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蹈动态语言的“中和”取向及其意义_中国古典舞论文

中国古典舞蹈动态语言的“中和”取向及其意义_中国古典舞论文

中国古典舞动态语言的“中性化”取向及其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古典舞论文,取向论文,中国论文,意义论文,语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古典舞是一种舞蹈门类的名称。它是根据欧阳予倩先生所主张的“中国的舞蹈演员应当学习戏曲中的片断和基本功,同时还要从戏曲中保留下来的舞蹈入手去研究整理中国古典舞”的观点来命名的。属于中国古典舞范畴的舞蹈文化类型主要是指历史上的宫廷舞蹈,宗教舞蹈和戏曲舞蹈。但是,我们当代指称的“中国古典舞”并不是泛指所有中国古典的舞蹈,而是指在继承传统舞蹈基础上,体现古典文化精神,具有中华民族气质的舞蹈。在这些传统舞蹈类型中,对当代中国古典舞影响最大的要属戏曲舞蹈。

一、中国古典舞中沉积的戏曲行当色彩

由于欧阳予倩先生关于“从戏曲中保留下来的舞蹈入手去研究整理中国古典舞”的主张得到实施,京昆等戏曲舞蹈成为中国古典舞的直接母体。舞蹈工作者在从戏曲舞蹈中整理早期的中国古典舞身段教材的同时,戏曲舞蹈中“描述曲辞意象与动作追随语言”和“介绍人物身份与动作服从行当”的特征也传承给了中国古典舞,它们一度制约了中国古典舞的发展。

1.动作追随语言妨碍了中国古典舞的动态逻辑表现。戏曲舞蹈作为戏曲“演故事”的手段,往往是与唱腔密切配合的;也就是说舞蹈多通过描述唱腔的曲辞意象来“演故事”,这就决定了戏曲舞蹈“动作追随语言”的形态特征。戏曲中不同行当的语言都是固定的,动作也因行当不同而不同。这种把语言用舞蹈来表现的形式决定了戏曲舞蹈的比拟化、程式化。中国古典舞是门独立的舞蹈种类,“纯舞蹈”才是它的本质内涵,在动态语言上它需要直观的动态逻辑表现。这种表现依据人体自身的生理机制和生物力学原理产生可以对应某种情感的动态形象。沉积了戏曲中“动作追随语言”色彩的中国古典舞,在强调性别差异时,动态逻辑被解体成为动态语言的性别“符号”。这些经过提炼的“行当”动作,改变了舞蹈的本质,缩小了动态语言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从而使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在语言情感表现上难以“抽象”,因而也就失去了更广泛的再现表现力。

2.动作服从行当体现在青衣与大武生的动态提炼中语言的“两性”分化。中国古典舞早期的建设,男舞主要以大武生为基调,女舞主要以青衣为基调。男舞继承了大武生“山膀”、“长靠”等表现古代武士形象的动作,女舞则也未能摆脱走位用“圆场”,手型只有“兰花指”的表现形式。这种行当区分的“两性”分化特征是中国古典舞早期的动态语言特征。同时,舞蹈创作也因为行当色彩使人物形象的塑造变得单调、乏味。行当特征使中国古典舞始终未能摆脱戏曲舞蹈的色彩,贫乏的动态语言和单一的人物形象制约了中国古典舞的前进步伐,走出戏曲舞蹈的束缚成为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身韵”建设中两种相关而有别的取向

“身韵”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古典舞语言传达上的窘境。它在美学上继承了传统,而从形式上跳出了戏曲的程式。在“身韵”的建设中可以看到两种相关而有别的取向。其一,是女班“身韵”在从美学上继承传统的同时,特别注重了在舞蹈中依据“性格”的变化来构成动态语言,它突破了以往女子身段课中仅仅掌握风格动作的做法。提出了依据“性格”营造“风格”,对“性格”的追求超越了戏曲舞蹈中青衣身段动态表现的界限,通过“中性化”性格组合的训练,反映出女班“身韵”的动态表现在空间、幅度和力度上有了很大的发展,突破了以往完全阴柔的表现方式,展现出了对人体肢体解放的一种追求。这种把“风格”隐藏在“性格”当中,再通过具有传统美的“风格”特色的组合来表现不同“性格”的舞蹈动态展现出了独特魅力。

