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计算机网络作为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的产物,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和普及。连接世界各国计算机网络的大众化的全球信息网——因特网,被认为是未来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目前,在因特网上传输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全球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体育、娱乐等各个领域,网上传输信息的载体已不仅仅是文字,还包括图片、动画、声音,甚至是图、文、声、像合一的影视画面。因特网打破了信息传播的空间限制,通过一台电脑、一根电话线,就可以“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体,具有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综合性等特点,是人类沟通方式的一次革命,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

因特网对我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并越来越广泛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近年来,我国网络化建设的步伐也十分迅速,已经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我国已建有四大骨干网,即中国公众多媒体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学技术网和中国金桥信息网。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01年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上网计算机有1254万台,上网用户数为3370万,CN下注册域名数为127319个,www站点数为277100个。全国各高等院校及部分中学都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并与互联网相连接,而学校周边以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网吧也越来越多。由于社会各方面的推动,因特网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学校的图书馆、学生宿舍及普通家庭中。

因特网强化了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在毫无遮蔽的信息互联网中,各民族的思想文化在接触和碰撞中相互融合,各国都力图在保持本国、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扩大其影响。我国在网络化进程大大加快的同时,但在网络上留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白,即使有个别网站已经开始了在这方面的尝试,但犹如浩瀚网络海洋中的一叶孤舟。现有的网站较少考虑人们在精神生活中对思想修养、道德规范、情操陶冶等方面的需求。如此状况须引起党、政府、社会,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进入网络,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现代网络传播学原理和思想宣传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主要方式是在了解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知识,掌握现代传播技术手段的基础上,通过制作传播和控制网络信息,引导网民在全面客观地接触信息的基础上,选择吸收正确的信息,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计算机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联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现代方式。当前,我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资源、教育手段、教育模式等方面都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本文拟从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入手,阐述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推动作用

计算机网络具有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等特点,已经日益成为文化活动和思想传播的重要载体。网络化可以让人类实现信息共享,克服时间、地域的限制,迅速地进行相互交流及协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许多的积极作用。

1.网络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总是受到限制的,集中在同一地点,统一时间,进行同一主题内容的教育。受教育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以面对面上课和个别交谈为主,信息的传输是单一渠道,由于受人力、物力、教育者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可能使每个受教育者在特定的时间里获得所需要的特定信息,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全天候开放,没有时空界限。交互式的、实时的远程信息交流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泛的传播途径,教育者“一言堂”的教诲被信息高速公路所形成的网络信息资源所取代,学生可以在任何一个设有网络终端的地方随时获取所需信息,通过网络自由地向老师咨询,探讨自己所关心的问题,与同学进行思想交流。不仅如此,原来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开放式的教育空间;原来教育内容滞后于学生思想及时代特征的不同步现象,变为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前瞻性。而且,网络信息还可能实现共享,具有内在的增殖性及不因共享而减少的特点,不仅大大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空距离,扩大覆盖面,而且,随着网络多媒体动画技术和图像传输技术的发展,网络可以提供或虚拟社会生活的情境,从而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量并提高其质量。

2.网络更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信息网络的运用,其信息量、传播速度及影响力远远大于过去任何一种的传播手段。任何人只要一上网,便既可方便地获取大量的信息,又可与外界任何人进行思想交流,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或置身于其真实的现实世界之中。网络媒体可以同时以图、文、声、动画甚至触觉等方式作用于人的全部感官,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通过网络BBS流言板,可以对一些事关大局、事关政治方向、事关稳定的敏感问题,加以正面的宣传和影响,还可以通过开通电子邮箱,拓宽言路,倾听各种意见和要求。同时,借助当今先进的媒体播放技术,可以在网络带宽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实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上直播,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与网络有机结合,产生1+1>2的效应。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即同新的知识工具、新的交流工具和新的生产力相结合,使之更具有生机与活力,网络提供文本与超文本、具体与抽象的知识技术和声、像、文字的有机结合,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优于传统的“言传笔授”的教育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可以做到大容量、大口径的信息输出,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果及覆盖面,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

