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推进社区养老有序进行论文

以茶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推进社区养老有序进行论文

以茶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推进社区养老有序进行

孙欣南

(南通大学,江苏南通 226000)

摘 要: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瑰宝,将茶文化渗透到社区养老工作当中,不仅有利于提升社会养老工作水平,而且也有助于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此,社区养老工作主体需要重视充分发挥出茶文化在社区养老工作中的价值,从而实现社区养老工作与茶文化的协同发展。本文对社区老年人参与茶文化活动的动机以及对活动内容的需求做出了调查与分析,并从社区老人特点,茶营养、茶文化等方面,对依托茶文化推进社区养老有序进行的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 茶文化;社区养老;文化服务供给;优化策略

在我国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以及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老年人群体所具有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持续提升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如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了个性化、多元化以及优质化的特征,同时更倾向于选择高雅的文化品位以及精良的文化消费方式,而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融入到社区养老工作当中,则是满足老年人群体精神文化需求的必要路径。在此背景下,以茶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推进社区养老有序进行的过程,需要重视完善茶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并需要了解社区老年人对茶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建设工作的需求,确保社区养老工作中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工作成效得以有效提升。

程序未终结说认为在具有既判力的终局裁判未获确定之前,即法院未对原告的诉讼请求做出最终回应之前,案件的程序方面仍然在持续,在案件的实体方面作为双方实体争议解决基准也尚未形成,故法律应当赋予原告撤销申请审判的权利。[3]由此不难看出,程序未终结说实质是以完整的诉讼程序是否终结作为判断原审原告是否享有撤回起诉权的标志。

1 社区老年人对茶文化服务供给需求调查与分析

为了能够更为准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对茶文化服务供给的需求,选取100名5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作为调研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调查对象所具有的茶文化服务供给做出了调研。在调研对象中,在性别方面,男性为80名,女性为120名;在年龄方面,50-55周岁、56-60周岁、61-65周岁、66-70周岁以及71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分别为5%、17%、25%、20%、33%;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小学、初中、高中与中专、大专及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分别为13%、17%、31%、39%。回收问卷98份,有效问卷94分,回收率与有效率分别为98%与94%。

1.1 社区老年人参与茶文化活动的动机

在问卷调查中,参与茶文化活动的动机包括五个选项,即提升自身知识储备、充实自身生活、提升自身身体素质、满足自身兴趣爱好以及其他。为了能够引导调查对象对自身参与茶文化活动的主要动机做出仔细考虑,这一问题设置为单选题。调查结果显示,以提升自身知识储备为动机而参与茶文化活动的老年人为8人,所占比例为8.5%;以充实自身生活为动机而参与茶文化活动的老年人为45人,所占比例为46.9%;以提升自身身体素质为动机而参与茶文化活动的老年人为32人,所占比例为34.0%;以满足自身兴趣爱好为动机而参与茶文化活动的老年人为19人,所占比例为20.2%;选择其他动机的老年人为6人,占比6.4%。由此可见,充实自身生活以及提升自身身体素质,是社区老年人参与茶文化活动的主要动机,这一调查结果符合调查对象所具有的年龄特点与普遍性的群体诉求。

1.2 社区老年人的分类活动需求

在推动茶文化融入社区养老工作的过程中,茶文化活动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这既体现出了茶文化在社区养老工作中的优势,而且能够更好的与社区老年人多元化的文化服务供给需求实现良好对接。如茶文化活动包括围绕茶文化开展普及、依托采茶舞等茶文化形式开展活动、依据老年人兴趣爱好设计茶艺与茶文学等多元化活动等,因此,茶文化活动可以分为学习活动、文体活动以及兴趣爱好活动三类。对社区老年人所具有的分类活动需求做出调研与分析,有利于明确社区老年人分类活动服务供给方向,这对于依托茶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区养老有序进行具有重要意义。调查结果显示,对茶文化知识学习活动具有需求的老年人为20人,占比21.2%;对茶文化文体活动具有需求的老年人为39人,占比41.5%;对兴趣爱好活动具有需求的老年人为35人,占比37.2%。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社区老年人对各种分类活动所具有的需求较为均衡,而这也体现出了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茶文化服务供给的必要性。由于调查对象普遍具有着良好的文化基础与较多的闲暇时间,因此,调查结果基本符合社区老年人群体特点。

2 依托茶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推进社区养老有序进行的策略

科学的理念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为此,在开展茶文化服务供给、依托茶文化推进社区养老有序进行的过程中,政府以及社区养老工作主体需要提升对老年人文化服务需求的关注与重视程度,强化需求导向意识与服务意识,认识到茶文化传统文化在推进社区养老工作有序进行所具有的优势,依托茶文化等传统文化消除社区老年人群体的失落感、孤独感,确保社区老年人群体活动精神满足感。具体而言,首先,政府部门、社区需要在做好管理的基础上提升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为社区养老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良好环境;其次,政府部门、社区需要明确自身在社区养老工作与茶文化服务供给工作中的职能,强化自身责任意识;再次,政府部门、社区不仅需要围绕社区养老工作与茶文化服务供给工作做好宣传工作、基础建设工作,而且需要强化学习意识,积极学习其他地区、其他社区在社区养老工作与茶文化服务供给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式的应用。总之,在依托茶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推进社区养老有序进行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与社区都需要做到理念先行,在提升对社区养老工作与茶文化服务供给工作的重视基础上,推动二者实现协同发展。

