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协同工作与知识管理方法研究论文_叶景锋

东莞市常平镇规划管理所 523560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已经成为组织发展的第一生产要素。城乡规划作为一项基础性、知识密集型工作,受到信息化、现代化等因素的影响,城乡规划工作日渐复杂。而利用知识管理方法,能够为城乡规划协同工作提供更多支持,从而实现对城乡的科学、合理规划。文章从规划协同工作与知识管理之间关系入手,从协同与知识管理两个角度对城乡规划进行深入探讨,希望为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相关建议。

关键词:城乡规划;协同工作;知识管理方法

前言

城乡规划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致力于为市民创建和谐、良好的生活空间。在实践中,城乡规划不仅强调与其他行业的协同性,还需要专业技术、信息资源及知识等要素之间的协同性。因此将规划协同工作与知识管理方法有机结合到一起非常必要,不仅能够提高城市规划科学性、且能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及发展。

1、规划协同工作与知识管理分析

城乡规划,是指决策者针对城市规划全过程中已经、正在及将要发生的事件,收集信息、判断性质等活动过程。在决策中,需要相关主体积极参与,并给予相关建议,同时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给予相应的支撑和支持。

参与主体中涉及规划师、开发商等,他们来自不同的部门、领域,且具有各专业知识及技能。规划决策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针对特定的问题,通过知识获取、学习及运用等方式,为规划工作出谋划策,并在思考中逐渐形成全新的知识、决策[1]。综合来看,当人力、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充裕条件下,知识成为规划最为关键的要素。此外,规划方案的形成与网络、空间技术等也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从规划角度来看,只有对知识管理与建设需要进行协同管理,才能够创建良好的平台,不断提高协同效果,完成城乡规划目标。具体转换流程如图1。

2、知识管理框架分析

对于规划机构而言,知识模型的构建需要充分考虑多项影响因素:一是从类型层面来看,知识可以划分为显性与隐性两种。二是工作人员要紧紧围绕着规划目标、相关问题开展工作,最后形成最优解决方案[2]。简而言之,是对城乡规划内容进行编制,对相关数据信息可以纳入到知识范围当中。三是整合相关信息构建知识模型,实现对相关技术的充分利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构建知识库

为了确保城乡规划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需要将相关利益主体整合到一起。因此在决策支持前,需要建立建立在城乡规划工作基础上的知识库,在此基础上,收集并分析知识要素,最终将问题集中在领域原理、专家知识等方面。近年来,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城乡规划工作评价指标更加科学。如对环境、社会及技术等综合性指标的构建,能够为规划的制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2.2知识推理

城乡规划中,在知识库基础之上的信息,需要与城乡规划密切结合到一起,展开对知识的集成和推理工作,预测城乡规划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当前,常用的推理方法有两种:一方面,可以根据实例进行知识推理;另一方面,按照规则进行推理[3]。其中,针对前者来说,需要结合城乡规划现状,从部分、整体等角度入手进行科学的推理,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规则决策难度,最为关键的是能够帮助参与主体积累更多实践经验。不仅如此,规划人员还可以在目标层面上,建立规划与案例库映射关系,为规划实践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3、协同工作方法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作为城乡规划工作的核心,资源配置质量和效果高低直接影响规划科学性。同时,从城乡发展层面上来看,考虑到重大项目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在社会投资时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具体来说,

3.1建立知识库

为了保证知识库与土地资源需求高度契合,需要构建分析决策为导向的土地资源现状数据库。其中要将资源利用现状、结构类型等内容全部纳入其中。就协同层面来看,土地管理部门应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充分考虑到工作业务,并借助计算机辅助决策方式和方法开展工作[4]。知识库中,常常涉及到土地利用现状、地籍现状等多个方面。只有充分考虑到相关影响因素,才能够最大限度上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3.2系统分析

针对已经建立的知识库,在实践中要充分利用,从知识库当中及时获取工作需要的相关信息,对建设用地进行综合性、系统性分析和研究,最后制定合理的政策,为开发实践工作提供依据。新时期下,可以利用知识推理方式获取全新的事实知识,对用地、社会及经济等诸多条件进行系统性分析和研究,最后形成最佳的资源利用决策和方案,最大限度上提高决策合理性,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城市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由各类物质空间构成。由于空间分布存在差异性,导致人员流动、物资互相交流,对交通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城乡规划协同工作中,需要对城市交通承载力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以科学评价交通协调发展关系[5]。在实践中,工作人员可以借助GIS技术,在原有规划知识和经验积累基础之上提出具体的分析模型,运用数学计算方法,建立集合土地使用类型、居住人口及就业等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而确保交通系统规划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城市居民出行需求。

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城乡规划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成为规划人员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因此在实践规划过程中,相关主体要充分认识到协同、知识管理方法的重要性,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立足于城乡发展现状,坚持针对性原则,构建知识库,对影响城乡规划的土地、交通等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性、综合性分析,并加强对规划理念、方法的创新,最后制定可行性的实施策略,以此来提升规划综合决策效能,从而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及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祝春敏,张衔春,单卓然,吴必虎.新时期下我国协同规划的理论体系的构建[J].规划师,2013,(12):5-11.

[2]廖智容.城乡规划知识管理与协同工作方法研究[J].中国投资,2013,(S2):43.

[3]喻文承,茅明睿.由知而行:规划编制的知识管理实施路径[J].北京规划建设,2015,(02):28-33.

[4]邱建,曾帆.应急城乡规划管理理论的模型及其应用——以地震灾后重建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5,(09):26-32.

[5]官卫华,叶斌,周一鸣,王耀南.国家战略实施背景下跨界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创新——以南京都市圈城乡规划协同工作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5,(05):57-67.

论文作者:叶景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0

标签:;  ;  ;  ;  ;  ;  ;  ;  

城乡规划协同工作与知识管理方法研究论文_叶景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