海关、商检、税务、保险、会计师事务所、法庭等独立的服务机构,使投资者可以就地简便、快捷地办理与投资和生产经营相关的各项事宜。
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完善,引入天津开发区的外资日益增多。尤应指出,在引进的企业中,有包括美国摩托罗拉在内的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这些公司的产品、工艺、技术、设备、质量、生产能力及经营管理水平,不仅在世界十名列前茅,而且对我国的某些行业和产品已经开始产生越来越大的积极影响。天津开发区以形成以跨国公司投资企业为主体的四大产业群:以半导体元器件、移动通讯设备、电子计算机制造为主的电子产业群,以汽车零部件、精密机床、电器制造为主的机械产业群,以工业酶制剂、胰岛素和饲料添加剂为主的生物工程产业群,以粮油加工、饮料等为主的食品产业群。这几大支柱产业的逐渐形成,有力地推动天津工业结构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将重新确定天津在全国的工业地位。
三、坚持对外开放的窗口论,形成了对国内外的强大辐射和影响
开发区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获得国外新知识、先进管理经验和方式的窗口,又是外国人、海外华人、港澳同胞了解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的窗口。天津开发区的窗口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天津开发区作为技术的窗口,成功地引进和推广了国外的先进技术。为了加快工业现代化进程,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天津开发区认识到只有抓大项目、大公司,才能高起点地引进先进技术,大幅度地提高工业技术水平,才能在劳动生产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上缩小与先进工业化国家的差距。以区内最大的22家骨干企业为例,平均规模在3300万美元以上,不仅形成了区内的几个主导产业,而且具有技术先进的明显特点。这些投资项目的生产技术在我国具有填补空白的作用,在世界上也属于领先水平。
尤应指出,这些跨国公司的投资项目,对产业配套要求高,辐射效应强,具有“引进一个,带来一串,辐射一片”的功效,对于提高区域产业水平至关重要。例如,为雅马哈公司配套生产零部件的国内企业就有60多家,这些企业通过为其配套,大幅度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此外,入区的跨国公司也开始吸引一批国外的协作企业入区投资,为其产品进行配套生产。例如,随可口可乐公司进入之后,美特容器公司入区投资1亿美元;摩托罗拉公司的进入,吸引了英国BOC公司、日本三井高科技公司等入区投资约2亿美元。
其次,国外大型跨国公司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中,积累和形成了鲜明的企业文化和一整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天津开发区作为管理的窗口,对国外先进经营管理知识的引进与吸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例如,摩托罗拉、雅马哈、天美等公司从立项开始,就着手派送有关高等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赴美国、日本等国研修,使先进的管理方法与经验以多种渠道和方式传播到国内,还为中国未来发展储备了丰富的经营管理人才。
再次,天津开发区作为对外政策的窗口,扩大并提高了自身及我国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由于天津开发区是对外开放中实行特区某些政策和措施的既定区域,因而其建设和发展情况不仅直接关系到本身及天津外向型经济的进展,而且由于其执行着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代表着国家对外开放的形象,对于我国发展国际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也势必产生重大影响。例如,1994年经美国摩托罗拉、柯达、科尔三家公司推荐,天津开发区代表团列席了由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组织和举办的“国际发展研究会”年会,当会议执行主席向与会者介绍天津开发区代表时,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这说明天津开发区在国际上已经获得了良好的形象,为我国对外开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正如英国经济人集团出版的《商业中国》期刊1994年4月4日发表的该集团研究员乔斯图德威考察天津开发区后撰写的“天津——中国开发区之星”一文中指出的:“在刊登的有关中国主要投资区域的一系列的报导中,《商业中国》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列为中国管理得最好的开发区。”
四、坚持勇于创新论,走出有自己特色的加快开发建设之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实验、大胆创新,是中国改革开放理论中的重要方法论内容。天津开发区就是在勇于创新思想的指导下,面对现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计划经济的模式,在开发建设中开创了一条成功发展的新路。
首先,推进干部聘任制,建设了一支富有朝气的干部队伍。建区初期,天津开发区为了保证区内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就决心推行干部聘任制。根据干部任免权,天津开发区对党群系统的10名处级干部采用任命制和选举制,而对管委会、总公司系统处级干部、正副经理72人则一律实行聘任制。每届任期两年,在聘期内根据工作需要,可对干部做适当调整。每年以本人述职、民主评议、群众测评、组织部门考察的方式,对干部进行一次考核;聘任的程序是由工委或总公司总经理提名,再由管委会、总公司总经理分别任免。干部聘任制有效的破除了干部论资排辈和职务终身制,保持了干部队伍的新鲜活力,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推动了经济建设的发展。
其次,通过艰苦奋斗,实现了由负债开发到滚动开发的良性循环。天津开发区面对33平方公里的盐碱荒滩,在国家只给部分贷款的条件下,用3.7亿元的开发性贷款,从1985—1988年初步完成了3平方公里起步工业区、1.2平方公里生活区的土地开发和基础建设,产生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巨大投资效应——每投入基础设施1元人民币,引进生产性投资2美元,创工业产值3美元。随着项目的入区、投产,逐步有了不断增加的土地费收入和财政收入。1992年以来,已具备靠自身积累每年开发1平方公里以上的滚动开发能力。自此,天津开发区以开发一片、建成一片、回收一片的滚动开发模式,逐步实现了边投入、边回收、边开发的良性循环。天津开发区在没有国家拨款的情况下,目前已建成一座销售额逾千亿元的新兴工业城区。
