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状污水提升泵站沉砂问题及解决方案论文_杨媚

中交远洲交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华南设计院 510630

摘要:对广州市某污水提升泵站外增设除砂设施案例分析,对不同的除砂方式进行比较和可行性分析,给出合理经济的除砂方式。

关键词:传统沉砂池 集泥池 污水泵站

根据污水厂设计手册可知,污水中的含砂量因地域和排水体制等的不同而差别较大,分流制城市污水的沉砂量可按每105m³污水沉砂0.4~3m³计算,含水率为60%,密度为1500~1600Kg/m³;合流制城市污水的沉砂量在雨季和旱季时变化较大,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无实测资料时可按没105m³污水沉砂0.4~18m³计算。

在广州,由于部分地区雨、污分流制不完全,部分雨污混接、井盖密封不严、管道破损及地表泥砂被冲刷进入到污水管渠,造成现有污水系统中夹杂着大量泥砂和其他较大块杂质。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污水管渠内的砂粒经长时间的沉淀,部分淤积在管渠底部,部分经水流冲刷流至中途污水提升泵站,造成中途污水提升泵站集泥池内泥砂沉积严重,在泵站实际运行过程中,污水提升泵将部分的砂粒一并提升排入下游污水系统。使得泥砂对潜污泵的磨损严重,降低潜污泵的使用寿命的同时,增加了泵站运行成本。

一、除砂原理及清砂方式

沉砂池的主要作用是除砂(包括砂粒、砾石、炉渣等较重固体物质,其沉降速度或相对密度明显大于污水中有机固体物质),以自由沉淀速度为基础,理想矩形沉砂池中,砂粒以水平流速υ和砂粒下沉速度μ的矢量合速度下沉,沉砂效率公式为:η=[(1-p0)+]x100%

其中μ0=。式中μ0为需要去除粒径砂粒的沉淀速度;L、B、H分别为理想沉淀池的长、宽、高;A:理想沉淀池平面投影面积;q:理想沉砂池的表面水力负荷;Q:过水流量。

当沉砂池设计尺寸一定时,去除的砂粒不仅与q有关,而且取决于水平流速υ。跟据国内外设计经验,υ的取值一般为0.15~0.30m/s。

污水泵站除砂方法有人工除砂和机械除砂,人工除砂需停运操作,且工作量大,一般仅作为辅助性的清砂方式;机械排砂有泵吸式或气提式排砂方式,排出的砂水混合物宜采用砂水分离器进行机械清洗分离,使用较为广泛。

二、现状污水中途提升泵站沉砂问题设计实例:

以广州市沥滘污水处理系统中的5号污水中途提升泵站沉砂问题做分析。

广州大道5号泵站位于广州大桥南端绿化带地块,主要收集滨江路和新港中路北侧及黄埔涌东侧污水,根据规划,本泵站抽升的污水排往东晓路6#泵站,其工艺流程为:污水-进水井-格栅清污机-集水池-潜水泵-泵站出水联络管为D820×10压力输水往6#泵站。5号泵站设计流量4.4万m³/d;集水管管径为d1200,管底标高为-0.32m;进水管管底标高为-0.5m。泵站占地面积40×18.5=740m2;泵站高程系为广州城建高程,泵站内地面标高7.80m,室外地面标高8.10m,水泵吸水井底标高-2.35m。

由于现状污水泵站存在严重的积砂问题,使得污水提升泵的磨损较为严重,进而缩短了泵的使用寿命。故在污水进入提升泵房前增设沉砂设施,即能减轻下游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又能延长现有污水泵的使用寿命。

三、针对5号污水提升泵站沉砂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1、方案一:在现状泵房前设置涡流式沉砂池,设计参数如下:

