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油田南区馆下段和东营组精细构造研究论文_刘晓春,张健

刘晓春 张健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油田分公司孤岛采油厂 山东东营 257000

摘要:孤岛油田南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孤岛镇境内,该区地面平坦,交通便利。构造上位于孤岛潜山披覆构造带的西翼,含油层系较多,馆上段开发相对较成熟,由于受孤南断层影响,断裂系统特别复杂,地震反射轴较凌乱,构造解释难度较大;导致更深层的馆下段和东营组长期以来滚动扩边进展缓慢。本次通过利用沿层相干切片、多属性融合技术、层控切片技术等方法,分级识别断层的走向和组合特征;多手段联合解释层位提高层位解释的精度、环绕断层闭合法检测分支断层。理清断裂体系,落实构造圈闭。

关键词:南区馆下;东营组;构造研究

1.构造描述方法

孤岛油田是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中部的大型披覆构造油气藏,新近系馆陶组继承性发育在中古生界孤岛潜山之上,具有以中古生界潜山为基底、古近系和新近系披覆其上的二元结构。孤岛地区整体上为北东东走向的垒块山形态,在山的北、南、西分别发育孤北、孤南、孤西三个断裂构造带,周边紧邻孤北、孤南、三合村、渤南等四个洼陷带,具有“三断一超”的构造格局和“群湖环山”的古地理背景。总体上讲,孤岛潜山构造是沾化凹陷东部在济阳运动时期形成的一个中央隆起带,其大体上是一个北东倾的单面山,坡面的倾斜与地层的倾角基本一致,约15~20°。从下第三系孤岛凸起明显减薄的趋势来看,该凸起在在早期可能是个剥蚀区,沙河街组和东营组沉积时期,沉积物围绕孤岛凸起不断层层向上超覆沉积,东营期仅在孤岛潜山顶部留下了面积约3.0km2的“天窗”。山顶的孤古1井在1500m从中新统馆陶组直接进入奥陶系,在孤岛潜山顶部缺失中生界至下第三系,上第三系馆陶组直接覆盖于古上界之上。

1.1合成地震记录制作

合成地震记录作为联系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的桥梁和主要手段,其精度是标定中影响合成地震记录与地震剖面相关性的关键。高精度合成记录的制作是综合标定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精细的速度校正,使制作合成记录所采用的速度更加接近实际速度。传统制作合成记录的时候,只给定起始点的速度,但是,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以及在钻井过程中泥浆浸泡井眼及井壁垮塌等原因,声波测井资料存在较大的误差,同时,地下波阻抗界面的形成是岩石速度与密度双重因素决定的,并且实际地震子波是空变的,与理论上的雷克子波有较大差异,因此,常规得到的合成地震记录与地震资料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影响资料标定的效果,主要表现在相位漂移、振幅失衡等。因此,必须对测井曲线进行速度分析与校正。将校正后的声波曲线保存下来,用于制作合成记录。本次主要采用了密度曲线校正的方法消除部分井径、泥浆浸泡等因素的影响,回归法不断修正得到目标井精细合成记录标定,为精细构造描述奠定了基础。

1.2相干体断层描述技术

地震相干是指相邻地震道之间地震属性(如:波形、振幅、频率、相位等)相似程度的测量。计算地震相干数据体的目的主要是突出那些不相干的地震数据,由纵向和横向上局部的波形相似性可以得到三维地震相关性的估计值。在出现断层、地层岩性突变、特殊地质体的小范围内,地震道之间的波形特征可以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局部道与道之间的相关性发生突变。地层边界、特殊岩性体的不连续性会得到低相关值的轮廓。

从原理上分析,地震相干数据体的计算是根据所给数据体的道数,倾角大小和计算选择时窗的大小,用下式计算出相关系数

其中R是相干系数,为地震道时间和两地震道倾角函数,t是时间,φ是倾角,T和T’是地震道数据对。倾角受方位的影响不易给定,计算时主要确定数据体的相干数据和相干时窗。