3.网络变革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目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采取“一支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或是“听报告、开大会、读报纸”的方式,对有利信息的陈述多于对不利信息的分析,对教育内容的宣讲多于对教育方法的培养,事后的宣传解释多于事先的引导,受教育者则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接受“灌输”,而教育者拥有信息资源的局限性,表达手段的单一性,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另外,过去我们的教育对学生不论其思想基础、接受能力及性格特征的差异,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教育,把教育对象仅看作为一个受教育者,很少真正考虑其自身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是个性特色很强的教育,需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而计算机网络特有的信息集成性、双向交流和可选择性,提供了一个极具个性特色的教育环境,有利于改变以灌输为主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网络中人际交流的虚拟环境,可以摆脱时间、地域、性别、年龄、身份等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网上一律平等,从而缩小人际交往的心理距离,减少心理防卫,教育双方可以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正实现畅所欲言。网络还可以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形成协同学习的模式,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以及双方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平等、民主,好像坐在一起进行某种问题的讨论,成为相互依赖的“网友”。网络的匿名性使教育者能够了解受教育者最真实的想法,对于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在网络中组织讨论,会收到一般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如面对面谈心等不可比拟的效果。

4.网络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便捷的网络传递,可以极大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通过网络系统,我们可以以最小的投入建立对外宣传网站,以最快的速度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播给广大人民群众。而且,由于信息网络是一种更具感染力的传播工具,将文本、图像、声音等信息集成一体,能够极大地激发教育对象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其获取信息的积极性、主动性。如果我们能以因特网为载体,及时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中用以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和鼓舞人的科学理论、正确舆论、高尚精神和优秀作品,那么,其实效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从而拓展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信息来源,并通过对大众传媒的理性分析,提高人民群众对各种纷繁复杂而又变幻莫测的信息的分析鉴别能力,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计算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发明者称之为一片“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军队、没有等级、没有贫贱、没有歧视”的美妙境地,它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也是双重的,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1.网络的开放性给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尽管计算机网络并不带有社会政治制度的标签,但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信息传播渠道,其无国界的开放性在给我们带来有益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与社会发展主流和人类道德文明相悖的副产品。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其在网络上的种种优势,宣传与我国主流政治相对立的政治思想文化,对我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宣扬、兜售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开展“西化”“分化”和“融化”战略的意识形态渗透。因特网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混杂了一些不健康的、有悖于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容,给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提供了新的传播手段和生存土壤。目前,在计算机网络中隐藏着大量的“黄毒”,国外的一些网站利用黄色、淫秽的图片和文字诱惑青少年,从中谋取暴利。网络上还存在着制造社会政治、经济混乱的黑色信息,这类信息虽然数量不多,但其造成的危害却远远超过了黄色信息。如嚣张一时的“法轮功”组织首领李洪志就多次在国际互联网上大肆传播“法轮大法”歪理邪说,毒害群众,或发布所谓“经文”妖言惑众,煽动闹事。而我国目前对因特网的控制力和信息屏蔽能力还比较薄弱,还缺乏事先干扰和滤除这些网上精神垃圾的技术手段,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2.网络的自由性给信息导向及价值观念的养成教育增加了难度

传统媒体由于其固有的特点而比较容易被控制,党和政府可以牢牢地把这些媒体掌握在自己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对信息的分类把握,使教育对象接受的尽可能是真实有利的信息,而不易受到有害信息的蛊惑。而因特网使全球变成了一个整体,突破了对媒体的控制范围,扩大了人们接受信息的自主权,也增强了个人对信息的发布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保持在信息传播和接收中的权威地位。由于网民多为匿名交往,不同地域、不同意识形态背景以及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人在网上无序交流,呈现出相当的复杂性。网络化除了使信息更为公开的传播外,还可以使人通过电脑更为巧妙地编辑和操纵信息,以先入为主的方式,让全世界来阅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传统主流媒体加以有效引导的难度大大增加。

网络的自由性也使一些人可以不负责任地随心所欲地大发议论充斥于网上,引起人们的思想波动。一些资产阶级的腐朽价值观念也得以自由地在网上传播,而网络赋予其使用者的自由权使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接触并受到不良价值观念的影响,这就导致人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与失范,容易受到外来思想的冲击,导致思想混乱,形成不利于人生发展的错误的价值观念。

3.网络的隐蔽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是就其教育对象而言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因为可事先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兴趣及其需要,可切实解决其在生活、学习和思想方面的实际问题。在网络背景下,一方面,任何人都可以不为人所知地向网上输送各种信息,甚至可以利用网络造谣、诽谤或进行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宣传;另一方面,任何人也可以不为人所知地上网接收一切信息,这就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对象上的不确定性,从导致我们无法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及其思想发展规律,难以把握网络运行及“网民”上网心理的特点,因而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其针对性增添了新的难度。