涡流沉砂池前主要由进水口、出水口、沉砂区、贮砂区组成,配套的专用设备有电动机、减速器、浆叶分离机、排砂水泵等。沉砂池的水力表面负荷不大于200 m³/(h.m²),最高时流量水力停留时间不小于30s;沉沙区水深1.0~1.2m,径深比控制在2.0~2.5。为创造平稳的进水条件,涡流沉砂池进水渠道直线超度应为渠道宽的7倍,并且不小于4.5m。本次设计中进水渠宽度取0.72m,进水渠直线段长度取5.04m。进出水渠的夹角取大于270°,以防止短流。本次设计中出水渠宽度取1.52m,出水渠直线段长度取3.04m。沉砂池前应设格栅,沉砂池下游设堰板,可保证沉砂池内所需水位。

涡流式沉砂池的尺寸,沉砂区直径为3.65m,沉砂区水深为1.1m,沉砂区底坡降为0.6m,贮砂区深度为2.03m,超高为0.35m。(池体深度为4.08m)。

2、方案二:在泵房前设置集泥池,设计参数如下:

1)集泥池主要有贮砂区、水流区、集泥区。

污水含沙量按3m³/105m³计算,沉砂池的含水率约为60%,容重为1.5t/m³。清除沉砂的间隔时间T取2d,污水总变化系数KZ=1.36。

贮砂区砂量体积V=

贮沙区总体积VZ=2.74x1.6=4.38(m³)

集泥池设置一座。单座集泥井的容积为4.38m³,取5m³。有效长宽高为AxBxH=3.0mx2.5mx0.8m。

2)集泥池设备

设计集泥池1 座。每座集泥池设2套提升系统,进出水管路2套;外形尺寸均为:集泥井4.4m(长)×3.0m(宽)×9.98m(深),采用DN1200进水管,进水管中心线标高为1.10m;采用潜污泵提升(功率:1.5Kw,流量:30m3/h,扬程:11m,数量:2台);砂水分离器1台(进入砂水分离器的流量为 5~12 L/s,进出水管直径为DN100,功率为 0.37Kw。占地按6㎡考虑)。

控制:采用浮球液位控制,并安装现场手动控制阀。

采用1套规格为1.2m×1.2m的进水闸门。在进水口处设置钢格栅框规格:长x宽x高=1.4mx1.4mx0.5m,栅条厚度t=10mm。栅条间距为100mm。

四、污水泵站除砂设计比较

从5号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增设涡流沉砂池存在以下问题:为满足池内的浆叶分离机和排砂泵的正常运行,需在沉砂池前应设格栅;为保证涡流沉砂池的水量,需在沉砂池前设置集水井,将污水提升后进入沉砂池;如现状市政污水不做提升而直接进入涡流沉砂池,沉砂池埋深达12.2m,基建费用偏高,沉砂池放空只能依靠污水泵,运行成本增加和维护费用。

结合现状条件,在污水进入提升泵站前增设一座矩形集泥池较为可行。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泥砂大部分沉积在沉泥区,通过潜污泵提升到砂水分离器处理后,泥渣外运处置;很小部分泥砂进入现状污水提升泵站。该除砂方法,不需单独增设集水井和污水提升设备,集泥池池体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占地面积和运行管理成本较小。解决污水沉砂问题的同时,又能满足污水重力流进入现状污水提升泵房。

五、结论及建议

需在源头控制大量泥砂进入城市污水管网,对分流制地区的现状污水管网做排查,找出雨、污水混接点,并对其进行改造;加强对现状污水管网的养护,对污水沉砂井和污水管网清砂作业的频率应增加,避免大量泥砂进入污水中途提升泵站内,进而保证现状泵站的正常运行,降低维护管理费用。

在新建污水提升泵站时,需要重视沉砂问题的存在,从环境效益、基建投资、占地面积、运行及除砂效果等方面综合考虑,尽量在有沉砂需求的新建污水泵站内设置旋流沉砂池,来减少泥砂对泵站运行造成的不良现象。

在泵站用地、环境效益、运行及养护管理费用允许时,可增设沉砂池;当较为紧张时,可设置集泥池,将污水中的大部分泥砂在进入污水泵房前去除。

参考文献:

1、《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

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版 5城镇排水)

论文作者:杨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  ;  ;  ;  ;  ;  ;  ;  

浅析现状污水提升泵站沉砂问题及解决方案论文_杨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