2.1 提升对老年人文化服务需求的重视程度

在社区养老工作中,通过做好茶文化服务供给工作来满足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对于从精神文明层面为社区养老有序进行构建保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推进社区养老工作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针对社区老年人对茶文化服务供给需求、社区养老工作中茶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等,对茶文化服务供给进行优化。

在依托茶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推进社区养老有序进行的过程中,充足的资金是提升茶文化服务供给水平、确保茶文化充分实现自身社区养老价值的重要支撑,为此,政府部门、社区等主体需要拓展社区养老工作中的茶文化服务供给资金来源渠道、加大在茶文化服务供给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在此方面,首先,政府部门需要为茶文化服务供给工作提供财政支撑。在社区养老工作以及茶文化服务供给工作中,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而加大政府部门的财政投入力度,则是做好茶文化服务供给工作、提升社区养老工作水平的重要保障。为此,中央政府有必要提升地方政府的资金支配权力,而地方政府也需要提升财政投入在社区养老以及茶文化服务供给方面所占据的比例;其次,社会力量需要参与社区茶文化服务供给工作。社会企业、私人、文化单位在社区茶文化服务供给中的参与,对于缓解政府部门的财政压力,推动茶文化服务供给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出台优惠政策、补贴措施等方式,吸引多元化投资进入社区养老领域以及茶文化服务供给工作当中,从而为社区养老工作以及茶文化服务供给工作生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保障;最后,提升资金利用效率是做好社区养老工作以及茶文化服务供给工作的关键。提升资金利用率即促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能,这一目标主要可以通过在资金支持过程中做好可行性论证与监管工作来实现,为此,政府以及社区养老工作主体有必要对每一项支持项目开展可行性论证,并在做好自纠自查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社会力量监督资金使用过程,从而确保资金使用具有详细记录并能够落到实处。

2.2 为茶文化服务供给提供组织与人才保障

在依托茶文化推进社区养老工作有序进行的过程中,为茶文化服务供给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与人才保障,是确保茶文化服务供给从数量、质量等方面与社区老年人需求实现良好对接的关键,为此,政府以及社区养老工作主体需要构建茶文化服务供给组织,明确组织定位与职能,并通过构建高素质的茶文化服务供给人才队伍、强化专业培训与监管监控,为茶文化服务供给工作的有效开展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提供坚实保障。具体而言,从组织保障的构建来看,政府以及社区养老工作主体需要重视成立茶文化服务供给领导小组,分级构建工作小组,在了解需求、明确责任、科学分工的基础上开展茶文化服务供给工作。与此同时,政府以及社区养老工作主体需要构建评估考核机制,以社区养老工作开展成效、社区老年人满意度为主要依据,对茶文化服务供给工作做出评价,在充分了解反馈信息、全面反映工作成果和问题的基础上,为社区养老工作中茶文化服务供给的持续优化提供依据;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政府以及社区养老工作主体需要重视在社区养老工作队伍以及社区老年人群体中挖掘组织管理人才、文化艺术人才,还需要重视做好人才引入工作,通过聘请相关专业的人才,推进社区茶文化服务供给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另外,无论是针对在社区中挖掘的人才还是引入的人才,政府以及社区养老工作主体都需要做好人才培训工作,通过专题培训、专家讲座、远程教育等多元化的手段,提升人才队伍所具有的茶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从而满足社区老年人对茶文化活动的需求,进而发挥茶文化活动在推进社区养老工作有序进行中的作用。

2.3 拓展茶文化服务供给中的资金来源渠道

一般认为,包括教师在内的知识型劳动者是离体面劳动“距离”最近的劳动者群体,诸如“当老师多轻松啊,有假期又不累”的评论不绝于耳。虽然教师具有简单的人际交往关系、相对“安全”工作环境、比较稳定的财政收入和社会保障,但工作压力过大、工薪待遇与贡献相比偏低、遭遇不公平和不公正对待等现象不时发生,[6]存在着诸多工作环境权缺失的问题和改变现状的诉求。

