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建筑综合体的建筑设计方式探讨论文_杨国硕

地铁站建筑综合体的建筑设计方式探讨论文_杨国硕

广东南海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528251

摘要:随着城市地铁线路规划网的形成以及地铁线路的逐步开通运营,沿线地铁车站附近的土地开发价值越来越大,同时带动了沿线土地的商业价值。尤其是位于城市主要商业区的地铁站,对周边商业开发的促进作用更不言而喻。在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研究地铁车站建筑综合体就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地铁站;建筑综合体;建筑设计

1关于地铁站的综合分析

1.1地铁站建筑综合体分析

地铁站建筑综合体作为城市综合体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以城市地铁枢纽站为中心,与其周边地面及地下空间等合理的联合开发建设,为人们的出行、换乘、商业发展、工作、办公、娱乐和休闲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例如地铁车站附属(出入口、风亭)与地面新建建筑合建,既可以减小车站附属对地面景观的影响,又可以带动周边商业、房地产等行业的蓬勃发展,提升地铁沿线区域经济的发展。

1.2地铁车站客流分析

我国城市地铁站的客流主要由三大群体组成:过客、暂住人口和固定生活人口。过客,地铁站只是这群人的临时中转站,这一群体的构成相当多样化,包括劳动人民、各种企业员工和各种学校的学生,最集中的特点是时间的紧迫性。因此,可以在附近设立一些小商店和其他商店,为紧急需要提供便利。暂住人口对于地铁站来说,他们大多数是来这里旅行或是来出差的人,因地铁便利的交通条件而选择停留在附近,他们的停留时间通常很短,只把地铁站及附近作为他们行程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在地铁站临近的大楼里建设一些具有特色的旅馆、宾馆或商店,为其提供便利的住宿条件。而对于大多数固定生活人口则是附近城市的居民,他们在附近工作和生活了很长时间,他们的行为大多是丰富多样的,他们中午可以在地铁站附近散步或休息,也可以在地铁商业建筑享受便利的购物环境。

2地铁站建筑综合体功能组成

2.1交通的换乘功能

因为城市人口比较密集,流动量大,地铁站作为交通换乘功能承担了交通运输的重要部分,作为整个综合体的支撑基础,换乘点分为三种表现形式:站台换乘、站厅换乘和通道换乘。

2.2商务办公

地铁站建筑综合体的大量人流中,必然涉及到部分的商务办公人士,为了满足其实际需求,需在综合体中进行相应的办公功能设置,它的使用对象一般包括大型的企业总部以及分部,还包含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成长型企业等。

2.3居住方面

在当前成熟的城市化形势下,人们更加注重日常出行和交通,都希望有一个便捷的交通条件。地铁站就是因其交通条件的特殊便捷性吸引了人们,因此,在地铁车站建筑综合体的设计中可以设置一定的居住功能,这也可以在城市功能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4休闲娱乐

休闲娱乐在现代的城市综合体发展中显得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了一种建设的趋势。它所提供的个性和丰富的环境,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提升整体的档次,对于地铁站建筑综合体的整体功能发挥是非常有用的。

3 地铁站建筑综合体内的开发利用方法

3.1地铁商业开发模式

3.1.1利用通道多余空间进行商业开发。由于地铁车站拥有较多服务用房,且很大部分服务用房均处于车站附属之内,车站通道与附属部分存在较多重合,因而可以利用附属与通道间空余部分设置简单商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2利用站厅多余空间进行商业开发。由于个别地铁车站规模较大的原因经常有富余房间可以进行商业开发,往往此类富余房间集中于地铁站厅区域。地铁站厅设置一定量的商业店铺能为客流通勤人员提供较大便利,此类型店铺一般集中设置于地铁非付费区。

3.1.3利用富余高度空间进行商业开发。部分地铁站由于线路埋深影响,造成车站埋深比较深,可以利用车站站厅层和路面之间的空间设计出一层商业开发层。此种商业开发模式由于与地铁站厅不在同层,车站商业开发布置不受付费区的影响,商业空间面积更大、更集中,开发价值也较大。

3.1.4利用区间上富余空间进行商业开发。区间地下空间的开发是比较特殊的,即地铁线路区间上方的商业开发。由于施工方法的原因,明挖地铁区间轨行区只使用了一层的地下空间,区间上方的地下空间可用作商业开发。

3.1.5结合周边整体开发进行商业开发。地铁车站地处城市CBD区域或传统老商业区且两侧具备与两侧的地下商场直接相连或可开发的地下空间时,可以考虑将地铁车站站厅层两侧的墙体用玻璃幕墙替代或取消,又或可以增加连续的侧墙孔洞,将地铁车站与相邻商业之间的分隔最弱化,使得地铁车站的非付费区与相邻商业有机结合起来,增加地铁车站的通透性。此种模式兼具商业和交通的功能,客流经商场可快捷进出车站,地铁客流的流动增加了地下空间开发的收益,商场的设置又为进出客流提供便捷服务。

3.2周边土地利用

“TOD”用地模式。从住所至轻轨、地铁或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范围内,应该包括中、高密度的居住、商业和办公等混合性功能。这样不仅可以创造出开敞的步行活动场所,同时也为公交出行的合理规模提供了可能性;把商业区和市民使用频率较高的区域布置在公交站点周围,从而提高城市生活的便利性;从街坊到公交站点以及商业区,有多样的、便捷的街道连接;把自然属性引入区域内部,并与绿地相联接。

立体化、复合化用地模式。立体化的土地使用通过运用多向度穿插和层叠的手法来整合城市环境,促进土地使用的集约化,实现分合得体、整体有序的目标。随着部分地下人防工程转作商业用途,以及地铁与其上就业联系的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进入了新的阶段。复合化是指某空间单元同时具备建筑个体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的双重性质和双重归属。这种复合空间由建筑内部使用者和城市公众共同使用,在功能上加强了建筑与城市间的直接联系,同时也大大提升了空间的使用效益。

3.3交通组织

根据综合交通换乘体系的不同要求,可以将换乘分成下列几个层次:1、地铁与市际交通间的换乘;2)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3)地铁与个体交通的换乘。同时,若要根本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必须建立综合交通换乘体系,才能有效进行分流,实现交通的便捷性。通常,在车站上建立综合交通换乘设施,包括社会停车场、公交总站等,充分提高轨道交通的可达性,提升了地铁物业及周边地区的吸引力,对于强化地铁车站周边中远距离地区与车站的联系作用巨大,并且进一步促使周边地区居民对轨道交通的依赖。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让地铁建设从起初的单一服务模式叠加发展到现在的综合体模式,不仅解决了城市的交通运输的不良现状,还带来了许多改善城市环境的契机,为大众提供更高品质的公共设施,也是城市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紧凑城市理念下地铁站综合体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2]佚名.地铁建筑综合体内部空间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5.

[3]地铁站域商业综合体接驳空间设计研究[D].华侨大学,2018.

[4]汪泱泱.地铁车站建筑综合体的开发利用研究[D].中铁合肥建筑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5

论文作者:杨国硕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0

标签:;  ;  ;  ;  ;  ;  ;  ;  

地铁站建筑综合体的建筑设计方式探讨论文_杨国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