通过相干分析,重点是确定相干特征与构造对应的关系。通过相干分析,利用各种地震信息,如地震反射时间、功率谱、振幅、频率及相关等,结合地质、钻井等资料精细识别和描述断层,建立各种识别模式,避免单一条件的随意性,对小断层及特殊岩性体的描述更为清晰,并把用常规方法无法识别的信息提取出来,同时判断合理性,把空间想象的信息通过平面表现出来,把数字模拟技术应用到断层研究中来,对断层的几何形态及分布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并对断层两盘地质特征进行研究,从而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地质体的地震波特征,最终研究对油气聚集起遮挡和保存作用的小断层及岩性体。利用该技术不仅可以使研究目标直观化、准确把握断层及岩性体在空间内的变化特点,更加细致的描述断层及岩性体的发育及油气藏内部特征,而且使描述结果定量化,使描述精度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1.3正交切线法

一般的地震施工主测线都垂直于主构造的延伸方向,因此,可利用地震测线直接描述主断层。次要构造与主构造走向一般有一定角度,也就是说,主测线方向与这些构造不垂直,这样难以较好地描述这些构造。三维地震数据体和强大的软件系统为我们提供了垂直构造切任意线的功能,可利用该功能较好地描述这些构造。

根据相干分析技术和初步描述层位后,运用平行于断层方向切线确定层位;沿垂直于断层方向切任意线,可较准确地找到断点位置。运用向前向后菜单就可看到平行于前一任意线的其它切线,用此方法,在断层断距变小时也能较好地描述。

运用平行于断层方向切线引地震描述层位,层位连续性好,易连续追踪描述,使全区层位标定准确,描述合理,大大提高了地震资料的描述精度。

运用垂直于断层方向切线,断层清楚,可准确地找到断点位置。

1.4断面闭合法

断陷盆地以断裂发育为特色,断层解释的精确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构造成果的精度。 将断层当作一个反射层,使其在主测线联络测线相互闭合,在其产状、性质等方面相互统一、验证。

通过多轮次构造对比解释,根据新的构造认识,对重点油层顶面进行重点解剖,其中在研究区多个地方都解释出了之前没有解释的小断层,使得原来没有扩边潜力的区块出现了新的构造圈闭,即意味着新的扩边潜力。

2.构造特征

2.1区域构造演化特征

中新生代以来,受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潜没的影响,使中国东部发生了强烈的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产生了一系列近海断陷盆地。沾化凹陷同济阳坳陷中的其它凹陷一样,都是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的产物,是在华北地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断陷一断坳—坳陷盆地中的次级凹陷。大体经历了晚侏罗世到白垩纪的断陷运动;早第三纪的断拗运动和晚第三纪的拗陷运动三个阶段。

2.2断裂特征

受区域地应力场影响控制,孤岛地区发育了二组方向的断裂系统(北东向、东西向),其中以孤南、孤北、孤西断裂为主干断裂骨架,并伴有许多次级断层。在演化过程中,以拉张应力和重力差异压实起主导作用,这些断层发育演化具有以下特征:(1)继承性和同生性;(2)开启性和封闭性;(3)构造特征;(4)构造圈闭分布特征描述。

3.构造图编绘

通过分析,由于处在孤南断层倾末段下降盘的破碎带内,除几条大的次级断层较为清晰外,一些小的次级断层发育复杂,构造落实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必须精细描述构造。

常规构造成图的参数组合网格增量50m,网格半径800m,滤波应用缺省参数,等值线间隔10m。这样做的图虽然平滑,但是掩盖了微幅构造。针对微幅构造成图,采用密集网格精细描述,小搜索半径网格,小滤波参数,5m等值线成图等方法,以保留微幅构造。

结论与认识:

1、通过分级构造构造精细解释,落实了馆下段、东营组构造圈闭发育范围,新发现构造圈闭8个,落实商业动用储量385万吨;

2、完善形成一套复杂断裂带的精细构造解释方法,提高构造解释精度。

参考文献:

[1]姚光庆,陈红汉,何士斌,周毅.渤中地区第三系储层地质特征研究.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1,15(4):249-253.

作者简介:刘晓春 (1988- )男,汉族,山东潍坊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勘探工作。

论文作者:刘晓春,张健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  ;  ;  ;  ;  ;  ;  ;  

孤岛油田南区馆下段和东营组精细构造研究论文_刘晓春,张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