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促就业论文

多措并举促就业论文

多措并举促就业

□庄西真

就业压倒一切。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就业”置于“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之首,道理很简单,社会上多数人都是工薪阶层,对于工薪阶层而言就业稳收入才稳,就业稳、收入稳,其他方面的稳定才有牢固的基础。2月22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要统筹实施好宏观政策、结构性政策、社会政策,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就业优先政策。“就业优先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一样被视为重要的宏观政策。这也容易理解,就宏观经济指标而言,充分就业其实是最高优先级的指标,就业充分了,既能够增加产出和收入又能保障社会各个群体,尤其是最弱势群体的生活,缓解社会矛盾。中央关心就业问题,强调“就业优先”是因为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对比来看,我国整体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一般情况下,潜在的劳动力(如16岁以上的劳动年龄人口)分别会处于就业、失业和退出劳动力市场三种状态。就失业来说,又分别有三种原因:第一是结构性原因。虽然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空缺岗位,但是由于求职者的知识和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劳动者只有经过职业教育和培训,其能力才能与岗位需求匹配,此时间,这些人就处于结构性失业状态。第二是摩擦性原因。劳动力市场同样存在着空缺岗位,由于信息传递不畅通(岗位空缺信息不能被求职者捕捉)和市场失灵(信号扭曲,劳动者信息不能准确反映自身情况),劳动者与岗位之间衔接不畅或者时间上错位,这个时候,这些人则处于摩擦性失业状态。第三是经济周期性变动原因。即由于经济衰退(企业倒闭)或者发展不足(不愿投资扩大再生产)没有产生足够的工作岗位,换言之,就是岗位不足导致劳动力想就业但无业可就,这种失业就是周期性失业。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市场不同程度存在上述问题。据2018年四季度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四季度企业用工需求明显增加,环比增幅为25.42%,但是求职申请人数环比仅增加3.90%,使得四季度CIER(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上升至2.38。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2018年岗位供给总体大于求职人数,求人倍率(招聘岗位的数和求职人数的比)始终保持在1以上,第四季度为1.27。从上述两个机构提供的数据看好像我国就业情况比较乐观,但我们不能简单认为目前已经出现劳动力供给不足。从最近几年我国人口增长数据和年龄结构变化趋势看,虽然整体上我国新增劳动力绝对数在下降,但2018年仍然在1500万人以上,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有834万人,再创新高,这说明我国新增劳动力供给的数量仍然较大,充分就业依然是个不容轻视的大问题。还有一个数据值得关注,据媒体报道,2019年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人数达到创纪录的290万人,同比增速突破20%。据中国教育在线对2019年考研动机的调查,就业压力大排在首位,占比接近40%。挤破头的考研无疑说明毕业生(其实也不仅是毕业生)求职压力的加大,在企业谋求一份理想工作并不容易,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充分就业的严重性。

从上述供给和需求两侧的数据分析,不难看出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企业招工难和劳动者求职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扭转这一局面就要明其渊源,多措并举。短期言之需要减轻企业负担,特别是占就业80%的中小微民营企业的负担,激发企业扩张经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提高薪酬价格,以解决劳动力市场的错配,吸收高素质的劳动力就业。中长期而言,则需要出台一些更深层次的改革,比如增强劳动力城乡之间的流动性,消除农民工进入城市的壁垒,不仅要降低城市户籍门槛、公共服务门槛,解决劳动力市场的区域错配问题,进一步发挥各类城市的经济聚集作用。

对于因为经济转型过程中技术和产业结构快速变化导致的技能与岗位不匹配问题,应该从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入手,更加着眼于转岗人员和新增就业人员的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等软技能的培养,提高劳动者的人力资本使之适应新的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劳动者素质的新要求。对于那些因为劳动力市场功能不健全、不完备等摩擦性因素导致的失业者,就要推动劳动力市场发育,健全劳动力市场制度,加强劳动法规的执行力度,有针对性地提供用工信息发布和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当前,特别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劳动力市场的应用,借此服务劳动者找到合适的职业,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

责任编辑 肖称萍

标签:;  ;  ;  ;  ;  ;  ;  ;  

多措并举促就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