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_亲子成长论文

如何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_亲子成长论文

如何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论文,心理论文,健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我国早期教育阶段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幼儿园还是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和身体护养,而轻视对幼儿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的现象。尤其忽视对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培养,致使相当一部分孩子心理不健全,甚至造成心理疾患。有关调查表明,仅北京、上海学前独生子女心理变态的比率就高达50%以上。由此可见,重视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幼儿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创建良好的环境和必要条件,培养幼儿的健康情感。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它对智慧的发展、德性之养成以及整个人的成长来说,像阳光、如雨露,没有健康的情感,便没有完美的童心,更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决不能忽视对幼儿健康情感的培养。

首先,应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培养和发展其积极的情感。需要是情感产生的重要基础,我们在注重满足幼儿物质需要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尊重和满足其合理的精神需要,如:教师、家长要随时以亲切的微笑、和蔼的面孔出现在孩子的面前,跟他们亲切地交谈,适度地给他们以抚摸、搂抱等,让他们获得愉快、积极的情感体验。还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敢于放手,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空间和条件,鼓励他们积极探索,以促进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健康发展。

其次,要努力为幼儿创造宽松、和谐的交往环境和氛围,充分利用“移情”的作用,培养幼儿高尚的情操。当今社会居住条件的封闭性和独生子女在家庭内部的独处性,使得为幼儿创造交往的环境和氛围显得更为重要。因此,一方面成人要有意识地与幼儿交往,特别是多与胆小懦弱的幼儿交往,鼓励他们敢于表现自我,善于与人交往;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让幼儿与小伙伴交往。如:教师要经常有目的地组织幼儿自由交谈和玩“过家家”等交往游戏活动,家长要多带孩子串门,允许和欢迎孩子带小伙伴到家里玩耍。并注意教育他们在交往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通过交流双方或多方的感情移入(即“移情”),使幼儿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和同情别人的不幸。同时,体验群体、集体的温暖和真挚的友情,培养其集体主义情感、个人行为的道德感和社会交往的积极态度。

另外,还要为幼儿创造情感表现和情感调控的条件,培养幼儿文明的道德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情感修养。当孩子的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们会表现出跺脚、哭闹等消极情绪。成人应给其提供适当的机会和场合,让其发泄出来,因为不满情绪的压抑有碍身心健康。但还要教育孩子学会控制和调节情感,提高情感表现的自控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家长首先应学会控制自我情感,无论遇到什么打击和不幸,都能始终以乐观的情绪和饱满的热情面对孩子,面对生活,而决不能把孩子当成发泄不良情绪的对象。成人要做一个情感健康的人,以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孩子。对今天的独生子女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有意识地教会他们为了他人的利益,控制自己的需要和情感。这是他们情感生活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只有高度重视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激发他们从小充满热情、积极向上、具有乐观精神,才能促进他们高尚情操的萌芽,使他们今后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自觉调节和克服消极情感,保持旺盛的精力,适应未来社会的快节奏、高效率之需要。

二、运用适当的刺激,培养幼儿的坚强意志。

首先,让幼儿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如节假日带孩子徒步旅行、爬山、游泳等,或经常交给幼儿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公益劳动等,让孩子从中体验适度的劳累和艰辛,从而使其在增强体质和适应能力的同时,意志也得到了磨练。

其次,设置和利用一些困难情境。如: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可能失败的难题给幼儿,设置排除障碍的竞赛游戏活动或交给幼儿一些需要克服一定困难才能完成的任务等。对小的孩子来说,摔倒后让其自己再爬起来,就是一个重要的磨练过程。这样,幼儿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办成一件事情、克服一个困难、获得一个成功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增强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意志,树立自信心。

其三,适当给予批评和冷面教育,培养幼儿的忧患意识和负疚感。今天的独生子女处于“众星捧月”的地位,往往是唯我至上,经得起表扬,听不进批评,缺乏忧患意识和负疚感。因此,必须实事求是地给予适当的批评,遏制他们骄横傲慢的恶习。在幼儿做错事时,要改微笑教育为冷面教育并给予适当的指责,使其在接受谴责的过程中认识错误,悟出正确的道理,从而使之从小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其四,让幼儿适当品尝失败的滋味,懂得成功来之不易,需要付出努力。现在的孩子生活道路往往由成人安排得一帆风顺,从而造成了多数孩子赢得起输不起,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因此,要有意识地让幼儿体验失败的滋味,在失败中查找原因,以增强其抗挫折能力。

当然,在进行负面刺激时,必须适度和适量。在创设障碍情境时,做到既能引起幼儿的挫折感,又不能过度、过量,否则就会使之产生恐惧感,损伤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另外,在幼儿遇到困难退缩时,要及时鼓励,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在经努力取得成绩时,要及时肯定,使他们更有信心面对新的困难。

三、善于运用激励等手段,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

首先,让孩子自信起来。只有相信自己有能力迎接各种挑战时,才有可能战胜挑战。成人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孩子,特别是能力差的孩子有参加活动、经受锻炼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幼儿对成功抱有信心,经常感受成功的体验,从而扬起自信的风帆。

其次,保护幼儿的热情。热情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儿童生而有之,但极其脆弱,易被打击和失败所挫伤、摧毁。因此,成人要十分注意保护和激发幼儿的热情,切不可“泼冷水”、“拔气门芯”。

再次,培养幼儿的灵活性即应变能力。这是适应环境的一种起决定作用的性格特征。我们要努力为幼儿创造有利的条件和实践的机会,使其在日常生活的各种实践中锻炼应变能力,增强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此外,激励幼儿对生活充满希望。只有对生活充满希望,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面对现实,笑对人生。成人要用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影响幼儿,使之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逆境中看到希望。

心理素质是由多项内容构成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庞大工程。我们必须从今天做起,从幼儿抓起,重视其心理素质的培养,进而塑造具有完整素质(生理、心理、文化)结构的下一代,使之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担当起跨世纪的历史重任。

标签:;  ;  

如何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