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总理的访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印度首次承认西藏是我们的领土--印度政府采取了现实和积极的态度,加深了中印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_中印论文

印度总理的访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印度首次承认西藏是我们的领土--印度政府采取了现实和积极的态度,加深了中印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_中印论文

印总理访华硕果累累 全世界关注好评如潮——印度首次承认西藏是我领土——印度政府采取现实、积极的态度,加深中印间的互相信任和理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印度论文,首次论文,硕果累累论文,西藏论文,领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6月23日,在华访问的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与中国总理温家宝共同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提出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进一步发展长期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新型关系”。宣言是具有历史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温家宝总理说:“这标志着中印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除了《宣言》之外,双方还签署了11个协议,数量之多、成果之大是外交领域内非常少见的。可以看出,两国对未来关系的发展都极为重视,在做了很多铺垫性的工作后,利用瓦杰帕伊总理访华的大好契机,共同把两国关系推到了一个新境界。

印度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一部分,体现了解决历史问题的诚意

中印《宣言》中很值得注意的一条,是印度首次在西藏问题上明确表态:“承认西藏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一部分,重申不允许西藏人在印度进行反对中国的政治活动。”可以说,这的确体现了双方希望解决历史问题的真诚意愿。

中印两国的许多分歧都源于西藏问题。当初英国殖民势力随着印度的独立而逐渐退出南亚后,印度一度继承了英国在我国西藏地区的特权(包括一些通商特权及驻军等),同时也继承了英国对西藏问题的看法,即认为中国对西藏只有所谓“宗主权”,不认可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使在20世纪50年代中印关系最好的时期,西藏问题也一直是两国分歧争议的焦点。1954年,周恩来总理和尼赫鲁总理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际最早针对的就是两国对待西藏问题的态度。虽然从50年代起,印度已没有在西藏的特权,但一部分人仍然不放弃过去的看法,及至后来的西藏叛乱、中印边界之争、“藏独”活动等等,都根源于此。直到今天,印度国内仍有一些人支持达赖集团的分裂活动。

50多年来,印度在正式文件中对于西藏地区的宣示,也折射了中印两国关系的发展轨迹。在1958年以前,印度称“西藏地区是中国的一部分”,达赖叛逃后,印度只声明“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虽然字面上差别微末,但联系到印度一些人长期以来对西藏地区的认识,其中的外交含义意味无穷。瓦杰帕伊总理这次正式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实际代表了印度政府,尤其是瓦杰帕伊代表的人民党为首的联合政府正采取现实、积极的态度,加深中印间的互相信任和理解。

分析人士认为,印度此番表态,不仅表达了印度政府承认了一个国际上普遍承认的现实,更重要的也是对“藏独”活动的一次打击和遏制。众所周知,作为毗邻西藏地区的最重要的邻国,印度如果不支持“西藏独立”,那么其他国家想利用“藏独”分裂中国的图谋自然更难得逞。

双边贸易额两年内要翻两番

瓦杰帕伊总理的访问行程尚未过半,已经有人用“双赢”一词来评价他此次中国之行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对于中印两国将在各个领域扩大合作,很少有人表示过怀疑。中国驻印度前大使裴远颖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就说过,除了历史问题,中印关系并没有其他大的障碍。这次两国总理签署的《宣言》中,提出建立“新型关系”的四个原则,其中“共同利益”一词就出现了两次:“中印双方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共同利益大于分歧”。

其中经济合作是重要一项。两国同意,将成立由官员和学者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研究扩大双方经贸合作的潜在互补关系,还将制定今后5年中印经贸合作的发展规划;建立财经领域的对话与合作机制;在两国首都互设文化中心;加强空中和海上直航、旅游、农业、卫生等领域的合作。中方还将提供给印方5亿美元的优惠出口买方信贷。温家宝总理还提出,要在2005年,将中印贸易额提高到100亿美元。这意味着,在今后两年的时间里,中印间的贸易额将比2002年的不到50亿美元翻上一番!

1996年,江泽民主席访印时,曾与印方共同签署协议,在中印边境实控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此次对于敏感的边界问题,两国也本着“有关分歧不影响双边整体关系发展”的原则,提出在最终解决前,双方应共同努力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并澄清实际控制线。两国还同意加强军事交流,将加强两国国防部长以及军方各层次的互访。此外,双方还在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裁军、军控及反对恐怖主义等问题上达成了广泛共识。

