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人才培养论文,成人论文,评估体系论文,质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87(2012)01-0003-03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中等教育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以多种途径和方式对成人实施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专门教育活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步伐的加快,成人高等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质量问题却越来越成为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全面协调办学规模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把质量放在办学整体工作的首位是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命题。运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内、外部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定期对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对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完善,从而形成成人高等教育的良好教风与学风,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开展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建设研究意义重大。
一、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原则
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内、外部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是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因此,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原则首先应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内与外的全面性。结合评估体系构建的目的和成人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其质量评估体系构建还应该遵循导向性、特色性的原则。
1.科学性。科学性是指评估体系的构建首先应该以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行为为根本出发点,构建一个可持续协调运行的有机体系。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一定要遵循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规律,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和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以及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从成人高等教育过程中教师、学生的实际行为出发,对教与学各环节的工作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与评价。
2.可操作性。评估体系的可操作性尤为重要,它是决定评估体系是否有价值的重要前提。可操作性的定义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具体到评估体系中,评估指标必须是一组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标准,指标越具体越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构建评估体系时所选择的评估指标应突出重点、具体明确,不能过于繁琐。在指标表述上应该清晰、明了,评估主体能直观、清楚地掌握评估指标的内涵,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回答。
3.全面性。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要注重影响成人高等教育的内在、外在因素,必须对影响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训质量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全员性的考虑。成人高等教育培养质量受到如教学计划、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制度等内在因素影响,同时,也受到如教师队伍、教学设备条件、学校管理制度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成人高等教育人才质量评估体系要全面、客观、公正地考虑到各种相关因素。评估工作的开展要得到学校不同的管理层面、不同职能部门、不同的人员群体的支持,得出的反馈信息应综合教师评估、学生评估、专家评估、社会评估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4.导向性。质量评估保障体系直接服务于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必须紧密围绕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来构建,因此质量评估保障体系必须具有导向性。导向性是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的关键。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保障体系构建的主要宗旨要有利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其作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形式和内容,实质上是一种管理、监督行为,其目的是加强教学管理的宏观指导和控制力度。
5.特色性。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规格应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基本一致,但与普通高等教育注重培养理论型、研究型人才不同,成人高等教育以职业技能为主要追求目标,针对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上更侧重于应用型、职业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时,必须根据“基本相同,各有所长”的要求,在体现高等教育共性的同时充分体现成人高等教育的个性和特色。
二、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对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一直没有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1997年,由原国家教委进行的首次评估基本上照搬了普通高等教育的评估标准。而事实上,由于成人高等教育在培养对象、教学要求、学生管理等诸多方面均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这样的评估体系难以体现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特色,难以科学评价和指导成人高等教育实践。近年来,随着成人高等教育事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成人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不断完善。其中,对于如何提高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创新质量保障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反映成人高等教育特色和规律的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已逐渐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关注,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展开了讨论(见表1)。
