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讨论文_来有洪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讨论文_来有洪

浙江百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金华 321000

摘要: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在工程结构设计中极为重要,其主要关系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尤其是建筑物在地震中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十分重要,为此国家也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有着基本的设防要求: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因地震作用的不确定性以及结构计算模式与实际情况存在一些差异,建筑结构设计除了进行地震作用的设计计算外,还应从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出发,从结构的整体布置到关键部位的细节,把握主要的抗震概念进行设计,使计算分析结果更能反映实际情况。本文将浅析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若干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不断扩大,但是受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尤其是地震导致的建筑工程坍塌,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地震灾害的危害性非常大,而且这种灾害很难对其进行预测和掌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所以只有提升建筑的抗震性,确保建筑的稳固,在建筑结构设计时有效融入抗震的设计方案,对抗震具有很大的意义,能够有效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很有效的防护措施。

1建筑结构设计时抗震设计的含义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所谓的抗震设计就是对于工程设计工作进行详细的分析,考虑地震带来的损失,通过对于这个地区的地震发生的频率和最高等级设计房屋建筑的结构的分析,可以明确抗压能力的重要性。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的基本理念就是以现阶段比较成熟的建筑结构抗震理论以及房屋设计标准为主。建筑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需要明确这个地区的地质情况,通过有效的分析可以得出房屋建筑在极端情况下的基本使用程度,进而增加建筑的使用时间。

2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2.1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建筑场地

选择合适的建筑场地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选择适当的建筑场地能够有效地减少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作业量。首先,在选择建筑场地的时候应该选择较为平坦的场地,平坦的场地不仅能够减小地震灾害发生时的衍生损失,更有助于具体的施工操作;此次,应该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段作为场地,视野开阔的场地既能够帮助建筑工程的开展,其开阔性又有助于建筑工程抗震效能的提高;第三,要选择硬度密度始终的场地作为建筑基地,密度的均匀性能够降低地震灾害的破坏性、硬度的均匀则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结构的侧压力,从而避免出现建筑开裂的现象;第四,切忌将建筑场地选在地震断裂带上,地震断裂带是地震灾害高发频发的范围。将建筑基地置于明显的断裂带上必须极力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同时也得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上措施都会造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最后,建筑场地的建筑基地要避免选择建在软土区域,将软土区域作为建筑基地容易出现建筑过程中的塌陷,同时软土区域的抗震设计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用。

2.2建筑结构平立面体型的确定

影响建筑物抗震效果的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对建筑结构进行平立面布置。对建筑结构进行合理的布置,能够提高建筑自身的抗震性能,从而保障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在设计建筑结构时,要想建筑物能够更好地防震,必须按照建筑抗震规范要求对建筑的结构进行合理的平立面布置。要想实现合理的建筑结构的平立面布置,就要求在建筑结构体型设计的过程中,以保证使用功能为前提,选择建筑物平面规则、对称布置,从而有效保证该建筑的刚度在同一楼层间的平面变化一致,再有还要考虑建筑物在竖向空间的凹凸少,让建筑在竖向刚度变化上保持稳定,避免出现抗震时不同楼层之间刚度不稳的现象。对于结构复杂的建筑物在设计中,必须注意抗震缝的设计,抗震缝两侧的结构必须完全分开,中间的距离要以保证在地震作用时两侧结构不会碰撞为标准。一般抗震缝在结构变形的部位进行设置。抗震缝如果没有设置好的话,那么地震发生时建筑物面对地震不能很好地抗震,因此抗震缝也会变成薄弱环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建筑结构抗震材料的选择

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建筑材料是主要的承重原料,并且材料的性能会对抗震性能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为了对建筑的整体抗震性和稳定性进行保证,就需要在材料的选择过程之中,与当地的地震史进行有效的考察,来选择合适的抗震材料。从抗震的角度进行考虑,在抗震材料的选择时,应该使用轻质并且高强的材料,而且构件之间应该具有良好的连接,才能够对材料的性能进行充分的发挥。以此,钢结构是对于抗震材料的选择较为优秀的,在多次的地震灾害之中,钢材料表明了自身的良好抗震性能,但是刚才的造价较高,并且还具有较高的维护费用。在目前的钢筋混凝土使用之中,钢筋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并且价格较为低廉,经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具有一定的延伸性,所以在建筑的结构设计之中,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的科学使用来增强建筑的抗震性能。

2.4根据建筑结构性能进行抗震设计

根据建筑的结构和性能来进行抗震的设计,这与传统的单纯针对建筑进行抗震设计之间存在着根本上的不同。建筑的结构性能的抗震设计主要是通过对于建筑的场地进行勘探,并且进行抗震材料的数据分析,以此分析和研究出具有科学性的抗震设计方案。以此综合性的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进行考虑,可以使抗震设计更加符合要求和具有更强的抗震效果,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同时降低地震对于建筑的破坏。在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中,通常会有一个最终的目标,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就会针对曾经的建筑在地震之中受到破坏的程度进行分析,以此建立详细的地震灾害数据资料,并且根据数据进行抗震结构的设计。为了保证建筑的抗震能力,需要在目前的建筑结构性能设计中通过模拟地震的方法来进行建筑结构设计,以分析地震所产生的破坏程度进行安全评估,分析方案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加以改进。

2.5对于建筑结构参数的计算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工作,有着较强的艺术性以及科学性,当开展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的时候有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准确的计算出相应的参数。最开始,需要利用有关的材料参数进行计算建筑结构的承载力。接着就是需要对于地震灾害进行模拟,通过模拟可以计算出相应的损失,随后就是制定应急设计。最后就是需要通过对于有关的参数的分析,进而使得所得有关数据的准确性能够得到保障。

2.6设置多重抗震防线

地震的危害要想最大限度的得到控制,就要求在进行抗震设计时设置多重抗震的防线。需要在抗震防线体系中应用一些延展性能良好的构件,将其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将其余的一些建筑构件作为第二、第三道防线,若地震时第一道抗震防线遭道破坏,其他防线还能抵抗地震的后续冲击力,从而进一步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3结语

建筑工程里的抗震设计能够增加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这样也可以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所以需要确保抗震设计的合理性。不过我们国家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每个地区的地质情况以及环境因素也不一样,进而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需要有关的专业人士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泽峰.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江西建材,2017.

[2]朱桂明.刍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J].江西建材,2015.

[3]杨林.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江西建材,2015.

[4]温高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J].门窗,2015.

[5]高利辉.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微[J].建材与装饰,2016.

论文作者:来有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  ;  ;  ;  ;  ;  ;  ;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讨论文_来有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