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创新体系要素分析论文_张科伟

军民融合创新体系要素分析论文_张科伟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城,产业变革和新军事革命耦合演进,科技创新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军队战斗力提升的基础力量和核心要素。

关键词:军民融合创;新体系要素

引言

创新是促进生产力和战斗力发展的根本力量,也是触发产业变革和军事变革的持久动力。科技创新领域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实施军民协同创新,才能开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

1绪论

军民融合主要指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科技工业之间的融合问题,我国学者将军民融合定义为:将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科技工业融为一体,成为国防科技工业基础的过程;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局将军民融合定义为:把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科技工业相结合,形成统一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过程。国内外学者围绕军民融合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的研究热点包括:军民融合与制度建设;军民融合工业标准方面;军民融合与创新;军民融合与国家科技创新系统体系;军民融合与智能制造;军民融合与产业升级;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以军民融合为契机,加快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2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

2.1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构成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从宏观上分为国家、区域、创新主体三个层次,分别发挥国家主导、区域承载、市场运作的作用,国家层面建立集中统一领导的宏观统筹体制,区域层面打造系列平台促进军民科技与产业融通,创新主体遵循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规则进行协同创新。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由组织管理、工作运行、政策法规三个子系统组成,实现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资源、创新能力、创新网络的循环发展。组织管理以国家统筹、行政协调、需求牵引为主线,强化国家目标的指引作用;工作运行以基础资源共享、军地共同研发、成果双向转化和产业化应用为主线;政策法规以建立完善政策、法规、制度为主,营造良好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环境。

2.2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创新要素

创新要素一般认为是各类创新主体为谋求经济社会效益,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所需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组织资源等要素。运用创新经济学、国防经济学与军事科技理论,对军与民的科技创新要素进行比较分析:技术、资金、信息、人才、设备设施等是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资源要素;高新技术产业是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先导要素;组织管理是军民协同创新的保障要素。其中,人才对各要素协同起到关键作用,是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第一要素。在协同创新的参与者中,存在合作、竞争、捕食三种关系。合作关系的参与者之间能够产生协同正效应;捕食关系的参与者之间产生协同负效应;竞争关系的参与者之间的协同效应视情况而定,有可能为负也可能为正。利用协同效应分析矩阵,研究军地创新主体协同的障碍与动力,民口企业在协同中是最有利的,与其他主体都是合作和竞争关系,民口企业的广泛参与有利于提升协同正效应。

2.3要素融合推进军与民创新体系融合

当前我国军与民两个科技创新体系还处于“二元”分离的状态,未达到对创新要素利用率最高的状态,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系统处于非平衡状态,存在两个体系融合、要素高效利用的内生动力。系统整体与要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机制,体系与要素融合同时并存且相互促进。军民科技创新的体系融合主要指军民统一的领导体制和一体化的组织管理,军民科技创新的要素融合是指创新资源、人才和基础条件的军地间共享共用。体系和要素融合具有以下几种机制:(1)军地创新要素的优化组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创新经济学认为,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科技创新的“要素”包括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组织管理、设备设施等。根据系统学协同理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是军与民的科技创新要素自由流动、产生“自组织”行为,形成高效、有序的创新网络。(2)军地创新要素的流动共享。当前我国军民科技创新的体系还处于“二元”分离状态,属于系统学上的非平衡系统。军民科技创新中的技术、人才、资金、信息数据、设备设施等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的需求大、内生动力大。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产生负熵流,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向有序化、稳定态发展。(3)军地创新要素的流动共享。军民协同创新是一个大系统,通过宏观统筹、组织管理等手段支配和控制要素,系统的有序发展促进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军队体制改革的深化推进,军民科技创新的宏观统筹不断加强,协同创新体系不断演进,促进了军地创新要素的流动共享。

3政策措施建议

大力促进军与民科技创新的体系与要素融合,建设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形成一体化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和能力。(1)创新体系“系统化融合”。建立科技领域军民融合统一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建立军地跨部门的科技会商管理体系,实现军地一体化的谋划布局,军地联合论证、联合部署、联合出资、联合实施科技计划,实现一份共同投入、多份产出。(2)协同创新平台的“立体式融合”。在重点区域建设协同创新平台,融通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完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大力发挥民口高技术企业的协同正效应作用,构建国家高新企业与产业的动员制度。建立国际前沿技术产业和军事领先装备蕴含核心技术的分析挖掘机制,梳理出我国核心技术并追溯核心技术的创新源头和网络,依托全球创新网络组织军地协同研发。(3)军地领军人才的“节点式融合”。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是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网络和创新能力的关键节点。通过体制改革、制度创新,建立军地科技人才交流互通机制,打通军地信息、资源要素融合的通道,加速军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在重点领域促进引领型人才的流动,打通“节点”、带动体系的融合发展。(4)科技基础资源的“网络式融合”。以国家实验室为龙头,建设跨军地、跨区域、跨领域的军民融合创新平台,加强军地科技创新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融通军地产、学、研、金、服、用各类创新主体。建立科技基础资源军地共建共用机制,连接各个分散的基础资源“孤岛”实现资源共享,打造军地需求对接和协同创新创业的平台,军地统筹配置信息、资金、设备设施等资源要素,为发展这一第一要务提供高效资源配置。(5)全球科技创新的“开放式融合”。在科技全球化和创新要素全球流动的发展趋势下,知识传播、人才流动、成果渗透扩散已成为科技创新的本质要求。加快国内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同时,通过布局建设海外创新中心、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整合全球科技资源,深度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

结语

军”与“民”进行协同创新,形成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和能力是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新趋势。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已经成为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军民融合和科技兴军国家战略的创新载体和组织保证。

参考文献

[1]游光荣.加快建设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9,26(11):5-12.

[2]游光荣,闫宏,赵旭.军民融合发展政策制度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9(1):150-156.

[3]徐辉,许嵩.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18):104-108.

[4]赵富洋.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

论文作者:张科伟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9

军民融合创新体系要素分析论文_张科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