2.4 优化社区养老中的茶文化服务供给模式

社区养老工作中的茶文化服务供给需要人力、物力作为支撑,而政府部门则是这些资源的主要来源。一方面,茶文化服务供给主体的单一性,会导致政府部门承受较大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过度依赖政府部门的茶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也会制约茶文化服务供给质量与供给数量的提升,进而制约茶文化服务供给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为了充分发挥出茶文化在推动社区养老有序进行中的作用,政府部门有必要对茶文化服务供给模式进行改革。具体而言,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重视构建多元化的茶文化服务供给模式。随着老年人对茶文化所进行的了解得以不断的深入,老年人对茶文化服务供给所具有的需求也会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征,并处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当中,为此,在茶文化服务供给工作中,无论是供给主体、供给内容还是供给方式,都需要得以不断的创新化、多元化发展,只有如此,茶文化服务供给工作才能够适应需求并取得与时俱进的发展。如针对老年人群体对茶文化服务供给所具有的需求,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社区养老优惠政策,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确保社区养老发展中的茶文化服务公益能够与需求实现良好对接。如政府部门可以向社会企业购买茶文化服务,相对于政府部门而言,社会企业能够使用更为专业的手段调查了解老年人对茶文化服务供给的需求并开展茶文化服务产品开发,这对于提升茶文化服务供给工作的专业性、推进茶文化服务供给工作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重视发挥自身在茶文化服务供给中的主导协调作用。在推动茶文化服务供给的多元化发展中,政府部门需要在多元协同供给模式的构建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多元化主体形成良性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如政府部门需要重视优化茶文化服务供给环境,引导多元化的茶文化服务供给主体抓住老龄化社会为文化市场发展带来的契机,在加大扶持的基础上促使多元化的茶文化服务供给主体推进茶文化产品的优质化、多样化发展。与此同时,政府部门需要避免对茶文化服务供给过程中的市场行为进行过度干预,确保多元化的茶文化服务供给主体都能够保持良好的独立性。

第二,优化考核制度。考核干部,尤其是地方领导干部,要注重考核指标的综合性和均衡性,注意考核主体的人性化和多元化,防止出现“唯上”“民粹”“唯GDP”等机会主义特征。

2.5 引导老年人参与到茶文化服务供给当中

在依托茶文化推进社区养老有序发展的过程中,茶文化服务供给效果不仅受到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供给模式等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到服务对象认同感、参与度的影响。要提升老年人对茶文化活动的认同感与参与度,政府以及社区养老工作主体需要重视转变老年人所具有的观念、提升茶文化活动所具有的吸引力。在此过程中,政府以及社区养老工作主体需要强化宣传,引导老年人对茶文化活动内容做出基本认知,并在茶文化活动设计中体现出对老年人心理、生理需求的关照来提升活动的吸引力。另外,政府以及社区养老工作主体还应当引导老年人参与到社区的茶文化建设当中,充分发挥老年人的自主性,进而有效提升茶文化资源在社区养老工作中的利用率。具体而言,首先,政府以及社区养老工作主体需要重视转变老年人及其家庭所具有的观念。有些老年人或者家人认为参与文化活动会占用老年人精力与时间,甚至会导致老年人面临健康风险,针对这些问题,政府以及社区养老工作主体需要重视宣传茶文化在提升老年人传统文化素养、帮助老年人修身养性等方面的作用与价值,从而为老年人更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茶文化活动当中奠定良好基础;其次,政府以及社区养老工作主体需要做好老年人茶文化教育。做好老年人茶文化教育工作,对于深化老年人对茶文化的了解、提升老年人文化素养乃至社区整体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茶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政府以及社区养老工作主体需要做到寓教于乐、形式丰富,如依托老年大学开展茶文化教育、依托社区茶文化讲座开展茶文化教育等,为老年人茶文化教育工作成效的提升提供坚实保障;最后,政府以及社区养老工作主体需要重视发挥老年文化社团在开展茶文化服务供给以及社区养老工作中的作用。老年文化社团的组建以及在茶文化服务供给中的参与,对于充分发挥老年人在茶文化服务供给中的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政府以及社区养老工作主体需要重视引导老年人组建文化社团,并发挥出文化社团在组织、设计、参与茶文化活动中的作用。当文化社团发展成熟之后,文化社团可以尝试自主筹集经费、租用场地等,从而在提升老年人在茶文化服务供给中的参与深度基础上,推动茶文化活动的有序开展及价值的充分体现。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区养老工作发展中,尊重与满足老年人需求,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提升养老工作水平的必要路径。在此构成中,政府以及社区养老工作主体需要了解老年人参与茶文化活动的动机以及对茶文化活动内容的需求,从而为茶文化活动设计提供依据。以此同时,政府以及社区养老工作主体不仅需要提升对茶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视程度,而且需要为茶文化服务供给提供组织与人才保障、拓展茶文化服务供给中的资金来源渠道、引导老年人参与到茶文化服务供给当中,为茶文化服务供给质量与供给数量的协同提升以及茶文化在社区养老中推进作用的充分发挥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胡远飞.茶文化思维在老年人服务工作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8,40(06):310.

[2]路德仁.我国社区文化养老方式在传统文化视角下的探讨[J].现代交际,2017(15):54.

[3]胡雨霞,余书恒.老年茶文化与茶思维对老年人助行产品设计方向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7,39(03):204-205.

[4]邢慧霞.基于传统理念的社区养老文化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14(13):124-125.

[5]唐晓英.传统文化视阈下我国社区文化养老方式探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02):44-48.

[6]付曦.从我国养老文化传统看城市社区养老的发展[J].经济视角(中旬),2011(05):115-116.

作者简介: 孙欣南(1983-),女,江苏南通人,硕士,副科长,研究方向:思想政治、高校管理。

收稿日期: 2019年5月7日。

标签:;  ;  ;  ;  ;  

以茶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推进社区养老有序进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