(二)现存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不足
尽管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和成人高等教育领域的学者、教师已越来越认识到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开展质量评估对提高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意义,并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但由于办学体制和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等原因,现行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评估的质量和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指标设计缺乏科学性。部分指标体系在设计时未按照“初步确定、修改、实测、进一步修改完善、试点、再次修订”的步骤进行,因此出现指标内涵不清,次级指标不能完全反映上级指标,指标之间独立性不够、相关性较大,末级指标可测性、行为性较差,权重的设定仅凭经验等问题,使评估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2.指标描述笼统,评估体系可操作性差。针对各类成人高等教育设计的指标体系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笼统性描述,如“教学管理人员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研究与实践成果显著,有一系列论文”[2]等。然而素质怎样才算高?服务意识怎样才算强?一系列论文又是多少篇?让人难以把握。笼统性的描述极易使指标体系的设计者、不同评估主体、评估对象之间产生不同的衡量标准,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同一个评估主体的评估指标难以参照同一标准,从而影响最终的评估效益。
3.评估主体和适用于不同评估主体的指标体系设置不全面。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通常主要由具有专业评估知识的专家和教学管理人员来完成。虽然近年对教师评估和学生评估给予了一定重视,但专家、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不同的评估主体常常共用同一套评估指标体系。由于他们在评估过程中对同一评估指标认知的角度不同,因而必定会导致评估结果出现偏差。此外,成人高等教育本身带有很强的社会性,而现存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很少涉及用人单位,也缺少中介机构的参与,评估主体仍存在内与外相结合的不全面性。
4.评估体系的特色性和导向性不强。目前大部分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是参照普通高等教育评估模式的基础上稍加调整得来的,缺少针对成人高等教育特色项目的评估指标。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很大区别,具有灵活性、时效性、实用性、技能性、创新性等特点。而目前只有个别评估体系涉及专门特色的评估指标,却也仅仅作为附加指标,使整个评估体系评估特色教育的结果不够理想,评估体系应有的导向功能被弱化。
三、完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建议
培养质量是成人高等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针对目前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建立科学的、可操作的、全面的,具有导向性和特色性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
1.科学设置指标体系。严格参照“初步确定、修改、实测、进一步修改完善、试点、再次修订”的步骤,设置符合成人高等教育特色的评估指标,力求涵盖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并遵循其教学规律。指标的描述应尽可能具体,特别是末级指标或等级标准应有明确的内涵,即便让不同的评估主体操作,也对评估对象具有同一的衡量标准。对于一些难以量化的项目,应尽量在评估等级中转化为可观察的行为,如学生的学风评估,可外化为学习纪律的遵守、独立完成作业情况、阅读课外参考文献情况、学习成绩等指标。对于各级指标的权重,可运用德尔菲(Delphi)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AHP法)、抽样分析法等方法并结合人才培养过程所积累的实际经验加以确定。
2.确保评估体系的可操作性。严格遵循可操作性的原则,在科学设置评估指标的基础上,选择一组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指标形成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的选择还要注重突出重点、具体明确,不能过于繁琐,让评估主体在对评估对象的实际评估过程中能快速、准确掌握评估对象的指标达到水平,对评估对象做出准确的评估。
3.全面选择评估主体并使用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1)评估主体多元化。利用多元化的评估主体对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估,将更加公正、客观等得出评估对象的实际水平,评估结果也将具有公正性、权威性。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主体应包括:学校内部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师、学生、管理干部及管理人员、专职督导和学校外部的教育行政部门和主管单位、社会及企事业用人单位、中介机构、毕业学生及家长等。(2)评估指标体系多元化。不同的评估主体对评估对象的认知水平、认知角度存在差异,为更加客观、全面、准确对评估对象开展评估,在选择不同评估主体时,应使用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因此,应加强评估指标体系多元化建设,对同一评估指标,应从不同角度设置不同的子指标。开展对评估对象评估时,首先根据评估主体不同,选择适合的子指标形成多元化的指标体系。
4.评估体系应体现成人高等教育的特色性和导向性。成人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实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是成人高等教育的目标。因此,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时,应充分体现成人高等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色性和培养技能型、实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社会服务的导向性。另外,还应考虑到不同的成人高等学校或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学院所处的办学环境、发展阶段、区域经济以及产业结构状况等均具有各自的特殊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上各个行业、领域在不同时期对人才的需求也会有所变化,对成人高等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和培养模式也各不相同。评估体系的设立应充分考虑到不同评估对象的特殊性,并与时俱进,结合不同时期社会实际需要调整其导向性。
由此,各成人高等教育实施机构应紧跟时代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步伐,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办学指导思想、办学体制、教学经费投入、校外教学站(点)的设置与管理等纳入自我考核的范围之内。并适当弱化对成人高等教育聘请教师的学历要求,提高对实验、实习等实践性环节的评估标准,树立多样性、适应性、特色性、成长性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