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槐小卷蛾和刺槐蚜的发生规律及防治论文_袁秀华,雍丽珍,姚利萍,路运保,刘艳红

国槐小卷蛾和刺槐蚜的发生规律及防治论文_袁秀华,雍丽珍,姚利萍,路运保,刘艳红

袁秀华 雍丽珍 姚利萍 路运保 刘艳红

国有中牟县林场 河南郑州 451450

摘要:国槐作为常见的绿化树种,在北方平原地区有着广泛种植。国槐种植后病虫害问题不可避免,有必要做好研究工作。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国槐小卷蛾与刺槐蚜的发生规律,给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国槐养护;小卷蛾;刺槐蚜;防治措施

近年来,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整体森林生态环境恶劣,连续多年持续暖冬,造成了越冬害虫的存活率较高。对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构成巨大威胁。

1、国槐小卷蛾防治措施

国槐小卷蛾,又名槐小蛾,属鳞翅目、卷蛾科。

1.1 为害特点

主要以幼虫为害国槐枝稍和种籽。幼虫钻驻在当年生枝稍内部为害,轻者复叶表现失色由绿变黄,萎蔫下垂,而后干枯脱落,形成秃枝;重者树冠上部形成大量扫帚状丛生枯枝,影响树木生长和园林绿化效果。第二代幼虫除为害枝稍外,还可入侵槐豆果内蛀食,致使国槐果实变形、干瘪,不能成熟。

1.2 形态特征

1.2.1 成虫 体长4.5~6.0毫米,翅展10~16毫米。为小型蛾子。头顶、蛾区均被蓝紫色鳞片覆盖。触角丝状,各节由灰黄色鳞片和绒毛组成环状带。复眼黑色,呈半球形。嚎黄褐色长而卷曲。下唇须三节,被黄色鳞片,伸向前方,第一节短,第二节长于其他各节,端节,端节圆柱状,长度约为第二节的三分之一。胸背具蓝紫色光泽鳞片。腹部背面黑褐色,节间黄褐色,末端两节黄色。腹面黄褐色。前翅深褐色,鳞片光滑,前缘、基斑、后缘基部鳞片颜色较深,为黑褐色。从前缘中部至顶角,由深褐色鳞片组成两对明显的钩状纹。钩状纹之间呈黄灰色。外缘略凹具深褐色长缘毛,后翅呈淡褐色。

1.2.2 卵 长约0.7毫米,宽0.4毫米左右。近似扁椭圆形。初产时为乳白色,后变为枯黄色,孵化前为黄褐色,卵壳表面具有网状纹。

1.2.3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14~18毫米。扁圆形。头较发达,头及前胸背板、足黄褐色,胴部为淡褐色。

1.2.4  蛹 长6.0~8.0毫米,宽约2.0~3.0毫米。纺锤形。初化蛹为黄色,后逐渐变为黄褐色。羽化前期全体黑褐色。复眼黑色。腹部各节上均着生两列刺,前列刺大而稀,后列刺小而密。腹部末端圆钝,有8个齿突,并着生有臀棘8根,其末端卷曲。

1.3 发生规律

国槐小卷蛾一年发生两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在树干粗糙树皮裂缝内越冬,少数宿存种子内过冬。次年4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4月下旬成虫羽化、交尾、产卵。5月上旬第一代幼虫孵化,7月下旬第一代成虫羽化,第二代幼虫8月上旬侵入寄主驻食。成虫羽化后白天潜伏,傍晚交配产卵,多数卵产在当年生小枝的复叶叶背。幼虫为害高峰期分别在5月中旬和8月上旬。幼虫有转移为害的习性,被害叶片虫孔处有黄褐色胶状粒。

1.4 防治措施

1.4.1 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根本措施,主要抓好一是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促进抵抗力,起到预防作用。二是冬季人工剪掉病虫槐豆荚、枝条,以减少虫源,降低虫口基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2 物理防治:一是灯光诱杀,成虫发生期悬挂黑光灯诱杀成虫。二是性诱剂诱杀,在树冠向阳面外围悬挂槐小卷蛾性诱捕器。

1.4.3 化学防治:早春树体主干上喷洒波美4~5度的石硫合剂,毒杀越冬幼虫。幼虫为害期喷施20%菊杀乳油1500~2000倍液或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5000~6000倍液防治。

2、国槐刺槐蚜的防治

刺槐蚜,又名洋槐蚜,属同翅目、蚜科

2.1 为害特点

刺槐蚜主要以成虫、若虫群集在国槐嫩枝嫩茎嫩叶上,吸食汁液,致使受害嫩叶逐渐卷缩,叶片上的分泌物容易引起煤污病。被害嫩茎节间缩短,严重时干枯。被害的嫩梢多弯曲枯萎,形成多头,对干形和成材有很大影响。