再次,通过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利用外资加速土地开发和增强吸纳外资的能力。天津开发区清楚地认识到,只靠自己的财力是不可能有效地实行滚动式开发,只有更有效地引进外资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而要更有效地引进外资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因此,天津开发区率先提出改革土地制度和建立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制度的建议。在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制度在全国推广后,天津开发区于1989年开始与外商签定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的合同,截止1994年底,融资开发土地8.95平方公里。这一开发模式使天津开发区拥有了每年开发4平方公里的能力,不仅明显加快了本区的开发速度,还增强了吸纳外商投资的能力,并极大地带动了外商源源入区投资。
五、坚持“两手”论,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特区和开发区处于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西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必然要渗透进来,其中将不可避免地夹杂着某些腐朽的东西,并影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对此,我们必须坚持“两手”论,保证开发区的健康发展。天津开发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坚持抓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建立了工委领导下的思想工作研究会,紧紧围绕“建设企业文化,培养企业精神,深化思想工作”这一主题,开展群众性的研究工作;做到了两个文明建设互相促进,经济、政治、法制、思想文化协调发展。
首先,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天津开发区工委认识到,在一个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体的新型工业区内,如何在企业中搞好党的建设,以及如何通过党建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新课题。经过在外商投企业开展党建的探索,天津开发区工委提出了“一点三为”党建工作新思路,即把“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作为企业党的工作和经济工作的结合点,企业党的工作要“为企业所需要,为员工所欢迎,为外商所理解”。由于坚持在企业各级生产管理机构的党员中,实施了既抓生产、也抓党的工作的“一岗两责”制度;建立和健全了运作得力的党的工作的系统网络,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党的工作,科学地确定党的工作内容: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员工进行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吸取一切文明成果及法制等方面的教育;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开展活动,提高员工素质,陶冶员工情操;以从促进企业发展的事实扭转外商对党的工作的偏见。天津开发区的党的工作,不仅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且深受外商投资企业员工和外商的赞誉。
其次,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区,保障良好的社会环境。民主法制建设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又是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天津开发区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目标,培养和增强人们的民主法制意识,于1986年在工委领导下成立了旨在考核干部和民主管理的“民主评议会”,对区内干部选拔体制的形成和完善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准备作用;坚持依法治区、依法行政,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不断制定、完善和实施了区内管理法律法规,形成了用法律制度规范和保障区内经济关系、社会关系及涉外关系的法律环境。同时,建立工会组织,加强民主监督和廉政、勤政教育,并以行政、法律、经济、教育等多种手段,全面落实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确保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社会风气。
再次,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大力弘扬创业精神。面对社会上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浪费奢侈等不良风气,天津开发区抓了全区党员和干部的率先垂范,真正做到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廉洁奉公、无私奉献。同时,采用“两结合”对广大群众进行创业教育:紧密结合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员工加快开发区建设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紧密结合外商投资企业开展的树立企业精神、建立企业文化活动,使之成为鼓励广大员工苦干、实干,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动力。如许多企业采取文化教育、橱窗、标语、新产品出厂仪式等形式,有效地将精神文明建设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促进了员工的共存共荣,和衷共济精神的形成,激发了自觉搞好生产经营,树立企业整体形象内在动力。
从天津开发区成功发展的实践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第一,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实现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开拓进取的根本保证;第二,成功利用外国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一条有效途径;第三,坚持对外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以工业为主”的发展方向,是开发区探索我国工业现代化道路的正确选择;第四,借鉴和吸收国际经验,在经济特区、沿海开发区探索建立一套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是完全可行并且可以获得成功的:第五,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走向繁荣昌盛的指路明灯。
标签:天津开发区论文; 经济论文;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论文; 建设投资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