4.网络的虚拟性带来了一些新的心理问题

网络所提供的并不是真实、完整的社会交流,而只是一个虚拟的环境。网络中人们的交往主要是人机对话或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人们终日与计算机打交道,且随着网络与人们关系的日益密切,许多人对上网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浓厚兴趣,他们玩起来,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网络交往中,而缺乏有情感的人际交往,这使他们趋向于孤立、自私、冷漠与非社会化,于是会更加消极地对待周围的现实世界,对现实生活中他人的幸福生活和社会发展漠不关心,处于麻木疏懒、空虚贫乏的状态。而对上网的主体——青少年来说,在他们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网络交往与传统的具有亲和感的人际交往大不相同,他们往往难以建立起正确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当前不少青少年,尤其是大中学生上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玩网络游戏,而网络游戏不少是以战争、暴力、凶杀等为主要内容的,这些生动、逼真并带有刺激性的游戏容易使人心理失衡,混淆虚拟与现实的关系,容易造成冷漠、无情和自私的性格,产生焦虑、苦闷和压抑的情绪,从而导致“网络上瘾症”“网络疏离症”等,对学业、生活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危害其身心健康。

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网络化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但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创造了新的契机。应该说,我们对因特网的信息传播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的作用认识还不够,还不适应网络上意识形态的斗争。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大胆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的束缚,积极创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才可能实现自身的创新与发展。

1.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意识

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思想与文化的大融合正在互联网上悄然进行,每一个进入网络的人都给网络带来了属于他的思想与观念,这些观念在网上碰撞、交流和融合,逐渐形成其独特的网络文化,从而在文化层面上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针对以上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和新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要重视和充分运用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的重要指示,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和利用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意识。

首先,要充分认识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重大意义。在注重网络对于社会政治、经济影响的同时,重视网络对价值观念传播和思想道德建设所起的作用。

其次,必须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模式,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改善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物质条件,而且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通过网络,可以快捷、准确地了解师生的思想情绪和他们所关心的问题,进行相互沟通,可以及时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网络开放性、及时性、交互性等特点,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2.加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

加快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阵地,我们必须从我国网络发展滞后的实际出发,真正把网络文明看成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改变单一建网、规模小、效益差的状况,特别要集中力量办好国家级和省级网站,形成权威的网上宣传中心,及时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信息源,以强烈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牢牢把握网络宣传这一重要思想文化阵地,构筑我们自己的“网络长城”和“信息保护伞”。

当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决不仅仅是建立几个网站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还必须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系统的开发、利用与维护,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收集、存储、管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依托网络系统丰富的信息资源,为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的快速检索与利用服务。各网站可将本系统或本单位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现状、问题、经验等资料和信息公开上网,接受访问,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又懂网络技术的新型政工队伍。几十年来,我国各条战线培养和造就了一支专业政工队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他们的信息网络技术相对缺乏,在新的形势下,应培养一支具有深厚政治理论水平,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自觉维护这种价值观、道德观的责任感,且熟悉先进的数字技术,能深入了解网络特征,熟练地使用网络、驾驭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问题的复合型政工队伍。

3.搞好网络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的超越国家和民族界限的文化,又是一种多元快变的文化,每一个问题都是多维的、变化的,试图直接给一个问题具体的答案或仅用一种价值标准去评价是非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将网络文化建设纳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奠定中国网络文化在未来全球网络文化中的应有地位。具体地说,可将党的方针政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相应的形式载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上开设网络文化课堂,提供一些与国家、民族或“网民”自身利益相关的热点问题的讨论,并加以积极正确的引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一些优秀的外来文化也应加以吸收利用,使之为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服务,由此引导广大青少年在网络中吸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优秀产品的营养,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欣赏民族文化的能力和文化品位,增强其自身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想的能力,进而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以抵御外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抵制西方网络文化殖民主义的入侵,从而有力地促进网络文化建设。

4.建立健全网络道德法律规范

有人把网络道德称为“网络的第一道防火墙”,网民们如果没有较高的是非鉴别能力和道德约束力,面对的各种诱惑就会难以抵御。网络不道德、不文明现象的不断涌现也从反面突显了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性。道德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此加强研究,结合中国优秀传统道德规范,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道德体系,加强广大“网民”网络伦理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念,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蚀,做到不抛拉圾、不搞侵权、不看黄毒、不做黑客,做文明网民,自觉维护网络秩序。

创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还必须健全网络法规。网络的匿名性给网络犯罪提供了掩护,难以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制裁,现实中也没有统一的严厉的打击措施,从而助长了网络犯罪的不断产生,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把网络文明建设纳入法制轨道,逐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保证我国的信息产业及早得到规范化发展。目前,我国的法律制度还不适应网络这一特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结合现有的网络犯罪的案例,抓紧研究和制定有关网络的法律法规,切实防止网络空间内黄色的、暴力的及其他消极乃至反动信息的产生与传播,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标签:;  ;  ;  ;  

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