2.2 形态特征

2.2.1 有翅胎生雌蚜 长0.95~1.52mm。体长卵形,黄色或黄绿色。体侧有显著的乳状突起。额瘤不显。复眼暗红。触角6节,与体等长,第三节有6~7个圆形感觉器,排成1行,但距离不等。第六节鞭部之长为基部的4~5倍。腹管黑色,圆筒形,基部宽度约为末端的2倍,上有瓦状纹,尾片黄色其上有4~5对长毛。

2.2.2 无翅胎生雌蚜 长0.75~1.29mm,触角比身体短,第三节无感觉器,第四、五节末端及第六节黑色,第六节之鞭部比基部节长2~3倍,尾片圆锥形,中部缢缩,有3~4对长毛。

2.3 发生规律

该虫一年发生十多代,以无翅孤雌蚜、若蚜或少量卵于背风向阳处的野豌豆、野首清等豆科植物的心叶及根茎交界处越冬。翌年4~5月孵化为干母,孤雌生殖,繁殖2代后产生有翅蚜,迁飞到国槐上大量繁殖,并分泌粘液,污染叶片幼稍、嫩叶。5~6月干旱季节,危害最重,9~10月产生雌、雄成虫,交尾产卵,越冬。

2.4 防治方法:各级部门要加强监测,及时预报,及早筹备,积极做好除治准备工作。

2.4.1 人工防治:冬季修剪时,人工剪去病虫枝叶,春季刮除枝干上的越冬卵和老树皮,降低虫口基数。

2.4.2 生物防治:保护好印度食蚜蝇、七星瓢虫、大草蛉、丽草蛉、寄生蜂、寄生菌等,利用天敌防治。

2.4.3 化学防治:一是成蚜、若蚜发生期分别喷洒20%氰戊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40%乐果1500~2000倍液、5O%马拉硫磷乳油1500~250O倍液。二是在树干基部打孔注射50%久效磷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5~10倍液。

3、植物病虫害防治意见

一是对新建以及更新改造的游园、广场、道路中栽植的花卉和树木预先进行病虫害检查,如发现有病虫害危害现象要及时防治,将病虫害危害控制在萌芽状态。对新栽的国槐、馒头柳在树液开始流动时,树叶发芽之前喷洒 5 波美度石硫合剂来杀死越冬的桑白盾蚧虫卵和柳树上的柳倭蚜。

二是在植物检疫方面。对于从外地引进的苗木、种子、插条、球根以及植株等栽植前进行病虫害检查,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随着植物由外地输入,当发现危险性病虫、杂草传入时,要采取紧急措施,彻底消灭,将疫区范围控制在最小。

三是防治地下害虫的有效办法是进行合理的灌溉,从而起到驱除和杀虫的作用。有的土壤排水不良,植物的根部往往处于缺氧状态,不利于根系生长,而且容易发生一些根部病害,严重时可导致根部腐烂。因此,科学合理的对土壤进行排水能有效地防治喜湿性根病发生。

四是植物所生长的立地条件不能充分提供植物所需微量元素和养分时,会使园林树木、花卉的叶片提早发黄,长势衰弱,为病虫害的侵入提供条件。土壤条件的改变能较大程度的影响害虫和病菌的发生数量及生存条件。因此,要适时进行深翻土壤疏松板结的土表,加强土壤的透气性,改变害虫和病菌的生活环境,使害虫和病菌深埋地下或暴露在土壤的表层加速死亡。改善土壤微循环,追施氮、磷、钾肥料以及硫酸亚铁进行营养补充,从而使园林树木、花卉的长势增加,提高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植物生长不良而容易罹病与施肥不当有密切关系。如果施入没有完全腐熟的有机肥料,它会将有些病原菌和虫卵一并带入,容易使植物的根部受到侵害。

4、结语

总之,在治理过程中能够运用到具有科技含量的防治机械,既快又准确地治理病症,这样能够提高刺槐的成活率,降低病虫害的繁殖率。要保护好病虫害的天敌,如啄木鸟等益虫,这样不仅治理了病虫害,也保护了绿色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秀平.国槐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8(06):77.

[2]刘忠香.国槐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J].林业科技情报,2018,50(01):16-17.

[3]金俊芳,常承秀,朱惠英,王新东,张永强.国槐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7(11):118-119.

论文作者:袁秀华,雍丽珍,姚利萍,路运保,刘艳红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  ;  ;  ;  ;  ;  ;  ;  

国槐小卷蛾和刺槐蚜的发生规律及防治论文_袁秀华,雍丽珍,姚利萍,路运保,刘艳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