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三个平台确保禁毒教育“无死角”论文

搭建三个平台确保禁毒教育“无死角”论文

搭建三个平台确保禁毒教育“无死角”

朱林

•搭建学校禁毒平台

RCA分析法在分析过程中重点强调整个系统及过程而非个人执行上的过错与责任,找出预防措施,制定可执行的计划,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从而营造一种安全文化,改变了以往只是追究个人过失、治标不治本的管理方式[10]。国外一项研究表明,78%的跌倒事件是可以预防的[11]。通过采用RCA分析法,我们找出患者发生跌倒的根本原因是源于认知不足和组织管理缺陷,再针对根本原因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从源头上杜绝了患者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地降低了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搭建社会禁毒平台

经检查证实由耳局部或全身肿瘤和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耳鸣;精神病患者;客观性耳鸣;18周岁以内或65周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过敏者;未按规定针刺、服用中药治疗,无法判断疗效者。

•搭建关工禁毒平台

广西壮族自治区关工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新模式,搭建学校、社会、关工系统三个禁毒平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确保青少年禁毒教育“无死角”。

搭建学校禁毒平台

南宁市第五十四中学禁毒教育基地,同学们置身于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宣传板报之间,在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的政法系统五老和禁毒老师的讲解下,逐一观察展示柜里触目惊心的仿真毒品样品、吸毒工具,直观了解吸食毒品的危害,进一步增强了学生识毒与防毒的辨别能力和预防能力。

2018年8月20日,自治区关工委组织百色市革命老区40名优秀留守儿童走进自治区关工委普法共建单位——广西第三强制戒毒隔离所,参观了戒毒人员宿舍、观看戒毒视频、毒品样品。戒毒人员的现身说法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了毒品的危害,同学们纷纷表示要遵守法律法规,远离毒品,拥有健康人生。这是自治区关工委组织学生走进高墙参观禁毒的一个画面。

搭建社会禁毒平台

这是广西关工委五老开展毒品宣传教育进校园活动的一个缩影。据学校老师介绍,除了组织学生参观禁毒教育基地,该校还会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毒品预防教育。自治区各级关工委在每年“6.26国际禁毒日”期间,都充分发挥学校课堂主阵地作用,利用“校园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平台,广泛开展“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禁毒知识一堂课”及禁毒“流动课堂”校园行等活动,采取各学科“课前课后普法一分钟”、每周“旗下普法”等方式,强化对在校学生的禁毒教育,增强在校学生的识毒、禁毒、防毒教育。还通过邀请普法共建单位警官到驻地学校给学生们讲解毒品、艾滋病的危害和传播途径,使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毒品和艾滋病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严重危害,了解如何识别毒品、拒绝毒品以及防治艾滋病方法等方面的知识,结合仿真毒品的展示和艾滋病具体案例的讲述,让青少年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毒品的危害和艾滋病的防范知识。通过仿真毒品实物、文字、图片、视频、VR体验等形式,直观地认识和了解毒品的种类、危害,了解我国的禁毒历史、法规等相关知识,深刻认识毒品对社会、家庭和个人身心健康的危害,增强拒毒防毒法治意识。据统计,广西目前已建成校园毒品预防教育基地134个、毒品预防教育园地409个,覆盖了全区所有县城和重点乡镇。

近年来,各级关工委组织联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团组织,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社区、村居等基层组织作用,利用青少年法庭、少管所、戒毒所等场所,发挥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和社区青少年服务中心等青少年活动和学习场所的功能,建设一批青少年法治实践教育阵地。

老师还可以加强家校联系,得到家长的支持,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预习完课文之后,学生先试着解答这些思考题,家长再检查孩子预习的效果如何。如若发现无法解答,说明预习得还不够,有必要指导孩子再读再悟。直到解答正确以后,学生会产生成就感,从此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老师在课上讲解时,学生也将更加大胆、踊跃地说出自己的所想所得,何乐而不为呢?

在高墙内建立青少年维权岗,组织五老志愿者对涉毒未成年人开展谈心活动,关心、鼓励涉毒未成年人学习法律和文化知识、认真改造,帮助他们早日重返社会。通过提供社区戒毒康复、心理疏导、就业扶持等服务,协调解决戒毒康复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困难,帮助他们打通回归路上的“最后一公里”。针对戒毒人员“朋友圈”单一,且容易陷入孤独、无助的心理问题,关工委依托社区推出“同伴帮扶”戒毒帮扶新模式,通过建立同伴帮扶小组,让具有相同背景、相同经历的药物依赖人员通过小组互助形式,纠偏扶正,适应社会。依托科技馆、博物馆、社区活动室、校外学习辅导站、“四点半学校”、“空中家长学校”、乡村少年宫等活动场所,开展暑期社区“禁毒教育我参与”主题活动,开展“三无”(无赌博、无吸毒、无犯罪)村屯(社区)活动,营造起全方位、全时空、全员参与禁毒宣传,在极力挽救失足青少年、确保普法不留“死角”的同时,也向社会传递出党和政府关爱帮教失足青少年“一个都不能少”的决心和理念。

搭建关工禁毒平台

今年4月29日,百色市田东职业技术学校500多名师生在“关心下一代讲习所”参加“田东县无毒创建微信学习签名活动”,庄严签名承诺参与全县“无毒家庭”“无毒校园”创建活动。这是关工委系统在自身搭建的关工平台上开展禁毒宣传的一个场景。

近年来,自治区关工委充分发挥关工组织覆盖面广的优势,鼓励广大家长参与禁毒教育活动,南宁市关工委依托“空中家长学校”“专家与家长面对面”“南宁市关心下一代大讲堂”等平台开展禁毒教育120场,受教育家长100多万人;柳州市关工委重视发挥城乡社区的育人作用,开设“四点半学校”、校外学习辅导站、假日学校等校外教育阵地开展禁毒活动;贵港市关工委成立家教报告团;河池市关工委开展“新三好”大讲堂;来宾市开展禁毒教育课题研究、完善禁毒教育指导服务网络,实现了课堂、电视、广播和微信全覆盖。各地关工委充分发挥关工委活动品牌,开展“百万志愿者进千万家庭”“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青少年禁毒知识征文”“不让毒品进我家”“中越禁毒宣传月” “平安家庭”“禁毒科普文化法制三下乡”等活动,在社区、学校、家庭中建立禁毒“无缝隙”教育网络,对青少年实施“全程禁毒教育”,有效地避免青少年禁毒教育出现“断层”,实现禁毒宣传常态化和全覆盖。

标签:;  ;  ;  

搭建三个平台确保禁毒教育“无死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