中印握手,全球关注

中国外交学院副院长曲星教授认为,伊拉克战争后,世界各国都对新条件下的外交政策进行重新审视,这是此次瓦杰帕伊访华的大背景。作为亚洲两个最大的国家和邻国,如果中印对峙,暗中高兴的只有国际上的某些势力;而如果中印和睦、合作,那么不但能够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对整个亚洲乃至世界的稳定、对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都极为有利。此次中印握手,全球媒体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普遍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印度:出访意义绝不仅限于修补关系。印度总理时隔10年后再度访华,在印度各界引起巨大反响。发表在《亚洲时代》上的一篇评论认为,瓦杰帕伊总理此次访问的意义,绝不仅限于通过访问修补因印度前几年进行核试验而严重倒退的印中关系,而是印度政府在认真研究了国际形势的最新发展变化后,从维护国家长远利益和安全、创造良好周边发展环境的考虑出发,在推动对华外交上采取的“少有的主动”。显示印度领导人希望通过调整以往过于僵硬的对华政策,改善同北方邻国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增强印度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主动地位。

新加坡:中印之间潜在的共同利益,远远多于相互间的分歧。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23日发表题为《中印从疏远到接近》的社论谈到:中国和印度是邻国,彼此在主观上都很重视对方的存在。但是,数十年以来,两国之间的实质关系似乎一直是若即若离。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绝大多数邻国的边界纠纷都得到顺利解决,彼此间建立了良好的政治和军事互信机制。中印两国只要有政治意愿和决心,也理应能够做到这些。实际上,北京和新德里之间潜在的共同利益远远多于相互间的分歧。由于两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都走在世界的前列,同时又具备地缘优势,因此,两国完全应该充分利用对方的发展,从中获得更多利益。“尤其是在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过程中,北京和新德里更可以相互支持和提携,从而使各自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美国:关注中俄印三国对话机制。美国媒体对印总理此次访华给予了大量的报道。“美国之音”评论说,这次访问是在中印关系逐渐升温时进行的。中印两国正在作出一致的努力,以改善两国的关系。瓦杰帕伊对中国的访问向世界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息。那就是,全世界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希望建立互信。印中两国的官员都说,两国现在更愿意把彼此当成是同盟,而不是对手。《芝加哥论坛报》22日发表《印度和中国寻求共同基础》一文说:一旦开展合作,印度和中国将对国际政坛产生重大影响。一些国家已经接受了这样一种观点:由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大国应该开展更加密切的合作来抗衡美国的影响。据说,俄印两国官员已经讨论了建立一套印、中、俄三方对话机制的想法。俄方称这种对话可能“被证明有助于巩固国际和地区稳定,战胜新的挑战和威胁”。上周在柬埔寨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上,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对俄电台的记者说:莫斯科欢迎印度和中国加强对话。他还表示,三国间的“三边互动”对于全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巴基斯坦:中印关系的发展不会以牺牲巴中友好关系为代价。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马苏德·汗在瓦杰帕伊访华的当天表示,巴方明白,中国和印度关系的不断发展不会以牺牲巴中友好关系为代价,因为巴中关系和中印关系发展有着不同的轨道。马苏德表示,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长期友好,两国的友谊是一代又一代领导人共同培育的结果。巴中两国长期以来相互信任,巴方一直关注着中印关系的发展和两国关系的改善。马苏德还表示,中国和南亚国家关系的发展,尤其是和巴基斯坦的关系,保证了中国能够对南亚地区的和平和稳定发挥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马苏德同时称,今年3月巴总理贾迈利访华,成为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诞生后所接待的第一位外国领导人,这充分表明了巴中两国之间的充分信任和理解。巴舆论对瓦杰帕伊的访华给予了客观的报道。巴舆论关注瓦杰帕伊在中国的行程,尤其是中印签署联合宣言的情况,但不认为中印关系的发展将影响中巴关系发展。

法国:中印都显示出合作的勇气。印度总理瓦杰帕伊22日晚抵京访华,最能反映法国外交政策的《世界报》23日立即予以报道,标题是《印度首脑十年来首次访华》。报道说,中印均是核大国,又都是人口大国。自1989年以来,为了沿喜马拉雅山划定边界,两国外交和军事部门之间进行了多次谈判,但进展很小。但此次中印都显示出合作的勇气。中国总理温家宝日前对印度媒体说,虽然中国发展很快,但没有霸权野心。中印领土争端是殖民主义者给我们两国留下的包袱,他表示赞成通过谈判寻求公正、合理、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瓦杰帕伊出发前也表示,“与中国的关系占据印度对外关系的首位”,他希望同中国新领导人会谈加强理解和信任,他向中国发出的信息是友谊。

据法新社最新的报道,23日瓦杰帕伊在接受该社采访时称:“我必须说我非常满意与中国领导人的会晤,我们的会晤是绝佳的(excellent)。”法新社评论说,瓦杰帕伊此次访华在双边关系的一些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两国正在建立一种“新型的面向未来的关系”。

标签:;  ;  ;  ;  ;  

印度总理的访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印度首次承认西藏是我们的领土--印度政府采取了现实和积极的态度,加深了中印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_中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