其二,是男班“身韵”由“描述”而“抽象”的追求。戏曲中没有纯舞,但它又无处不在“舞蹈”,所有的舞蹈都渗透在它的人物和剧情之中,带有相当大成分的比拟性和解说性,戏曲舞蹈是戏剧化的舞蹈,舞蹈化的生活形态。中国古典舞要发展必须做到两个突破:一是把戏剧性变为纯舞性;二是把解说性、比拟性变成“抽象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加强“纯舞性”和“抽象性”是当代中国古典舞的追求。构想在今天已经成为现实,从戏曲舞蹈中继承过来的“行当”色彩和动作的“描述性”已经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具有“抽象性”和“纯舞性”的动态语言,这种动态语言就是今天男班的“身韵”。“身韵”从元素出发,韵律入手,通过元素与元素间的起始连接,节奏处理,点线分布,动势渲染再加上舞者本身的内在修养,来达到使动态语言产生强烈表现力的目的,它能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的特性,不为戏曲舞蹈的“程式”、“行当”色彩所拘泥。男班“身韵”在中国传统美学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崭新的训练方法。这套教材通过对舞者外形的神韵的内外统一进行有机整合的训练,加强了舞者动作和表现力,摆脱了戏曲舞蹈的束缚,解放了人类肢体的运动空间和表现能力,最终形成了以这套理论为中心,进而衍生、演变和发展的新中国古典舞形态。

三、中国古典舞动态语言的“中性化”取向的意义

“中性化”是动态语言逻辑表现的前提,动态语言逻辑是需要在一种没有普通词义上的“语言”的束缚才能完全发挥出来。“中性化”的追求意味着舞蹈不是性别的符号,而是情感的“同构体”。它作为东西方舞蹈一个共同的特点,越过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界限,形成一种共识,那就是舞蹈发展离不开动态语言的“中性化”。中国古典舞“身韵”的中性化摆脱了戏曲的“行当”和“套路”,寻找出一条从中国大文化传统,包括书法、武术等等来探索它的“形”、“神”、“劲”、“律”、“气”、“意”的审美规律,提炼动作的元素,总结中国古典舞运动的路线、法则和阳刚、阴柔、节奏之内涵,从而使之不再有戏剧化、比拟化、行当化的痕迹,走向了舞蹈本体和动作符号化的抽象功能,并形成了独特的具有时代性的风格。笔者认为,中国古典舞动态语言的“中性化”取向对其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对中性化的追求让中国古典舞的基点建立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它从“纯舞性”和“抽象性”的角度出发,突破戏曲的行当色彩,解决动作追随语言的程式化模式,对中国古典舞摆脱戏曲舞蹈的影子,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舞蹈种类具有重要的意义。

2.“中性化”拓宽了动态语言表现的天地,“中性化”的取向正是对它的一次革命,这次革命的结果是摆脱了戏曲“行当”色彩的约束,在继承传统和追求“纯舞性”、“抽象性”动态表现的同时,拓宽了肢体语言的表现天地,为中国古典舞动态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大空间。

3.“身韵”的出现使中国古典舞在中性化的基础上把所有的动作分解为元素,再重新组合成不同的动作,元素变换搭配所产生的动作源,就象道家学说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样,无穷无尽。

4.“中性化”是当代中国古典舞建设的价值所在,中国古典舞对中性化的追求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动态语言的表现上打破了“性别”色彩的束缚,以追求“纯舞性”“抽象性”为目标,在外练身法,内练神韵的思想指导下,从“形、神、劲、律”入手,在外形和“神韵统一”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真正属于中国古典舞自己的训练教材。

今天的中国古典舞“古典”一词不是指古代的经典,它是当代舞蹈工作者对“古代流传”与“后人认为”的统一的继承和发扬,是一种全新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体现在中国古典舞对生命本体的认识,对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对时代精神的体现。中国古典舞正在以中性化的动态语言谱写着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的新篇章。

标签:;  ;  ;  ;  ;  ;  

中国古典舞蹈动态语言的“中和”取向及其意义_中国古典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